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事件中謠言和流言。現實生活中謠言和流言這兩個概念通常會混淆公眾的視線,其實謠言和流言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從真實性上來講,謠言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是一種虛假性的陳述,流言它具有更多的負面色彩,流言的負面色彩大多數是對他人隱私權的侵犯。謠言的傳播者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什么不正確,他們對謠言的傳播通常是無心的,相反,流言傳播者往往對自己即將傳播的“信息”保持清晰的認知。他們對流言的傳播往往帶有很明顯的目的性,甚至清楚自己傳播的內容是“不正當”的,借助群體傳播不斷煽風點火,導致流言傳播范圍越來越廣。
突發公共事件中謠言產生條件復雜。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避免不了會有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甚至還會對社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這些影響會對人們正常有序的生產生活造成干擾。由于其危害性大,一旦發生必然會牽動人們的情緒,人們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到該事件上,一旦相關部門控制不當,對整個社會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謠言就會顯現。例如,當某個重大傳染疾病發生后,由于這種重大傳染疾病關系到每個民眾生產生活,每個人都關注著疾病或事件發展情況,不確定帶來的恐慌加上信息的把控不當以及一些人的別有用心,網絡上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謠言。
網絡平臺用戶主體廣泛,信息管控難度大。隨著當下互聯網普及率大幅提高,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型社交媒體平臺的崛起,網絡已經成為每個公民自由表達觀點的場所,公民能夠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轉發信息以及表達自己的看法。正是用戶主體的增加導致許多未經證實的信息在互聯網上快速傳播,加速網絡輿情產生。這也能解釋突發事件越嚴重,網絡中的輿情就會越高漲,一些“謠言”也開始不斷滋生甚至快速傳播的現象。互聯網帶來的便捷使網絡平臺成為受眾發聲渠道,網民從過去的只能接收傳統媒體提供的信息被動接受者變為信息主動傳播者。但與此同時信息傳播管控難度增加,真假信息混雜網絡現象也開始出現。
受眾“獵奇”心里助推謠言危機。在受眾“獵奇”心理作用下,如果網絡謠言控制不當,不僅會給媒體處置工作帶來困難,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社會危機。網民對不確定信息的好奇心在互聯網的幫助下給謠言傳播提供了傳播空間,突發事件發生后網絡上傳播的謠言傳播速度遠遠快于傳統謠言,這就導致其危害程度比傳統謠言更大,這些謠言不單單在網絡上傳播,在社會上也通過公眾口口相傳。受眾對事實真相并不清楚,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人們如同被遮住視線一樣,越是這種情況人們就越想要看到事實的真相,這是源于人們的獵奇心理。這種情況下一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稍微煽動一下,公眾的情緒就會被立刻點燃,這就是群體中謠言的產生過程。
善用地方媒體,形成優勢傳播渠道。地方媒體在本地區受眾認知范圍內通常權威性較高,特別是本地區主流媒體。因此,在針對謠言傳播的“辟謠”過程中地方媒體對謠言傳播的引導能力不容小覷。部分謠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需要當地媒體通過適當的方式辟謠。例如,杭州全城捕殺流浪狗事件,某網民在某社交平臺發布杭州市捕殺流浪狗一則消息,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絡上迅速發酵,這些謠言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快速傳播,對杭州市負面影響很大。杭州警方通過核實后對相關造謠者進行處罰,《杭州日報》針對此事進行報道,說明事實真相,消除了許多民眾的疑慮,穩住了群眾的情緒。這是地方主流媒體對本地謠言進行針對性辟謠,引導網絡輿情朝著積極地方向發展的體現,可以看出地方媒體對消除當地民眾恐慌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方媒體和政務媒體充分結合,主動設置議程。當下短視頻節省時間、傳播信息快捷有效等特點受到了廣大受眾的喜愛,地方媒體也開始入駐短視頻平臺,地方媒體在針對突發事件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輿論引導時也會利用當下移動短視頻的傳播優勢,例如,村干部通過大喇叭對村民的方言喊話、市民集體唱國歌的短視頻、民間藝人及名家將相關事件改編成歌曲都在短視頻平臺上廣泛傳播。這是地方媒體利用議程設置理論增強媒體的話語引導力,利用大眾傳媒無形的手引導人們關注的焦點和意見,將觀眾注意力引導到媒體期待的方向上的表現。這也間接證實地方媒體在引導公眾關注的焦點和輿情的走向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做本地區謠言傳播“源頭”。單純為了把流量提上去,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報道,無意中可能就會成為謠言產生的根源。例如,某傳染性疾病發生后一些有關疾病的話題一時間成為全國性熱點話題,傳統媒體、網絡媒體開始爭相報道,網絡熱門話題也全都與疾病有關。能夠抓住新聞時效性確實是好事,然而一些媒體為抓時效對一些超出自己專業知識外的信息胡亂報道,對專家的話隨意斷章取義,這種做法很容易讓迫切想要了解真相的受眾對信息理解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記者要謹記不要對自身不熟悉的專業術語進行胡亂報道,如果對專業知識沒有確切的認知水準,就不要隨意進行編輯與轉發。例如,張文宏在疫情期間面對某媒體采訪治療新冠肺炎疫情方法的時候強調,他認為不希望媒體來解決這些專業性問題,媒體在報道專業問題上不能過多地參與其中,否則只會誤導公眾對事態的看法。抓住時效是媒體專業素養體現,但媒體反其道而行之會導致權威信息被埋沒在謠言大海中。
滿足區域內受眾信息需求,及時“辟謠”。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真”“假”新聞混淆不清,在辟謠的過程中有官方媒體平臺。此外,各省市地方主流媒體也發揮自身辟謠作用,二者聯合起來使輿論得到及時引導,滿足公眾對相關信息的需求,最大限度消除公眾的負面情緒。之所以說地方媒體的謠言引導作用不容小覷,是因為在辟謠的過程中既有各地鄉鎮“硬核”村長“喇叭式”辟謠勸阻,又有地方媒體針對本地方突發事件發展狀況進行及時報道和辟謠。
當一條信息發布后,在信源不確定的情況下如果貿然進行轉發反而會加劇謠言或流言傳播的風險,這是以受眾為主導下群體傳播的弊端。地方媒體發布的信息要滿足受眾的普遍需求,如果關鍵時期地方媒體傳播的信息不是受眾所期待的,就會引起普遍的恐慌。如果這些恐慌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的引導則會釀成重大輿情危機,受眾群體會在群體間對謠言進行轉發進而釀成謠言悲劇。因此,地方媒體對謠言引導的作用還要做到保障信息渠道暢通,主動公開信息,不能慢半拍,提升辟謠速度,第一時間對線上或線下出現的謠言進行辟謠,有效遏制其生成與傳播。要時刻關注輿論走向,對于針鋒相對的觀點要進行及時、認真地回應,使用的語言要規范、嚴謹,在與本地區受眾的交流過程中,適當發布一些主流價值觀的觀點,注意語言要精簡明了,避免受眾因為理解不夠加劇謠言傳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