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馮勝彥
近些年來,我國在縣級層面大力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進行融合,紛紛成立縣級融媒體中心以增強區域新聞的傳播力、影響力以及公信力,使新聞輿論更好發揮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和展形象的良好引導作用。當前,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要求新聞寫作不僅需要實現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還要增強新聞自身的影響力和公信力,發揮更大的宣傳引導作用。但是目前在實際工作中,傳統報紙新聞記者采寫新聞與新媒體傳遞形式產生不協調不適合現象,從而導致出傳統報紙記者有些落伍現象,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記者就新聞采寫模式進行革新和適應新媒體傳播方式道是十分必要的。
在傳統的報紙新聞采寫和傳播過程中,采訪的人員以及報紙的發行量無法得到保證,受訪者在接受新聞采訪時無法提供簡單有效的訪問內容,同時新聞工作者對受訪者的范圍劃定不夠明確,未考慮年齡段以及職業等人物特征,采取單一的采寫方式,編寫出的新聞內容有失偏頗,無法被大眾所接受,使得報紙新聞的受眾覆蓋范圍有限,無法提高閱讀量。
傳統的報紙新聞采寫與傳播需要經過人物或街頭采訪、新聞內容編寫、內容審核以及發行等多個步驟,就實際工作而言,受新聞工作者的編寫水平以及能力的限制,報紙新聞內容在編寫階段存在較多的問題與漏洞,使得新聞采寫內容無法及時地發行與傳播,報紙新聞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和價值。而時效性是新聞采寫與傳播較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需要在新聞采寫之后及時地發行。因此,傳統報紙新聞采寫呈現出新聞傳播速度較慢的問題。
在新聞消費主義的影響下,新聞工作者在新聞采寫過程中過度關注大眾的虛假需求,對某些消費偶像過度崇拜與追逐,使得編寫出的新聞內容有失偏頗,影響了輿論導向,甚至出現為了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對內容進行跟風報道,造成較大的社會影響。新聞媒體往往具有雙重屬性,而廣告商是新聞媒體收入的主要供應者,因此在新聞采寫與傳播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的取舍方面有所顧忌,影響了報紙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理性。
在新媒體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已經由傳統的報紙、雜志、電視、廣播變成了當前的數字新媒體。而移動互聯網的建設不斷完善,則為較廣范圍內的用戶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新聞報道閱讀空間,新媒體時代的覆蓋率不斷增加,擁有智能手機的用戶數量也在增加,人們不必再去拿錢購買報紙或雜志,甚至不用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段來收聽電視和廣播,只需要利用手機上網查詢或瀏覽,就可以閱讀和了解到近段時間以來發生的大事小情,同時范圍也不僅僅限于城市,不同國家、不同企業的新聞也應有盡有,使得受眾覆蓋范圍更加廣闊。
時效性是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和傳播的重要原則,新聞采寫一旦無法及時地發行與傳播,新聞也就失去了“新聞”的價值。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有了互聯網技術的加持,地球村聯系更加緊密,相較于傳統新聞報道需要采訪、審核以及發行等環節,當前新聞或事件可以在瞬間完成全球發布的壯舉,用戶也不必去購買報紙或雜志,通過移動互聯網就可以得到關于新聞或事件的第一手信息,同時網絡的時效性也可以幫助用戶就某件事或新聞發布自身的觀點。特別是在5G技術逐漸普及的今天,現場新聞直播已經成為常態,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在傳統的報紙新聞采寫過程中,新聞工作者容易受廣告商或者自身利益的影響而對新聞內容發表不實報道,錯誤地引導輿論導向,對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則有效提升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在新聞發布的一瞬間,讀者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同時可以及時地評論,對新聞報道中存在的不實情況進行糾正,用戶可以對新聞工作者的內容發布進行有效監督。而有關部門對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規范了新聞從業者的行為,使得新聞的真實性得到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記者首先要做的是提升自身對媒體的業務素質與能力,業務素質與能力是新聞工作者進行新聞采寫與傳播的必備條件,具體的業務素質與能力主要體現在新聞采寫與傳播環節的時效性、真實性、多樣化以及互動性,新聞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使自己朝著一專多能的全能型人才發展,在新聞采寫的過程中明確核心、找準中心定位,牢記自身作為新聞從業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不斷傳播社會正能量,正確引導社會的輿論導向,認識當前新聞報道的發展趨勢以及特點,從而結合實際情況來提升報紙新聞記者的業務素質與能力。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報道采寫與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從業者需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全局中找準目標定位,明確當前新聞報道采寫與傳播的主要方式與采寫,同時努力學習先進的新聞采寫技巧,對新媒體的技術與手段也要加以學習與借鑒,選擇不同的新聞傳播媒介,不斷滿足受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及時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新時期的新聞傳播需要分眾化與多樣化,不應拘泥于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而應以新時期的要求來進行新聞采寫與傳播,從而推出更加有價值的報道。
例如,在實際的新聞采寫與傳播過程中,新聞從業者除了要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之外,也需要準確掌握和了解新聞采寫與傳播技巧,通過學習先進的技巧來提供自身的圖片與文字編輯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新聞報道中插入真實可信的圖片信息,為新聞報道的傳播提供多種形式與真實性,樹立全媒體觀念,順應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覆蓋范圍廣以及真實性提升等要求與趨勢,樹立宏觀發展意識,對現有的新聞素材進行及時的篩選,同時注意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與真實性,熟練應用多種新聞傳播技巧,抓住時機,掌握節奏,為公眾提供真實及時的新聞報道。
新媒體時代需要加強對符合時代主題的新聞的深入報道,幫助公眾發掘新聞報道中所蘊含的意思與倡議,考慮更廣的受眾群體,受眾群體需要通過瀏覽各種新聞報道來獲得事件的真相,而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速度以及真實性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當前新聞報道的內容在廣度上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在深度方面需要提升,重點需要提高新聞從業者自身對新聞報道的敏感性,對現有的新聞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并在報道中加以體現,引導公眾對新聞內容進行正確的解讀與了解,同時進行理性的判斷與思考,通過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來凸顯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從而更好地進行優化轉型。
例如,在鄉村振興的新聞采寫的過程中,新聞從業者對推動鄉村振興中探索出的富有成效的新產業新做法不應按照傳統方式進行素材挖掘,而應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性,從新聞從業者的角度對事件本身進行專業的解讀,向大眾傳播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同時,進一步深入群眾,掌握事件發生的第一手資料。因此,新聞從業者需要緊密聯系群眾,深入結合生活實際,篩選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激發公眾對新聞報道的興趣,從而使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發揮應有的作用。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發展,在新聞報道領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傳播媒介,傳統的紙媒報道方式已經很難滿足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新媒體時代報紙新聞記者首先在思想領域要進行一次革命,其次要在實際采訪工作中不斷進行采訪方式和寫作模式的創新,重視新聞內容以及資源的整合、豐富創新新聞形式、提升報紙新聞記者自身素質、增強新聞報道先導性和前瞻性,這樣才能夠為民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新聞報道,并為新時代融媒體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