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朝建
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好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一直是高中音樂教師研究的問題。從學生的學習狀態來看,受高考影響,他們抑制自己對音樂的興趣,在課堂上存在明顯的學習動力不足。即使有些學生堅持喜歡音樂,但他們的喜歡只停留在自主聽唱流行歌曲的程度上,課堂上教師所教學的音樂知識他們并不感興趣,這也影響了他們與教師之間的互動熱情,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也由此進入困境之中。為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做好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研究刻不容緩,文章以此為核心展開討論。
一、構建優質互動環境,激發學生互動欲望
在任何學科的教學中,優質的學習環境都能夠為課堂教學效果帶來積極的輔助作用,音樂學科更是如此。雖然高中教育階段已經開始了有難度知識的教育,但音樂學科仍以啟蒙為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這些基礎性的音樂知識,教師必須調動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因此,以音樂為基礎進行互動環境構建就變得尤為重要。例如,在進行《民族民間樂器》一課的教學之前,教師在導入階段為學生播放了樂曲,讓他們進行欣賞,這些樂曲都是用民族民間樂器演奏,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客家箏曲》等,使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認知說一說每首曲子都是用哪種樂器演奏出來的,由此實現對他們的基礎認知水平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會讓對民族樂器有一些了解的學生在課堂上分享民族樂器知識,由此完成對他們的學習動力調動,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做好情感鋪墊。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保證互動教學環境的有效構建,教師一定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更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通過與自己的交流和互動產生學習欲望,為師生互動教育模式的開展打下基礎,提升師生互動交流和學習的有效性。
二、開展師生互動教學,提升學生互動體驗
開展師生互動教學是提升學生課堂互動體驗、實現高中音樂互動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在以往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之所以存在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學生缺少課堂參與感,同時也沒有體會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為了改變這種教學情況,讓學生能夠更為主動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可以選擇開展“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授課,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中國流行音樂》教學時,針對“流行音樂之中國風”這一內容的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選出中國風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說出至少三首中國風作品,并選擇其中一首進行演唱。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積極觀察各小組的學習狀態,并對他們的合作探究結果有一個最基礎的了解。在完成合作學習之后,可以讓各小組給出本小組的音樂推薦人,并進行歌曲演唱。此環節中一共出現了周杰倫、王力宏及許嵩三位制作人,其中周杰倫的《青花瓷》《東風破》《發如雪》三首歌曲被推薦并演唱,王力宏的《在梅邊》和許嵩的《靜夜思》被推薦并演唱。
教師會發現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授課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更為強烈,而且他們會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因為自己喜歡的音樂與伙伴進行激烈的交流,這是以往課堂中難以見到的景象,這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堅定了我開展合作探究互動學習模式的信心。
三、組織高效互動交流,增強知識學習效果
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完成課堂互動探究之后,必須要組織學生針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互動交流。因為學生在之前的課堂互動過程中獲得了充足的學習體驗,所以他們在此環節會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因為他們有話可說,而且想要通過自己的觀點來說服那些與自己觀點不同的同學。仍以“流行音樂之中國風”一課為例,專門組織學生進行了課后討論,讓他們說一說“誰才是中國風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據理力爭,都認為自己的偶像才是中國風代表人物,課堂學習氛圍也因此變得非常濃厚。在學生完成討論之后,教師會與他們進行交流,告訴學生他們的偶像都是中國風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他們都在中國風流行音樂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傳統音樂、傳統樂器的發展過程一樣,任何階段的音樂發展都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夠讓音樂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所以,每一位中國風音樂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和認可,周杰倫、王力宏和許嵩等都是如此。
在這種互動討論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表達自己對喜歡的歌手、音樂喜愛之情,還可以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實現相互之間的學習,實現相互之間的思維火花碰撞,他們的音樂啟蒙和審美能力因此有所提升,這對于他們的音樂素養構建也帶來了重要助力。
總而言之,做好師生互動模式的研究是改變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教育方法。對于已經具備獨立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的高中生而言,為了提升與他們之間的互動效果,教師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學習主權,讓他們根據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方式進行音樂知識探究,由此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高中音樂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