何曉丹

摘要:本文根據教學《教師教學用書》并以《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為例。主要從以下幾點:理解"主題圖"的用意,提出問題;理解編寫意圖;用好教學建議;讀懂“做一做”和“練習”,闡述了《教師教學用書》對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把《教師教學用書》和例題、練習教學有機結合。使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優化。所以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好《教師教學用書》,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用書》的指引作用,才能進一步改進我們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教學用書;教學;面積
教學用書是根據教材內容編寫的一本書。它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內容安排及其特點。還有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寫意圖和教學教學建議。所以《教師教學用書》能讓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理解教材內在思路及編排目的。便于教師分析知識、技能的要點或知識點,從中領悟出教材提供的教與學的過程和方法,明確教材的思路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所以教學用書為我們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借鑒的課程資源,是我們“教學備課的抓手”。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要如何用好教學用書呢?下面以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為例進行分析:
一、理解“主題圖”的用意,提出問題
理解“主題圖”的意義是教師把握教學目標,有效實施教學過程的前提。憑著經驗?,去觀察主題圖,從而去發現一些數學信息和解決數學問題;也有利于學生再創造,獲取更為豐富的知識.
在教學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從上到下觀察情境圖。然后根據“小精靈”提出的觀察要求“你發現了哪些圖形?”展開討論,鞏固和加深對已學過圖形特征的認識。這樣把本單元教學和已有圖形的認識聯系起來。然后重點對比主題圖中學校大門前的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入一個實際問題:兩個花壇哪一個大?讓學生回顧比較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比較它們的面積。而長方形面積學生已經會計算了,那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從而切入主題。所以本節課我是以主題圖上的圖形作為新舊知識的過渡橋梁。
二、理解編寫意圖
要進行富有實效的教學設計,教師除了平時學習課程標準、課標解讀,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課前與《教師教學用書》對話。能否領會編寫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志。對編寫意圖領會得越深,越能充分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新、舊知識的聯接點和學生認知結構的生長點。那么怎樣理解編者的意圖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不受教材的約束和限制,學會靈活地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公式之前我根據學生已有的度量法先讓學生數格子。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兩個花壇在格子圖上面積是相等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同時數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告訴學生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然后再對它們的底(長)和高(寬)和面積進行比較,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溝通這兩個圖形這間的聯系,為學生進一步探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做準備。
三、用好教學建議
《教師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我們日常的教學,引領我們進行數學備課時,需要加強的知識點,作了非常重要的指引。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時關鍵是根據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進行推導。探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根據教學用書的教學建議,我用了“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推導概括”的步驟開展探究活動.第一步根據討論提出猜想:是否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來計算面積?為什么要轉化為長方形?第二步動手轉化,每個學生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平行四邊形和一把剪刀。指導學生利用割補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第三步小組討論:觀察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和轉化后的長方形,你發現它們之間有哪些等量關系?第四步全班交流:要求學生敘述自己的推導過程,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并強調平移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后兩個圖形之間的等量關系,共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用字母表示出面積的計算公式S=ab。并提醒學生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底和高一定要相對應的。
四、讀懂“做一做”和“練習”
教材練習中“做一做”屬于基本練習,它主要是對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它的知識難度和呈現形式都與例題差不多,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練習,它不僅具有對本節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以鞏固的功能,還具有通過練習對學生的數學思想和問題意識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等功能。在《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的教學中,授完新課后,我讓學生的完成課本練習十九的第2題的圖形計算,加以鞏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評講時重點提醒學生第三個圖形計算面積時要找準相對應的底和高進行,加深學生對面積公式的理解。所以,教師只有理解了“做一做”和“練習”與主題圖及例題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
結束語:
教師用好《教師教學用書》,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優化的過程;是課程標準、教科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結果;是教師智慧與學生創造力的有效融合,是提升教育教學能力的橋梁。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好《教師教學用書》,充分發揮《教師教學用書》的指引作用,才能進一步改進我們的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讀《教師教學用書》有感
[2]?《如何用好數學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