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獅峰中學 廣東 廣州 510800)
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觀念,很多教師仍舊持有錯誤的教學觀點,認為音樂教學就是唱歌教學。這一觀念不利于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教學創新,可以利用葫蘆絲這一特色明顯的樂器,引導學生開展音樂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相比于其他的樂器而言,葫蘆絲學習難度比較低,但這并不代表教師就可以忽略教學計劃的制定而隨意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葫蘆絲是一種較為專業的樂器,具有獨特的樂理知識和指法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構建完整合理的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計劃,有層次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活動,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以及其對于葫蘆絲的理解程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層次地劃分教學結構以及制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葫蘆絲的基本知識,如葫蘆絲的圖示、演奏知識、按孔方式以及基本指法等;之后,可以逐步深入地引導學生了解葫蘆絲演奏技巧,如怎樣調整氣息,如何控制成長音、連音、強弱音等,從而做到有方向地、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葫蘆絲展開全面的了解和學習。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由稚嫩期進入青春期,但由于大部分農村初中生都沒有過多的生活見解及社會見解,所以會對未知事物產生較高的了解欲望。在引導學生展開葫蘆絲學習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以此幫助學生明確具體的學習方向。
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如理論講解、口頭講解等,學生很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很難理解葫蘆絲的特殊構造及基本概念。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引進實踐小活動,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加強學生對這一樂器的理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先吹奏學生熟悉的葫蘆絲名曲,如《彝家歡度火把節》、《月光下的鳳尾竹》,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葫蘆絲的音樂美,然后再介紹葫蘆絲的構造、發聲原理和樂器保養細節等。同時,通過吹奏練習,讓學生親身感受葫蘆絲的音色節奏。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對葫蘆絲形成了解,奠定自己的技巧基礎,也為自身音樂素養的形成做好了鋪墊。
開朗愛玩是農村初中生最明顯的特性。所以,當教師初次將葫蘆絲這一樂器引入到音樂課堂時,由于很多學生在此之前并沒有接觸過這一樂器,自然而然會對其產生較高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順應孩子的天性,在寓教于樂理念的引導下,逐步引導學生了解葫蘆絲、掌握葫蘆絲。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化的教學手段,借此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
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比拼的方式,共同利用葫蘆絲演奏同一首歌曲。演奏結束后,其他小組的學生可以進行打分,選出演奏質量最高的小組以及個人。在打分時,教師可以引入平均分的理念,以此提高評分的公平性及公正性。
在這一競技性的小游戲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吹奏,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也可以通過聆聽他人的吹奏汲取經驗,這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吹奏技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除此之外,在游戲中引入了團隊的概念,學生在團隊中容易受到環境的感染而產生集體榮譽感,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同合作能力。
音樂是具有魔力的,會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人的情緒以及思維。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處于青春期,自身心態的穩定性并不強,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不同的情境,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以便其更好地進行葫蘆絲的吹奏。例如憂郁的歌曲可以讓學生產生悲傷之情,歡快激昂的歌曲可以讓學生產生愉悅之心。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作為主要的教學線索,引導學生在聆聽葫蘆絲音樂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和體會音樂,增強學生的審美思維,完善學生的音樂素養。
除此之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相關設備的普及,很多農村學校也設有專門的網絡教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教室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打造豐富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旋律及音樂情感中。例如,在《金孔雀輕輕跳》的葫蘆絲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設備為學生展示歌曲中的景物圖片,如森林、藍天、碧水、孔雀等,利用這些圖片對學生形成直接的視覺刺激,再加上音樂帶來的聽覺享受,學生很容易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副美麗的孔雀舞蹈圖。隨后,教師可以把握住時機,引入葫蘆絲教學,促使學生吹奏出的樂曲更加地富有情感和內涵。
在進行葫蘆絲教學時,教師不能直接就開始進行吹奏技巧或指法的教授,而是需要先介紹基本的樂理知識。農村初中生可能并沒有過多的機會接觸不同的音樂知識,因而樂理基礎比較薄弱。倘若教師采取過于直白的方式為學生介紹這部分內容,學生很難理解和吸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先為學生介紹樂理知識的概念,然后通過打節拍及示范吹奏的方式為學生詮釋樂理的重點,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完整的樂理知識體系。
一般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有學習音樂的相關經歷,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所以在葫蘆絲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欣賞課為載體,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展開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這首樂曲中你看到了哪些景象?你覺得作者在創作這首樂曲時持有什么樣的心態?在這首樂曲中,你能夠感受到哪些情感?幫助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對樂曲展開鑒賞,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及音樂情操。
在音樂教學中,教唱也是教師們慣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會先借助錄音設備為學生播放歌曲,先讓學生對音樂形成感知,然后引導學生在聆聽完歌曲的前提下,嘗試性地哼唱出歌曲的旋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助,幫助學生掌握節奏。雖然教唱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利于學生自信的形成,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龍的傳人》葫蘆絲吹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歌曲的歌詞以及基本的旋律,在學生掌握每一句歌詞的節奏及旋律之后,鼓勵其利用葫蘆絲吹奏出來。通過這一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并且由于對歌詞有著預先的了解,在吹奏過程中學生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個人的吹奏水準。
葫蘆絲是一門藝術性和特色性都比較強的音樂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校方面可以基于教學內容以及學校發展實際情況,構建校本化的教學體系,真正實現素質教育。
一方面,教師可以增強葫蘆絲教學的綜合性及特色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借此拉近學生與葫蘆絲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可以適當地將葫蘆絲教學與其他學科、其他課程相互整合,以此構建綜合性的教學體系。
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大力支持學生成立與葫蘆絲相關的專業社團。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以社團為單位,學習更多與葫蘆絲相關的知識。在創建社團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通過指導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葫蘆絲的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多多地鼓勵學生開展演出活動,如在校園文化節中,可以通過葫蘆絲樂隊表演的方式對葫蘆絲文化進行廣泛宣傳。此外,學校可以聯系市級或省級教育機構,為學生爭取演出比賽的機會,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榮譽感及自信。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探索更加深入,也更加熱情,很多人開始將目光集中在音樂領域。基于這一前提,葫蘆絲教學引入課堂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農村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葫蘆絲這一樂器,為學生展示創新性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葫蘆絲學習中形成較高的音樂認知、音樂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個人音樂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