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雙
摘要:對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種思想技能。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存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的教導過程中,也必須訓練學生的思維創新,可以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不是只存在與學生單一特點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對之前的教學方法加以優化提升,從而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教學上仔細觀察,發掘學生的思考方法,同時也加以指導,從而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著重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自立發展和訓練。這將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培養
引言:
所以,怎樣提升數學課堂品質,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成了老師課堂研究的重心。文章重點論述了初中生對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對策,并結合調動學生求知欲望、創造適宜的課堂氣氛、養成優秀思想品格等教育策略去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啟發學生在數學問題探究過程中對問題回答方式進行多方反思,并融合了新課標改革理念,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1、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和現狀
1.1養成創新思維技能的意義
學生的快速發展期是初中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儲備主要體現在這個階段。在現實的數學課堂授課中,老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養成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的培養為目標,以此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促進,以此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實施可持續學習。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老師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自主思維。在教學數學中老師要積極重視創新思維的挖掘,以此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上發展主觀能動性,突顯學生的核心地位,以此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環境與進展埋下夯實的地基。
1.2數學教學中的初中階段養成學生創新思維技能得近狀
在現在的初中教學的數學中,老師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養成有很大的較為嚴重的缺陷,重要的是老師被以往的教育想法的感染,沒有較為認真的想到素質教育的養成要旨,讓教育得大部分效率比較低沉,直接感染了學生練習數學問題的效率。比如,在數學上課中的教授中,老師沒有清晰的教學想法,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問題的道路上缺少目標,此外,老師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養成遺漏了創新的方式,很難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性,作用了課堂教授的大部分的質量。在數學上課教授過程上,因為課堂教育方法的較為單調,老師并沒有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評論,引起不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的方向感不好,這些都會是引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養成效果。
2、初中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2.1重視新知識引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增強學生的對學習的好奇心,在教育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老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調動學生的情緒。比如在進行三角函數這門科目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測量樹木的長度,了解在太陽的照射下,每個時間段的影長。然后通過實踐,從實踐中了解到數值的變化,從而得出相應的比值。通過學生對數據的采集以及分析,學生可以更清晰的發現數據的變化,以及增加對比值的記憶程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此節課的學習興趣。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確認,制定出符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對于初中生來講學生的熱愛程度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教師必須著力注意的方面。同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承上啟下,先從基礎知識進行教學,然后逐步分析,技能鞏固學生固有的知識,也能提高對新內容的接受能力。
2.2注重愉快體驗,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學生對學習提高興趣,就需要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方法,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學習中有所收獲。同時使學生的付出有所回報,增加學習的樂趣,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從而不斷進步。與此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生氛圍,對學生進行鼓勵性教育。只有培養好學生的學習樂趣,才更難激發出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由此可知培養好學生對數學的愛好,可以提高學生的敏銳度,以及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探索能力,對增加學生的記憶力也有重要意義。同時愉快的教學環境,也可以給老師的教學效果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能更好的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同學輕輕松松的掌握所學知識,快快樂樂的學習。
2.3做好創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授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也需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學生學習的途中,不斷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引導學習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總結,并比已有知識進行創新,可以與教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結合所學知識,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分析,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創新性策略,與學生的創新理念形成對比,從而進一步完善教育機制。在進行知識傳輸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創新。
2.4以學生作為根本,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傳授知識時需要做到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協助學生主動融入到教室環境中來,把學生的自身情況作為研究的基礎。同時老師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質,制定出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境。要對教育方式進行創新,給創造獨立思考的空間,邊思考邊學習。
2.5突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極其不利于學生開展創新性思維,老師在進行教育的同時,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可以從正面處理問題,同時在數學課堂上保持思維的多變性,打破傳統思維來的的影響。
結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多變性,是教學模式產生變化的主要原因,老師要對固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以此來適應新環境下的創新性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新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來,同時需要保持愉悅的教學環境。同時強調數學教育的重要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陶存德.淺談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C].//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年會論文集.2020:1-4.
[2]朱云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1,19(19):95-96.
[3]羅有泉.培養個性的花朵,激發創新的思維——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J].新課程·中旬,2018(10):218.
[4]頡霞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