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分層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已成為一線教師經常談及和研究的教學內容。要想獲得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必須在分層教學與初中數學學習之間找到聯系。一線教師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通過總結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改革經驗,思考新時期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
一、認識分層教學內涵,促進分層教學實效
分層次教學法受學生知識基礎的影響,學生的智力因素有一定差異,如果從數學知識掌握的角度看,學生在學習興趣、態度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異,為了能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學習進度,掌握具體知識,初中數學教師經常會思考分層次教學法的實踐依據。要實施分層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差異做到心中有數,只要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評價指導、教學潛力挖掘等方面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判定,就可以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智力水平、綜合表現等作出科學判斷。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初衷是因材施教,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了解自己所面對的“才能”,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分配任務,就能達到分層教學的預期目的。了解分層教學的內涵,將分層教學的小組按異質性特征分組,使分層教學的小組更符合教學目的,更符合教學內容“階梯式”提升的既定目標。
比如,在學習《實數概念及運算》時,教師對班上的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讓學生按照實數的概念進行拼圖式學習,類比實數概念,通過歸納探究的方式,尋求實數的運算規律,并對實數與無理數進行直接對比學習。學生通過大量的例題,找出與其他同學一致的學習結論,并運用多次舉例的方法,找出從概念理性認知到實驗性認識的過渡思路,從而達到與其他同學一致的學習結論,使學生“吃透”知識。
二、按教學目標分層備課的要求
初等教育中的數學學科是抽象的,為完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根據層次的要求進行教育指導。為實現現代化教學改革,教師需要把教育目標和教材的使用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理解的程度,分解教學目標,完善教學過程。初中數學知識難度是逐漸遞增的,因此,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學生逐步理解,這樣后面教學工作的開展才會更順利。教學分層不僅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了解自己目前所處層次的機會,使他們能在教學中發現改進的方向,從而改變了傳統“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即根據不同的教學層次對學生進行分類,允許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準備是教師將學科特點與學科內容有機結合的過程,要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目標,可考慮對目標進行分解,每次解決一個小目標,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目標逐一實現,從而達到初中數學改革的最終目標,備課環節是首要任務。為有效地控制教學進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應注重與學生學習興趣相結合,并根據教師的課前準備,啟發學生積極提問。
比如,在《三角形全等條件》的教學中,為了對所學內容有多層次的了解,教師會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并請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求證,再分別組織探究。學生自行分組能有更直觀的空間感,吃透三角形的空間概念。教師和學生都需要能夠對三角形全等判定給出一個全新的定義,幫助發展新的認知意識,并展開積極思考。
三、分層教學的評價反思
要分析教學過程是否有效,就必須在實施分層教學的同時,實現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評價的目的在于教師能找到反思的途徑,并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目前的課堂“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為了達到更優質的教學效果,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互補,達到師生共贏。層次化教學的意義在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而層次化教學的實施過程正是基于對學生學習潛能評價的層次化,以不同的評價達到對學習潛能的改善目的,有針對性地賦予學習更多的意義,使學習過程被賦予更多的教學新內涵,教師也會有針對性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分層教學結合了初中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能有效應對教學進程,實現在公平環境下對數學學習進行改革。
比如,在《三角形中位線》的章節學習中,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對三級思維問題進行探究,運用不同游戲串起三角形中位線的知識,突出中位線的教學活動,整堂課學生熱情洋溢,許多學生踴躍發言。教師用折紙等來展示中位線,學生的探索意識越來越強,同時也是把幾何學引入生活游戲的方法,這是經過猜測、分析、觀察、認識后得出的結論,也是促使數學基礎更加扎實的嘗試。
綜上所述,歸納出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為數學教師提供更多的教育改革指導。層次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教師會對分層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提出新見解,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