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兆恒

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還處于發展中,在融媒體時代下,怎樣讓文化和旅游類節目獨具特點和價值突破其點擊率和收視率,是地方文化類節目需要面臨的重大挑戰。在融媒體的引導下,將新技術和新媒介進行有效結合,才能開拓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目前地方電視文化類節目在制作中仍存在諸多不足,本文對此做出相關分析探究。
電視文化類節目的編排者,應秉承堅守藝術的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涵養,對作品的文化效果要加以重視,力求提升自身的職業操守,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優秀的作品獲取受眾的青睞。因為文化類旅游類節目具備其價值性和知識性,因此節目的編導人員要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水平。
不斷從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中吸收養分,與文化資源部門加深合作,是地方電視文化類節目生產和發展的重要保障。以浙江電視臺為例,《文化浙江大獎堂》是地方文化類節目的代表,第一季以宣揚文化為主題,選取了極具地方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如絲綢、茶葉、書畫、瓷器等。第二季則是通過唐詩介紹了地方的地域文化。之后又以京杭大運河為主線,由地方專家講解,通過航拍以及動畫等視覺畫面,讓觀眾對這條千古運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網絡媒介以其獨特優勢在旅游產業傳播領域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當下關于旅游的網站眾多,并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比如“中國旅游網”等,還包括其他有較強商業性的旅游視頻播放網站,為熱愛旅游的人們提供了時效性強和內容豐富的旅游信息。另外,電視媒介是目前大多數中老年人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相比于網絡媒介和平面媒介,電視媒介以其特有的受眾性等優點,形成了穩定的受眾忠誠度,有著極多的受眾擁護者。電視媒介的旅游資源以及多樣的節目形式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受眾的需要,這些優勢是網絡媒介和平面媒介在旅游資源上無法比擬的。例如,湖南衛視通過網絡平臺“芒果TV”,針對電視旅游節目《爸爸去哪兒》采取了“電視+網絡”的雙平臺播放方法,兩者間相互補充,為湖南電視臺帶來了良好的收益。所以,通過手機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廣泛應用,在新媒體和視頻網站迅猛發展的環境下,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就需要加強對網絡傳播的重要認識。積極地與網絡視頻等媒介平臺展開合作,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讓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發展相結合,把電視節目發布到網絡中,同時多元化優勢平臺的搭建也讓優秀的旅游電視節目實現多平臺、多途徑、多視角的播放效果。近來,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為人們帶來新的感官體驗,主流媒體有效地憑借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利用短視頻進行傳播,從而讓自身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報紙以及雜志等媒介形式對節目展開大力宣傳,并讓全民參與到互助和評選中,最大程度地提升節目的收視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結合,讓傳統媒體經濟收益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時,還應注重社會效益的提升。

當今時代,旅游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人們對精神文化的一種向往。旅游節目快速地發展促進了電視文化旅游節目的不斷完善,也讓電視旅游節目在資源整合中有了發展的目標。各地方電視臺以及旅游機構也進行了深入思考,怎樣進行強強聯合,實現資源的優化,借鑒和學習收視率高的電視旅游節目謀求更好的發展,從而實現多領域共贏的目的。為地方電視文化旅游類節目開拓創新之路,使國內電視旅游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水平得到極大程度地提高。目前電視臺跨媒介相互合作以及資源實現共享的節目發展趨勢,逐漸讓地方的局限性被打破,讓資源得到全面調動。如此不僅節約了播放成本,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節目的效益,還能夠滿足受眾的需求。地方電視臺與各大平臺的合作更好地推動了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節目的發展。此外,借鑒優秀的旅游節目,學習和交流優秀電視文化與旅游節目以豐富自身的經驗,讓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在節目定位、受眾分析、運營模式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升級和改革。與此同時,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節目還可以引進優秀的文化與旅游節目制作團隊,助力本土電視臺制作團隊的發展和壯大,實現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節目的穩步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下,VR、AR、5G技術的運用在節目的傳播以及制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傳統的電視節目發布到各網絡平臺上,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能夠隨時收看。地方電視文化類旅游節目的改革創新又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節目可以通過各種表現形態得以體現。比如央視的《國家寶藏》就融合了綜藝、紀錄片等多種形式等。比如通過時下新興的AI技術,也使節目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地方文化與旅游類節目在進行制作中,也能夠采用這些手段,加強技術效果,提升節目的視覺體驗。在傳播途徑實現多樣化的過程中,同時也需要注重節目的視覺效果。引進成熟的制作團隊,確保節目的高品質,更有效地提高品牌影響力,還可以采用當下盛流行的彈幕形式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從而讓文化類節目得到更好的傳播,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作為文化與旅游類節目要想獲得不同行業的受眾群體的認可非常不容易,特別是要符合不同受眾的需求更加難。當下人們的旅游動機以及消費水平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的受眾也表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依舊是走大眾化路線,一些節目缺乏準確的定位和創新,很難滿足細分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導致受眾一定程度的流失。
受資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地方電視類旅游節目大部分都屬于地方性節目,節目大多將當地的旅游資源作為依托,將宣揚當地旅游資源作為重點。比如廣西衛視推出的《可愛的廣西》、浙江衛視的《印象浙江》等,節目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本土的旅游資源,這讓本土觀眾很難對其產生吸引力。隨著國家鼓勵旅游消費政策的不斷推出,受眾的旅游需求也在很大程度地提升,因此地方電視臺也需要針對旅游節目不斷進行反思與創新,從而讓此類電視節目得到更好的發展。
首先體現為節目內容的信息量不充分。傳統優秀文化與旅游類節目的有機結合主要圍繞 “食、住、行、游、購、娛”等這六個要素來展開和呈現,任何一方面不足,都很影響大眾的觀看感受。其次,節目內容多以感官需求為主,精神、心理層面的信息十分少。文化與旅游類節目不能僅體現在娛樂上面,更需要通過節目內容去感悟人生。旅游節目眾多因素都能夠挖掘,比如旅游的目的、旅游中的收獲、旅游對思想的轉變以及節目觀看中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旅游對人生產生的不同感悟,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挖掘,從而讓受眾對旅游的意義有更深的感悟。
綜上所述,經久不衰的傳統文化沉淀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地方電視文化與旅游類節目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宣揚國家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電視節目需要在表現形式方面做出創新,設計出優秀的選題內容,發揮正確價值導向以及滋養身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