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摘要:小學教育的重點在于啟蒙,而這樣的啟蒙范圍不僅限于知識傳授,更包含著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育。而且,培智學校的小學數學教師尤其需要注意到這一點,并且主動在生活數學課堂上融入德育工作,讓知識教學與德育工作保持同步進行。這樣,教師才能盡到身為教師所需要承擔的“教書”和“育人”職責,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成長的優秀學生。文章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的德育缺失問題展開了研究與討論,并且總結出了一些可以在生活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的教育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培智學校;小學中段;生活數學課堂;德育滲透
引言:
小學數學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識灌輸,更不是死板的枯燥公式運用,而是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實踐性質趣味學科。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數學課堂中的情境構建,來同步完成德育滲透工作。但是,有些教師不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變本加厲地將數學課堂變成了死板的“填鴨教育流水線”。這樣的問題在培智學校當中會表現得更加嚴重,對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造成許多不好的影響。所以,培智小學數學教師尤其需要注意課堂的德育滲透工作,同時兼顧課堂的趣味性與專業性,使學生得到最符合他們情況的小學數學教育。
一、列舉真實案例,向學生傳遞孝順的觀念
在數學知識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借助許多案例來構建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在借用案例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孝順父母主題的情境內容,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去完成題目解答,從而向學生傳遞孝順的觀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被塑造出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在數學課堂上收獲雙倍的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薄厚”概念時,用生活中的情境進行舉例:假如在天氣很冷的情況下,有一床厚被子和一床薄被子,媽媽會主動將厚被子給我們,而自己選擇薄被子。通過這一情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被子的薄厚與其抗寒能力聯系到一起,而且教師也可以由此來向學生講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同時,在這一教學情境下,教師也可以將答案設置與孝順父母聯系到一起: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工具來投影出兩床不同的被子,然后讓學生回答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應該把哪床被子給媽媽。這樣,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薄厚的印象,而且還會樹立起回饋父母的感恩意識。
二、開展數學親子綜合活動,落實孝順行為
孝順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給予父母關愛和回饋。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一直在無私奉獻,教師要在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看見這樣的付出,并且教給學生如何感恩這樣的無私付出。數學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數學主題的親子綜合活動,邀請孩子的家長參與進來,與孩子一起完成此次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當中,教師需要設計相應的感恩環節,讓孩子去落實孝順父母的行為。
例如,在學習“人民幣的認識和使用”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孝順父母這一主題來設計一次游戲活動。教師可以事先邀請家長到課堂上參與此次活動,活動開始以后,每位學生都會獲得固定數額的游戲資金。然后,由家長和學生各抽取一個任務卡片,任務卡上寫著學生需要購買的物品。學生手里的資金如果足夠購買兩種物品的話,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找錢時讓學生完成計算,從而考察學生對于人民幣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學生手里的資金不足以購買兩種物品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購買父母手中任務卡上的物品,并且借機向學生們講述孝順父母的道理。
三、習題與考試中加入孝順元素,以考促學
數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并不僅限于課上,也可以拓展到課后練習以及課程考試當中。在設計練習題目以及考試題目時,教師就需要仔細思考如何在其中滲透德育內容,使學生在答題過程中增強孝順父母的意識。而且,這樣的內容結合也可以讓題目更加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降低學生理解題目的難度,使學生可以輕松理解題目要點、快速完成解答。
例如,“10以內連加連減計算”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就可以在出題時融入德育內容,從而降低學生理解題干的難度。教師可以預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學生手中有12個蘋果,第一次給了媽媽4個,第二次給了媽媽3個,第三次給了媽媽2個,問最后媽媽獲得了多少個蘋果?這樣,學生在解答這道題目時,不僅鍛煉到了數學中的連加計算能力,而且更可以通過給媽媽分蘋果的行為加強孝順父母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知識能力水平同步增長,培智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要做好課堂上的德育滲透工作,使學生從德育案例中學習數學知識、從數學問題當中感悟德育思想。所以,教師可以在設置教學內容時加入自己的巧思,通過一些與數學問題有關的德育案例來引導學生感悟孝道;借助數學主題的親子教育活動來強化親子感情,給學生創作踐行“孝順父母”的機會;最后,在每次考試當中,教師都可以加入德育元素,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同時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偉昀.培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融合[J].吉林教育,2020(19):63-64.
[2]徐虹.培智學校小學低年級段生活數學課堂中德育的滲透——以開展環保教育為例[J].現代特殊教育,2021(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