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玉潔
從四年級開始,每周安排了兩節小學科學網課,和平時在學校的進度一致。網課第一單元是《電》,涉及很多實驗,并且需要電學儀器,學生家里基本上沒有這些儀器,故可能比較難理解這部分內容;第二單元是《植物》,介紹綠色植物從開花、結果、種子成熟再到種子萌發、生長的過程,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熟悉,學習起來會比較輕松。
課堂上,教師會對新課中的知識要點加強學習,主要采取讀要點、重復講解、舉例子等手段。但是在網課中,授課教師無法與學生互動,也無法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因此需要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記下該節課新的知識要點,并自己嘗試解釋其含義,達到理解的程度,而不是聽完就結束,否則下次上課時對知識的印象不太深刻,甚至可能忘記知識點。
例如,在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中,學生初次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那么,當授課教師提到這兩種電荷時,聽課學生就應暫停播放并記下這兩個知識點,知道物質同時帶有兩種電荷,知道什么情況下會產生正電荷和負電荷,并在課程結束后能自己說出它們的概念。通過提煉知識點,學生就可以很快掌握該節課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簡單電路》這一課時,學生第一次了解電路,認識電路連接方式。部分學生很難理解串聯和并聯這兩種連接方式,因此教師在課前要提醒學生在聽課時注意記下這兩個詞,最好根據教師的要求將這兩個電路圖畫下來。在課后,學生需要嘗試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記電流的流通路徑,這樣就能掌握電路圖的畫法。
電學內容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的知識點,其中有些知識不易理解。教師應提醒學生做好筆記,記錄重難點內容,如果不能理解,可以重復聽課,或者反復多聽幾次講解重難點知識的地方。如果還是不能理解,學生可以與教師溝通,這樣有目的地學習能解決網課中聽不懂的重難點知識。
在學習《導體和絕緣體》這一課時,很多學生都能掌握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但是仍要通過實驗驗證這些物體是否可以導電,這就用到了上節課的電路檢測器。教師要提醒學生記下電路檢測器的使用步驟,強調在檢測前一定要先讓兩個檢測頭觸碰,只有燈亮了才能說明檢測電路沒有問題,才能用來檢測其他物體。很多學生會忘記這一步,如果學生能記下這個步驟,后面就不會出錯。
在《花、果實和種子》這一課中,雄蕊的花粉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形成了種子是該節課的重難點,也很難理解。因為結合了上節課雌蕊與雄蕊的結構這一知識,所以上課時,學生聽這部分內容時要多聽幾遍,掌握好受精的過程,必要時可以畫一畫,幫助理解,這樣就能化解難點。
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善于發現。四年級的科學課與生活實際聯系得比較多,雖然在網課中學生只能看授課教師演示實驗,但是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在家里尋找實驗材料,做些小實驗加強對新課的認識。
例如,四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的導入內容就是氣球摩擦頭發后能吸引頭發。這種靜電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教師可以用梳子和小紙片,或用兩塊抹布,或用塑料袋和頭發等做靜電實驗。教師可以積極地與學生探討如何在家里完成這個實驗,這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了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油菜花開了》后,我就布置了回家觀察作業:尋找十字花科的植物,如白菜、油菜,觀察它們的花;或者讓爸爸媽媽買菜時挑白菜開花的部分,回來自己解剖花朵。這個家庭作業不難完成,很多學生都能結合網課認識到花瓣的結構分為四個部分,即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也能進一步觀察每一部分的特點。實踐操作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也不會覺得網課單調枯燥,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在學生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種子發芽了》這一課前,我提前布置了泡種子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尋找家里的綠豆、紅豆,加水泡發。到聽網課時,學生就可以看著發芽的種子聽課。做了家庭作業后,他們可以很好地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很快就能找出胚芽、胚根,并且推測出子葉是提供營養的,種皮是起保護作用的。這樣聯系生活的作業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讓他們愛上科學。
一些學生較難適應線上教育這種授課形式,尤其是小學生,其相對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在授課時要掌握學生的特點,提前制定相應對策,將知識點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水平和實際生活出發,提出網課學習記筆記、做家庭作業、自己解釋重難點的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輕松學習網課,有目的地學習知識點,有興趣地學習科學實驗,提高學生網課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