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春 孫素芬 姚永平 施天琦 唐鑫
導讀: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效益,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滿足市場消費新需求,在張家港市金鑫家庭農場種植基地示范推廣了大棚設施草莓—西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草莓和西瓜年均667 m2產值合計可達69 000元,扣除各項生產成本,年均凈效益可達49 000元,且通過夏季高溫悶棚,解決了設施大棚蔬菜種植的連作障礙、病蟲害嚴重等問題,實現了周年生態高效栽培,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為充分利用大棚設施資源優勢,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效益,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滿足市場消費新需求,張家港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近年來不斷探索新的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在張家港市金鑫家庭農場種植基地示范推廣了大棚設施草莓—西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該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大棚設施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種植效益,而且通過夏季高溫悶棚,解決了設施大棚蔬菜種植的連作障礙、病蟲害嚴重等問題,實現了周年生態高效栽培,促進設施蔬菜產業生態、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介紹大棚草莓—西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栽培要點如下。
在江蘇張家港市,草莓一般于8月下旬9月上旬定植,11月中下旬開始采收,翌年4月上中旬清茬;西瓜于4月中旬定植,5月底6月初采收,7月底清茬;西瓜清茬后進行夏季高溫悶棚。
選用優質高產的品種,如紅顏、寧豐等。
選擇4葉1心、葉色濃綠、葉柄粗壯、莖粗0.8~1.0 cm、根須茂盛的健壯苗作種苗,于8月下旬9月上旬移栽定植。定植前15天,結合土壤翻耕施足基肥,深耕細耙,作畦,畦寬65~70 cm、高25~30 cm,溝寬30 cm,6 m棚一般作5畦、8 m棚作7畦。按株距20~25 cm、行距40 cm,每畦2行呈“品”字形交叉定植,667 m2栽植5 000~5 300株。定植后澆足活棵水,蓋好定植孔。

①溫濕度管理 適時保溫是草莓栽培的技術關鍵,地膜覆蓋一般在頂花芽現蕾時進行,盡可能在大棚上膜前完成。蘇南地區一般在10月下旬覆蓋薄膜進行扣棚,扣棚后,前期棚內溫度適當高點,白天溫度保持25~28℃、夜間13~15℃,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開花至果實膨大期要適當降溫,白天溫度維持在20~23℃,夜間13℃左右,不得低于10℃,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40%~50%。
②水肥管理 定植前施足基肥,保證每667 m2施有機肥2 000~2 500 kg、腐熟菜籽餅150 kg、復合肥25 kg即可。由于悶棚期間已施足夠的有機肥作基肥,因此在翻耕作畦時可少施或不施有機肥。栽后一般結合澆水追施復合肥3~4次。草莓緩苗期,大棚不通風,并保持土壤濕潤。緩苗成活后,及時施提苗肥,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復合肥10~13 kg。花芽分化期應適當控水,防止徒長。結果初期,可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液2~3次,為進一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實品質,延長結果期,還可噴施Ca、Mg、Fe等營養物質。
③植株管理 草莓整個生長過程中,要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匍匐莖等,適時疏花疏果,及時摘除弱花、畸形花、畸形果等,每一花穗以結2~3個果為宜。可采用熊蜂輔助授粉促進草莓授粉,每667 m2配置45~50只熊蜂。
病蟲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蚜蟲等。防治方法: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如清潔田園、開好三溝、選用脫毒苗、懸掛黃板及藍板、通風換氣、摘除老病葉等。如用50%速克靈(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蚜蟲等;40%辛硫磷乳劑1 000倍液防治地老虎、5%噻螨酮乳油1500倍液防治螨類、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滅幼脲2 000倍液防治斜紋夜蛾。
