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萌
摘要:隨著我國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逐漸深入到各個學科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構建活動型課堂教學已日漸成為主流教學形式。在高中思政課程教學中引入議題式教學形式,可以有效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的限制,拓展學生思維與實踐空間,進而實現活動型學科課堂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價值。基于此,本文針對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研究
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備受一線教師的關注,對推動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動價值。此形式按照部分教材內容為主要方向,將相關的教學內容與課外材料整合起來,讓學生針對某一觀點進行討論,以議題形式為主線,以相關知識點或延伸內容為分支,在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將此教學形式運用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有利于豐富此課程的教學方法與內容,進而推動其課程實踐的發展。
一、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運用價值
與常規教學形式相比,此教學形式具有一定的實踐特點與新穎特點,通過選取當下對課程內容學習具有價值性,且在當下社會中的熱點話題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不再局限于小小的課本文字,而是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將視野放在大范圍的內容選取中,通過參與到議題的過程中,做好資料收集與議題學習儲備等形式,在參與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進而有助于實現對知識內容的轉化。此外,此教學形式有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此教學形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提前準備相應的材料,在準備過程中不斷接收新穎的教學理念與知識,且此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經過相應的設計與開發,實現對此教學形式的靈活運用,并在此過程中進行反思與完善,提高對教學方式的研究能力與課堂教學能力,進而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的運用策略
(一)立足教育教學發展,樹立新型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不僅是所有教學活動實施的主要思想基礎,同時也是影響相關策略制定與方法實施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說此觀念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指導性影響。首先,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觀念,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密切關注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狀態與學習發展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喜好或心理需求,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尊重與肯定。其次,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不能按照同一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勢必會導致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到終身學習,不斷融入時代發展進程中的新教學理念或新技術,而議題式教學便是結合了新時代發展中的理念與形式,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且可以讓學生合理地進行思維交流。
(二)借助新興媒介渠道,綜合開發議題選擇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新興媒介渠道,為學生廣泛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教材中的單元主題內容選取相應的議題題目,引導學生在網絡中搜集相應的材料,并參考多種資料綜合探究開發相關議題。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以緊貼學生實際生活的方式為切入點,展開相應議題的討論,學生在獲取相關課程知識的過程中,不能過于依賴課堂展開的相關內容,甚至將其當作唯一的獲取渠道,而是要結合與課程相關的實際生活,借助自己探究的形式,逐步整合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內化形式,進而形成適合自身特質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可以選取相關新聞熱點為議題,積極挖掘出新聞中包含的學科知識與可以引導學生價值取向的相關教材,并將其提煉為可以進行討論的議題。
(三)結合課程教學需求,構建優質教學環境
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受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環境等的影響。首先從物理環境入手,合理控制議題參與人數,按照班級情況進行相應的分組,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切實參與進來,且有發言與討論的機會;營造良好議題氛圍,讓學生在議題式活動參與中通過議題學習深入的掌握課本的內容;注重小組成員之間的座位擺放,讓他們之間能夠形成便捷的討論位置。其次從人文環境入手,起初可借助難度較低的議題,讓學生逐漸放下了學習的包袱,可以認真地參與到此組織活動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心學生在議題學習中的進步,對他們進行一步步步地引導;組內建立互幫互助與相互促進的氛圍,提升學生參與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議題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就相關議題進行討論,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有效建構。將其運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對有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與討論過程中收獲知識,并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有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幼霞.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課堂教學的探索[A].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2020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C].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0:2.
[2]朱志平.高中思想政治議題教學:內在機理與實踐樣態——以“市場配置資源”公開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9(Z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