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晨虎,徐輝
(蘇州大學附屬張家港醫院心胸外科,江蘇 蘇州 215600)
肺癌是現階段世界高發的惡性腫瘤,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多將原位腺癌、非典型腺瘤樣增生共稱為浸潤前病變,將微浸潤性腺癌與浸潤性腺癌共稱為浸潤性病變[1-2]。臨床提出,肺腺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對延長生存時間具有積極意義。現階段,肺癌多采用纖維支氣管鏡、X線和CT檢查,然而,肺腺癌患者早期的癥狀并不顯著,因此,導致在發現時已發展為中晚期[3-4]。隨著影像學的發展,CT被廣泛應用在早期肺腺癌的診斷中,通過肺磨玻璃結節的探查,可輔助肺癌患者的診斷[5]。本研究旨在探究肺磨玻璃結節行CT檢查對診斷早期肺腺癌的臨床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肺磨玻璃結節患者50例,患者均經手術取得病理結果確診為早期肺腺癌。病理類型:原位癌患者11例、浸潤性腺癌患者13例和微浸潤腺癌患者26例。原位癌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齡40~75歲,平均(52.33±5.84)歲。浸潤性腺癌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齡40~75歲,平均(52.59±5.37)歲。微浸潤腺癌患者中,男19例,女7例;年齡40~74歲,平均(52.17±5.05)歲。3組早期肺腺癌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資料或影像學資料不完整者;病灶直徑>3 cm患者;其他原發性腫瘤患者。
1.2 方法
1.2.1 CT檢查方法 應用Healthcare 64排多層螺旋CT(GE公司),檢查前指導患者進行屏氣訓練,指導患者平躺,保持平穩呼吸,在屏氣過程中開展掃描。參數設置:層厚5 mm,管電壓120 kV,矩陣768×768。從患者的胸廓掃描至肺底,應用高分辨率估算,調整肺窗寬度300 Hu,重建患者病灶MRP,調整層厚,使用CT工作站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儲存。
1.2.2 病理學檢查方法 使用胸腔鏡活檢或開胸活檢取得病理標本,應用甲醛(4%)固定標本,應用石蠟紙片,后進行常規染色,2~3名經驗豐富的醫師共同診斷。
1.3 觀察指標 分析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的差異性,包括密度、病灶大小、病灶數量、表現形態、邊界清晰情況和所處部位。原位癌診斷:病灶性病變多<3 cm,腫瘤細胞主要以肺泡壁扶壁式生長,并且無胸膜、血管與間質等浸潤現象。浸潤性腺癌診斷:病灶性病變多<3 cm,病變的浸潤范圍多>0.5 cm。微浸潤腺癌診斷:病灶性病變<3 cm,腫瘤細胞主要以肺泡壁扶壁式生長,病變的浸潤范圍多<0.5 cm。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密度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密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31 5,P=0.033 2<0.05);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731 4,P=0.392 4);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600 0,P=0.106 8),見表1。

表1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密度比較[n(%)]
2.2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病灶大小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病灶大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31 5,P=0.033 2);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病灶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11 3,P=0.271 0);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病灶大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965 7,P=0.160 9),見表2。

表2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病灶大小比較
2.3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病灶數量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病灶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33 6,P=0.072 1);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病灶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246 4,P=0.071 5);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病灶數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51 3,P=0.820 7),見表3。

表3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病灶數量比較
2.4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表現形態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表現形態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54 4,P=0.012 3<0.05);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表現形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82 1,P=0.774 4);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表現形態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315 3,P=0.002 2<0.05),見表4。

表4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表現形態比較
2.5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邊界清晰情況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邊界清晰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608 2,P=0.031 8<0.05);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邊界清晰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894 1,P=0.008 6<0.05);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邊界清晰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55 7,P=0.813 4),見表5。

表5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邊界清晰情況比較
2.6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所處部位比較 原位癌與浸潤性腺癌的所處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916 4,P=0.015 0<0.05);原位癌與微浸潤腺癌所處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99 6,P=0.035 9<0.05);浸潤性腺癌與微浸潤腺癌所處部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2.855 5,P=0.000 0<0.05),見表6。

表6 CT檢查對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所處部位比較
腺癌是全球患病率最高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癥,肺腺癌是常見肺癌類型,疾病進展快,疾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較高,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通過CT影像分析,可提供全面的血管結構與支氣管結構,對于患者治療方案的設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磨玻璃結節是肺結節的常見表現,病理學角度顯示,磨玻璃結節出現提示病變處在早期階段,在該階段及時確切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6]。通過觀察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的CT影像診斷,從密度、病灶大小、病灶數量、表現形態、邊界清晰情況和所處部位等方面進行觀察與分析,以此得出結論[7-10]。CT影像診斷具有操作簡單且診斷準確率較高的優勢,據研究結果顯示,浸潤性腺癌病灶大小多≥5 mm,原位癌單發率較多,浸潤性腺癌不規則形態較多,原位癌邊界清晰度較高,微浸潤腺癌中心型位置較多(P<0.05)。說明通過CT診斷,可分析密度、病灶大小、病灶數量、表現形態、邊界清晰情況和所處部位以合理分辨疾病。
綜上所述,通過對磨玻璃結節CT影像分析,可有效區分原位癌、浸潤性腺癌和微浸潤腺癌,根據疾病的不同分型采用針對性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