11月中下旬,可以陸續采收上市,至翌年3月底4月初結束,一般可采3~4穗果。一般在草莓果實80%左右變紅時采收上市。
盡量選擇產量高、品質優和抗性強的品種,如84-24、早抗京欣等。
草莓采收結束后,立即清茬,及時施基肥整平土地,深耕25~30 cm,每667 m2施優質有機肥1 000~1 500 kg、餅肥50 kg、三元復合肥40 kg。6 m棚作2畦,畦面寬180~200 cm,作畦后覆蓋地膜,以提高地溫。
建議蘇南地區3月上中旬育苗,4月中旬前后定植,選擇苗齡30~35天、4葉1心的瓜苗于晴天早晨或傍晚定植。定植在每畦的中間,每畦種1行,6 m棚種2行,按行距200~220 cm、株距35~40 cm交叉定植,每667 m2定植600株左右。
①溫度、光照管理 緩苗期一般不通風,5~7天后適當通風,保持棚內溫度白天26~28℃,夜間15℃以上;坐果后,保持棚內溫度白天27~31℃,夜間19℃左右;西瓜成熟期保持棚內溫度30~35℃。西瓜是喜光作物,要及時揭蓋草苫,保證棚室內光照充足,促進植株健壯發育和花芽盡早分化。
②肥水管理 定植后適量澆定植水,以后合理控制澆水,保持土壤一定濕度;伸蔓期可澆水1~2次,開花坐果期應適當控水,防止徒長;當果實雞蛋大小時,隔4~5天澆水1次;果實成熟期,適當控水。開花前1周的伸蔓期,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 kg;坐果后10天左右西瓜雞蛋大小時,每667 m2施復合肥25 kg左右;果實生長期間,可適量噴施磷酸二氫鉀液等葉面肥2~3次;為提高西瓜品質,可施微生物菌肥、甲殼素或其他一些微量元素肥料。
③植株管理 采用雙蔓整枝法,即保留1根主蔓和1根健壯子蔓。西瓜的主蔓向畦內對拉,子蔓往棚邊拉,瓜蔓每生長30~40 cm用土塊壓蔓1次。
④授粉定瓜 為提高坐果率,控制坐果節位,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或熊蜂輔助授粉,一般選擇晴天8:00左右進行。西瓜長到雞蛋大小時定瓜,第一茬瓜一般選擇在主蔓12~16節位的第2朵或第3朵雌花留瓜;第2茬瓜在第1茬瓜收獲后,選擇子蔓的適當節位上的健壯雌花留瓜。在西瓜生長期,要適時進行順瓜、豎瓜和翻瓜等。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比如使用殺蟲燈、黃板等物理防治和選用脫毒苗、嫁接苗、清潔田園、通風透光等農業防治措施。
①病害 大棚西瓜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病毒病等。枯萎病可采用60%甲硫·福美雙可濕性粉劑7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25%嘧菌酯懸浮劑1 8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或15%粉銹寧(三唑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用1.5%植病靈乳油1 000倍液防治。
②蟲害 大棚西瓜主要蟲害有蚜蟲、小菜蛾、潛葉蠅等。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小菜蛾可用5%氟蟲脲乳油900倍液防治;潛葉蠅可用75%滅蠅胺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防治。
當西瓜果面光亮、紋路清晰、果臍凹陷、果柄上的茸毛脫落稀疏時就可采收,一般情況下坐果后29~31天即可采收。第1茬瓜于5月底6月初陸續采收上市,第2茬瓜于7月底采收。
西瓜拉秧后,利用7、8月高溫季節進行灌水悶棚。具體方法:深翻土壤25~30 cm,施足有機肥(每667 m2施稻麥草1 200~1 500 kg,切成長15~25 cm的段,加豬糞、雞糞、牛糞或食用菌廢渣2 200~2 800 kg)并深翻拌勻,然后四周作壟灌水浸泡,連續浸泡7~10天并保持畦面水層5~10 cm,待水全部下滲后,平鋪地膜密封,再密閉雙層大棚,利用夏季高溫天氣和有機肥發酵腐熟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使棚內溫度達到70℃和地膜下10 cm土層內地溫達到55℃以上的持續高溫,連續密閉悶棚處理15~20天,然后揭去地膜和大棚膜,使其自然晾干。通過夏季灌水高溫悶棚,可以顯著減少因重茬引發的枯萎病、灰霉病、黃萎病、根腐病等多種病害,從而實現多年連作生態高效栽培。
大棚草莓—西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大棚設施資源,提高復種指數,增加單位產量和種植效益,而且草莓和西瓜是蘇南地區十分暢銷的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據調查統計,大棚草莓—西瓜輪作高效栽培模式中,草莓每667 m2產量可達1 200 kg,按40元/kg計,產值可達48 000元,667 m2年均凈效益可達33 000元;西瓜667 m2產量達3 500 kg,按6元/kg計,產值21 000元,667 m2年均凈效益16 000元。草莓和西瓜年均667 m2產值合計可達69 000元,扣除各項生產成本,年均凈效益可達49 000元。因此,該模式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推廣應用前景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