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暉,鎖凌霞
(徽縣人民醫院婦產科,甘肅 隴南 742399)
盆底功能障礙是女性在分娩后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產后出現盆底支持結構損傷,其臨床表現為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脫垂等。由于產后體內激素不平衡,使患者陰道松弛,若產后沒有及時治療會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盆底功能康復是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包括電刺激、盆底肌訓練等,可恢復盆底功能,保障其功能的完整性,但在不同時機開展康復訓練治療,最終的治療結果也不相同[1]。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時機實施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對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尿失禁、性生活質量、陰道肌電壓、夜尿次數及盆底功能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徽縣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525例盆底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62例)和試驗組(26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36歲,平均(28.65±1.95)歲;孕前體質量指數(BMI)23~29 kg/m2,平均(26.01±2.76) kg/m2。試驗組患者年齡23~35歲,平均(28.51±1.99)歲;孕前BMI 23~28 kg/m2,平均(25.57±2.41)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2]中關于盆底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者;患者均為初產婦;產后盆底肌力≤?3級者;產后存在尿失禁、子宮脫垂現象者等。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者;不規則陰道出血者;產后存在持續惡露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收縮、舒張肛門運動等常規康復訓練。對照組患者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于產后57~70 d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試驗組患者于產后42~56 d行盆底康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采用低頻神經肌肉刺激儀(武漢萊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規格:LK-D)進行生物電刺激治療,將電極置于患者陰道內,Ⅰ、Ⅱ類肌纖維的電刺激頻率分別為10~35 Hz、15~70 Hz,電流參數與強度需根據患者個體耐受情況進行調整。通過不同頻率的脈沖電流刺激,強化整個盆底肌群,刺激盆底肌支配神經。生物反饋治療,通過將陰道內置探頭裝置放置在患者的陰道處,檢測患者的盆底肌肉收縮電信號,測定患者的陰道收縮力,識別特定肌群,幫助患者進行自我控制,指導患者正確地進行盆底肌肉收縮和擴張訓練,Ⅰ類肌纖維訓練主要針對力度、持續時間及重復性,Ⅱ類肌纖維訓練主要針對力度、速度及疲勞度,30 min/次,2次/周。治療2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評估。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陰道肌電壓與夜尿次數。陰道肌電壓采用合適陰道張力器,將其置入患者陰道內約5 cm處,根據壓力記錄患者壓力指數;由患者及其家屬記錄患者夜尿次數。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盆底功能指標,采用肌電圖檢查盆底靜息壓、盆底收縮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③比較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性生活質量問卷進行檢測,包括性滿意度、性交流、性態度、性反應評分,每項0~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性生活質量越高。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盆腔臟器脫垂情況、尿失禁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陰道肌電壓和夜尿次數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陰道肌電壓水平均顯著升高,夜尿次數均顯著減少,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陰道肌電壓和夜尿次數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陰道肌電壓和夜尿次數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
組別 例數 陰道肌電壓(μV) 夜尿次數(次)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62 3.54±1.12 24.94±2.13* 2.94±0.95 0.72±0.16*試驗組 263 3.44±1.09 24.74±3.05* 2.94±0.35 0.74±0.15*t值 1.037 0.871 0.000 1.478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盆底功能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盆底收縮壓、盆底靜息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s?, cmH2O)

表2 兩組患者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s?, cmH2O)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1 cmH2O=0.098 kPa。
組別 例數盆底收縮壓 盆底靜息壓 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 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62 35.52±3.25 59.22±3.34* 36.38±0.55 49.39±1.47* 26.41±2.24 27.94±5.02* 27.33±4.27 28.51±2.11*試驗組 263 35.81±3.24 63.34±2.58* 36.43±0.60 53.39±1.47* 26.56±2.71 37.31±6.03* 27.65±3.83 35.76±2.58*t值 1.024 15.820 0.995 31.174 0.691 19.345 0.904 35.2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性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性滿意、性交流、性態度、性反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性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性滿意度 性交流 性態度 性反應對照組 262 7.04±2.13 8.34±1.35 7.89±1.23 7.14±1.13試驗組 263 8.24±1.98 9.01±0.07 8.11±1.33 8.24±1.05 t值 6.686 8.038 1.967 11.555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盆底臟器脫垂和尿失禁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盆底臟器脫垂率、尿失禁率分別為4.56%(12/263)、2.66%(7/26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54%(25/262)、6.87%(18/26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 4.967、5.126,均P< 0.05)。
盆底功能障礙屬于產后出現的可引發產婦盆底臟器脫垂、尿失禁等并發癥的一種疾病。其會對產后女性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不僅如此,該病還會對患者的性生活與家庭和諧關系造成惡劣影響,因此及時進行產后盆底康復訓練尤為重要[3]。產后盆底康復訓通過多樣性的訓練方法恢盆底功能,確保其功能、結構的完整性。主要包括電刺激、生物反饋及肌肉訓練,電刺激通過刺激患者陰部神經纖維,誘發肌肉收縮,提升神經肌肉興奮性,有效恢復部分功能暫停的神經細胞,進一步增強肛門、陰道及括約肌周圍的肌肉收縮[4-5]。聯合生物反饋可使患者通過反饋信號識別盆底收縮,訓練正確、自主的Ⅰ、Ⅱ類肌纖維的協調收縮,形成條件反射,促進盆底血液循環與張力恢復。
但不同時機的盆底康復訓練也有著不同的治療效果。術后57~70 d患者距離損傷時間較久,接受電刺激治療時肌肉的反應性較低,不能有效激活肌肉本體感覺,導致治療難度增加;此外,時間越久越會造成產假期間難以完成療程安排,導致療程中斷或治療不連貫,影響治療效果[6]。有研究指出,產后42~56 d屬于人體機能最薄弱時期,患者在該時間段進行康復訓練,可在產假期間完成訓練,同時減少盆底功能傷害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包括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使患者盆底肌較快恢復,且早期訓練也可減輕肌肉程度,更有利于神經受損系統與盆底功能的恢復,治療效果顯著[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陰道肌電壓水平均顯著升高,夜尿次數均顯著減少,但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盆底收縮壓、盆底靜息壓、Ⅰ類肌纖維持續收縮壓、Ⅱ類肌纖維快速收縮壓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盆底臟器脫垂率、尿失禁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產后42~56 d進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減少盆底臟器脫垂與尿失禁情況的發生。此外,于產后42~56 d進行盆底功能康復訓練,不僅在產假期間完成,而且可緊實陰道,延長性高潮持續時間,提高性高潮力度與性交流,患者依從性良好,性滿意度較高,從而提升性生活質量[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性滿意、性交流、性態度、性反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產后42~56 d進行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可提升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性生活質量。
綜上,早期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有利于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盆底功能恢復,提高性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