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權
(慶陽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甘肅 慶陽 745000)
泌尿系結石包括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尿道結石等,均是泌尿系外科的常見病,患者常表現為血尿、排尿困難、疼痛等,嚴重情況下還可引起尿路梗阻,對腎功能造成損害。外科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泌尿結石的首選方式,其中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能夠在不侵入人體的情況下進行治療,創傷小,但治療效果會隨著結石體積的增大而下降,且患者容易出現術后腎功能受損、大出血的情況[1]。鈥激光碎石術能夠對患者結石發生的部位和情況進行更加準確的診斷,該術式屬于微創手術,具有安全、結石清除率高等特點,且患者治療痛苦小,使其更容易接受[2]。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討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慶陽市人民醫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泌尿系結石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3~71歲,平均(33.98±5.21)歲;結石類型:輸尿管結石11例,腎結石20例,膀胱結石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22~72歲,平均(32.03±4.97)歲;結石類型:輸尿管結石8例,腎結石20例,膀胱結石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經X射線和B超檢查確診者;具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血尿等臨床表現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泌尿系統疾病者;精神狀態異常者;合并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者。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針對腎結石、輸尿管上段及中段結石患者,患者采取仰臥位,將沖擊波探頭放于患側,觀察管腔內影像;而針對輸尿管盆段,內壁內段及膀胱內結石患者則采取俯臥位,將探頭放置于健側,將患側的髂總動脈作為標志定點。治療過程中獲得清晰影像后將一側圖像進行鎖定,在對另一側圖像觀察中,測量結石的表面距離,完成定位后囑患者保持不動,啟動碎石機,調整碎石能量,以患者耐受程度為宜,每次沖擊次數在1 200次以內,以結石粉碎為準;若患者需進行二次碎石,則需間隔30 h以內,沖擊碎石后給予患者止血、抗感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鈥激光碎石術,患者采取腰 -?硬聯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其中腎結石采用B超引導下的微創經皮腎鏡行碎石治療,而輸尿管和膀胱結石均經尿道行輸尿管鏡下碎石治療,窺見結石后,將鈥激光光導纖維插入腔鏡操作孔,行直視下碎石操作,利用鈥激光進行碎石,采用400 μm光纖,功率設置為0.5~1.2 J/8~10 Hz,可在直視狀態下將結石碎成 < 3mm的細小碎粒,處于沙粒或粉末狀態后,清除體外,術后留置雙J管,常規留置導尿管,并給予止血、抗感染治療。兩組患者均于術后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3]中的相關標準對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臨床療效進行評估:顯效為患者術后血尿、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經X射線和B超檢查未見結石者;有效為患者術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伴隨少量血尿、輕微疼痛、無發熱癥狀,經X射線和B超檢查有少量殘留結石;無效為術后臨床表現無改善,疼痛、出血嚴重,經X射線和B超檢查有大量殘留結石。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腎功能指標水平。分別于術前、術后5 d抽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自動生化儀檢測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內皮素 -1(ET-1)水平。③術后并發癥。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血尿、皮膚瘀點、輸尿管狹窄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以[ 例(%)]、(±s)表示,分別行χ2、t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術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腎功能 與術前比,術后5 d兩組患者血清BUN、Scr、ET-1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BUN:尿素氮;Scr:血肌酐;ET-1:內皮素 -1。
組別 例數 BUN(mmol/L) Scr(μmol/L) ET-1(ng/L)術前 術后5 d 術前 術后5 d 術前 術后5 d對照組 40 14.52±2.85 12.46±2.47* 155.29±10.28 130.42±7.35* 58.28±7.25 55.62±3.51*觀察組 40 14.22±2.95 8.26±2.01* 156.22±10.55 100.74±6.32* 57.16±7.33 52.45±4.12*t值 0.463 8.341 0.399 19.365 0.687 3.70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并發癥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泌尿系結石也被稱為尿石癥,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環境、飲食、職業、藥物作用等均會對結石的產生帶來影響。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需采取外科手術治療。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操作簡單,痛感小,但該手術方式影響因素較多,患者結石大小、位置、類型等因素均可影響治療效果,且高能量沖擊波可對腎臟造成損傷,影響術后患者腎功能[4-5]。
鈥激光碎石術能夠在腔鏡的輔助下根據結石的位置、大小等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鈥激光屬于脈沖式發射激光,其工作原理為融鈥激光的凝固能力和二氧化碳激光的切割能力為一體,通過光導纖維傳導,利用鈥激光產生的高能量擊碎結石,并且不受結石類型的影響,并且鈥激光具有切割、電凝及汽化的作用,不僅能夠碎石,還能夠切割和止血[6]。本研究中,術后1個月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相比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鈥激光碎石術能夠提高泌尿系結石患者的治療效果。
BUN、Scr及ET-1是臨床常見的腎功能指標,其中BUN是蛋白質代謝的終產物,其主要通過腎臟排泄,但腎功能損傷時,其排泄量減少,水平升高;Scr大部分經腎小球濾過排出,其水平升高提示腎功能損傷;ET-1是一種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內源性血管肽,主要在腎臟進行合成與分泌,當其水平升高時,可導致腎血管收縮,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從而致使腎損傷。鈥激光在碎石過程中產生的能量多被周圍水分吸收,導致結石周圍的能量較少,從而可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7]。鈥激光瞬時功率可達10 kW,將結石擊碎為3 mm以下的粉末,使碎石隨著尿液排出體外,減少結石殘留和結石再次堵塞輸尿管的隱患。此外,鈥激光產生的沖擊波較弱,對結石推動力小,可避免結石被擊碎后發生位移,減少術后出血和感染的發生[8]。本研究中,術后5 d觀察組患者血清BUN、Scr、ET-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相比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鈥激光碎石術能夠更好地保護患者的腎功能,并且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鈥激光碎石術相比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能夠提高泌尿系結石患者的治療效果,更有利于保護患者的腎功能,并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