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校的思政教育是提高黨員干部思想道德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為國家發展培養優秀黨員的重要工作,因此為了實現國家民族復興,促進黨校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黨校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黨校;思政教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0-0115-03
黨校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就是思政教育,加之黨校教育的特殊性,黨校的思政教育與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明顯的差別。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時期黨校思政教育雖面臨一定挑戰,但同時也是創新黨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契機,因此為了提高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文章探索了創新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一、整合資源,擴大教師隊伍
新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很多學生借助新媒體瀏覽和搜集信息和資源課程,并且利用網絡驗證教師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思政理論知識,還需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具備教學藝術,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但是有些黨校的師資力量不足,為了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整合多方面的資源,逐漸擴大黨校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具體來說,黨校應首先重視儲備與培養優秀的人才,其次要聘請高校的教師或者先進的教育典型到學校開展講座,有效解決黨校思政教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為思政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斷提高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搭建師生互動交流平臺
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黨校思政教育應轉變以往教師占據教育主體地位的情況,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與交流,注重搭建師生交流、生生互動的平臺。在交流平臺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針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深入分析,再對分析的結果進行整理和總結,進而調整思政教育的內容與進度,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常用的互聯網平臺上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還可以建立微信交流群,使學生能進行實時交流,針對熱點新聞進行交流與探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合理引導,為學生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1]。
由于新媒體中信息傳播的速度較快,教師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和大眾性,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其中充分發表自己對某一新聞或者事件的看法。新媒體的出現,使得思政教育的開展方式變得多樣化,教師不僅可以沿襲以往的教育模式,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點對點地開展思政教育,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到未雨綢繆。
三、注重教育實踐
教師作為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重視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思政教育中加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加強對學生思想引導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點,尤其有些學生自我約束力和辨別能力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從而導致思想不端正,為此教師要及時端正學生的思想認知誤區[2]。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要想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黨校教師要立足教育的整體性,在教學中向學生講解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教育實踐,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受課堂的束縛,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的內涵和意義,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應用于實踐,從而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崗位工作,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做貢獻。
一般黨校的學生都希望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相應的知識和經驗,因此黨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應該樹立全新的教育思路,將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以娛樂活動的形式開展,通過娛樂活動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以感性的方式融入學生的潛意識,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為切實提高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教師要加強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力度,如開展社區道德講堂活動,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等。此外,由于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教師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完善黨員的培訓機制,收集和整理黨員在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和反饋,并以此作為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優化思政教育的流程和內容。
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黨校學生的學歷水平、生活環境、學習態度等都會影響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尤其是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所接觸的對象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思政教育中要深入分析學生的個人情況,注重因材施教,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之前,要針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以學生較為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例如學生中可能會有部分領導干部,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心應當是提高其思想水平,避免其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腐敗、權力干擾等現象;而對于在基層工作的學生來說,可能會對自身的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服務意識不夠、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等,對于這類學生,教師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應該側重于對其職業觀、價值觀等的培養[3]。學生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其自我意識,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育工作中不能簡單地講解理論知識或念報告,而是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覺性。黨校教師只有在思政教育中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確保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有效性。
(一)明確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設的聯系
為了使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可以更加有效地融合,在實際實施時,教師需要了解思政工作和文化發展之間的聯系,為后續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黨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我國當前文化建設的新需要,與時俱進地融入新的工作內容。教師在思政工作過程中需要以現實社會文化建設為主要基礎,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從而全面提高黨校的工作效率。黨校教師需要將思政文化作為文化建設的主要基礎性元素,思政工作也要在文化建設過程中不斷豐富及調整,使二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展,以此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推動黨校教育事業不斷創新發展。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設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黨校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設發展的必然需求,進行科學的調整以及優化,從而促進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工作的相互融合。
(二)制定統一的發展目標
黨校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養,推動黨校的不斷發展,具體內容包括教學工作、管理工作、文化建設工作等,各項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堅持共同的發展目標,開展好黨校教育工作,需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實現融合發展。為此,黨校教師需要轉變思維,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各項之間存在的聯系,改善以往黨校思政教育中的問題,在融合發展中形成正確的工作目標,從而為后續思政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教師需要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不同的工作環節中,既要關注學生個人的學習成果與進步,也要兼顧黨校發展的大方向。在制訂思政工作目標時,黨校教師需要根據學員的綜合素質特點,不斷促進黨校文化建設,并且在人文主義精神的原則下使各項工作實現有效融合發展,共同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黨校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明確兩者的主要工作對象,使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
(三)強化學生的自我認知
黨校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時代發展方向以及上級部門所提出的方針政策來提高其發展水平。在開展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設時,黨校教師要按照實際工作需求,科學地衡量黨校當前的發展目標,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要的基礎,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根據教育的特點實現自我規劃[4]。同時還需要規范相關的規章制度,全面了解規章制度實施的重點以及工作原則,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掌握科學的發展觀念,將黨校的發展作為主要的落腳點,以文化建設引領思政工作,并且通過思政工作促進文化建設模式的不斷創新,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不斷融合,達到融合性發展的工作目標。從當前黨校發展來看,黨校教師需要認識到學員在黨校發展中的重要性,注重塑造學員的個人價值觀念,通過文化理念的滲透實現個體發展目標的有效協同發展。
五、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很多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教學方式單一枯燥,這種單調的教育方式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思政教育方式,創建積極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保持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從以往的說服教育轉變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黨校教師還可以通過演講比賽、趣味活動等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在參與各項游戲的過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5]。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實施討論式的教學,將以往的理論講解與學生之間的討論結合起來,為學生設置具有針對性和討論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利用課下的時間搜集相關的資料,找出不同的解決思路。教師還可以采用模擬教學,對于社會中發生的熱點事件進行情境再現,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場景,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行深入思考,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在思政教育過程中也要與時俱進,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使思政教育擺脫時空的限制,讓思政教育更具趣味性和活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思政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做到自主學習和探究,自主更新知識。教師可以將思政課程以選修課和公開課相結合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并對兩種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在公共課教學中將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作為教學重點,而選修課的教學則可以不同的形式展開,如講座、培訓、實踐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滿足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六、教育觀念的創新
為了使黨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更加有序進行,教師需要做好創新教育觀念,從而為后續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學校和教師需要了解學員本身的特點和真實需求,當前大多數黨校人員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占據了教學的主導地位,一味地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并且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導致實際教育效果不佳。所以,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創新教育理念,讓課堂更具趣味性,全方位地激發學生當前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和不斷創新,從學生的特點入手,合理制訂教學的規劃,并且不斷增強學生當前的思想認知,彰顯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七、結語
綜上所述,黨校是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培養優秀人才的陣地,黨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務是強化學生的黨員意識和提高其思想素質,因此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黨員的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跟不上社會的進步,從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為了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作者簡介:劉欣(1983—),女,碩士,湖北省中共恩施州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黨建。
參考文獻:
[1] 李琳. 以生態化思政教育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J]. 江蘇教育,2021(02):32-34.
[2] 賈紹俊. 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建設研究[D]. 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1.
[3] 及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校思政課教學實踐探究[J]. 高教學刊,2021(01):177-180.
[4] 劉莉. 傳統文化德育價值在黨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 甘肅農業,2021(02):114-117.
[5] 李萍. 探究做好基層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徑[J]. 黨史博采(下),2021(01):58-60.
(薦稿人:盧國琪,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