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莉
(新沂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徐州 221400)
異位妊娠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急腹癥,若未及時診治,患者可能發生生命危險。異位妊娠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停經、腹痛、陰道流血、暈厥與休克、腹部包塊等,目前,臨床治療包括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兩種形式,其中手術治療對患者傷害較大,對于異位妊娠早期患者,應首選保守治療。甲氨蝶呤為常用保守治療藥物,該藥為抗葉酸類抗腫瘤藥物,但效果一般,且易引起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1]。中醫認為,異位妊娠屬于“妊娠腹痛”“停經腹痛”“少腹瘀血”等范疇,主要因為胎塊阻絡致瘀血內阻之實證,破損后離經之血蓄積少腹,應根據腹痛輕重與亡血耗氣程度辨證治療;輔以丹參、赤芍等中藥加減治療,能夠起到活血化瘀、補血生血等功效,且安全性好[2]。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加減聯合甲氨蝶呤對異位妊娠患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肌酸激酶(CK)、孕酮(P)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新沂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2例異位妊娠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3~34歲,平均(29.63±1.32)歲;月經停止時間45~53 d,平均(48.93±1.12) d;既往妊娠次數1~3次,平均(1.55±0.35)次。觀察組患者年齡23~35歲,平均(29.74±1.44)歲;月經停止時間44~55 d,平均(48.84±1.25) d;既往妊娠次數1~4次,平均(1.65±0.42)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婦產科學》[3]中異位妊娠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參照《異位妊娠的早期診斷及中西醫治療》[4]中瘀血內阻證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輸卵管妊娠未發生破裂者;對本研究具有較高配合度者等。排除標準:伴有肝、腎等嚴重臟器疾病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存在藥物過敏史者;伴有其他嚴重婦科疾病者等。本研究經新沂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注射用甲氨蝶呤(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22,規格:1 g)治療,采用單劑量肌肉注射方式,劑量為50 mg/m2,在治療的第4天和第7天測血清HCG水平,若治療后4~7 d血清HCG下降<15%,應重復治療,然后每周測血清HCG,直至HCG降至正常水平停止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中藥組方:丹參20 g,赤芍15 g,三棱、桃仁、莪術、五靈脂、生蒲黃、香附、枳殼各10 g,乳香、沒藥各8 g。針對氣虛體弱者加黨參5 g;針對濕熱者加蒲公英、黃柏各5 g;針對兼夾濕熱者加蒼術、半夏各5 g;針對便秘者加芒硝、大黃各5 g。以水煎服,濃縮至200 mL,早晚2次分服,100 mL/次,2次/d,直至包塊吸收后停用。兩組患者均觀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后3個月的臨床療效,參照《婦產科學》[3]對兩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進行對比,劃分優(血清HCG恢復至正常水平,異位妊娠包塊徹底消失)、良(血清HCG明顯下降,異位妊娠包塊縮小)、差(血清HCG水平未恢復正常,異位妊娠包塊無縮小跡象甚至有所增大)3個等級。總有效率=(優+良)例數/總例數×100%。②臨床指標,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β-HCG轉陰時間(β-HCG恢復到正常水平的時間)及住院總時間。③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β-HCG、CK、P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抽取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用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儀檢測β-HCG、CK、P水平。④觀察3個月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口腔潰瘍、食欲減退。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例(%)]表示,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7.2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臨床指標 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 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總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s?, d)
組別 例數 癥狀改善時間 β-HCG轉陰時間 住院總時間對照組 36 20.21±3.18 21.99±2.94 25.88±3.95觀察組 36 11.79±3.02 13.39±2.95 20.02±3.93 t值 11.520 12.389 6.310 P值 <0.05 <0.05 <0.05
2.3 β-HCG、CK、P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β-HCG、CK、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β-HCG、CK、P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β-HCG、CK、P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 < 0.05。β-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CK:肌酸激酶;P:孕酮。
CK(U/L) β-HCG(mlU/mL) P(ng/mL)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前 治療后3個月對照組 36 116.25±11.03 88.51±5.34* 1 254.51±11.70 541.48±21.17* 5.95±1.05 4.31±0.27*觀察組 36 116.23±11.04 64.96±5.33* 1 254.48±11.72 331.02±21.19* 5.94±1.03 3.02±0.26*t值 0.008 18.728 0.011 42.158 0.041 20.64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8.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1.11%,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 例(%)
異位妊娠是受精卵著床位置在宮腔以外任何部位的妊娠過程,因此俗稱為“宮外孕”,根據受精卵具體著床位置不同可細分為輸卵管、卵巢、腹腔內、韌帶、宮頸等異位妊娠,是孕產婦死亡的重要誘因。采取外科手術方式治療異位妊娠,雖然整體治療時間較短,但由于其屬于有創治療,會對孕產婦的身體造成不同的損傷,嚴重時還能導致不孕不育癥。近幾年異位妊娠治療中的保守治療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甲氨蝶呤主要通過對二氫葉酸還原酶產生抑制,從而阻礙腫瘤的合成,進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與繁殖,且在實際應用時較為安全,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應,例如消化道不適感、口腔潰瘍等,嚴重時可能出現肝功能損傷、骨髓抑制的情況。
中醫認為,“胞宮”是胎兒生長和發育的主要器官(即宮腔),而胞宮和周圍的臟腑、經絡、胞脈等相通,如出現血瘀阻滯導致相沖于胞絡時,則受精卵無法順利到達胞宮內,即產生異位妊娠,因此將病機歸于“虛”和“阻”。受精卵被阻于胞宮外,久在胞脈發育,從而造成胞脈損傷,胞脈之血外溢于少腹,多而造成瘀積,導致寒凝血瘀證,患者體內氣機阻滯,氣血不通則生痛,因而產生下腹部的疼痛感。中醫治療時應選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類的方劑。丹參活血化瘀、去瘀生新;赤芍通暢血脈、散瘀逐滯;桃仁通經絡、下行瘀血;莪術破血祛瘀、止痛行氣。丹參為君藥,赤芍、桃仁、莪術、三棱均為臣藥,各自相輔相成,進一步提升君藥功效。蒲黃、五靈脂祛瘀止血;乳香、沒藥行氣活血、通暢血脈;香附梳理肝經內瘀滯之氣;枳殼破氣化痰、消積消痞。以上藥物均為佐藥,可協助君藥、臣藥發揮更好的療效,同時可平衡藥性,合諸藥而共用之,則瘀祛氣行,癥狀自可消解。患者如伴有氣虛之證可加入黨參、黃芪以補益中氣;如伴有濕熱之證,則可添加黃柏、蒲公英等清熱除濕;如伴有痰濕之證,則可添加半夏、天南星等解毒祛濕;如伴有大便干結癥狀,則可添加芒硝、大黃等促進排泄[5]。本研究中,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β-HCG轉陰時間及住院總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觀察3個月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中藥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指標,且不增加不良反應,與諸葛瑾等[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β-HCG為胎盤合體滋養細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是妊娠的特異生化標志,異位妊娠時,受精卵著床在子宮外,滋養細胞發育不良,從而導致合體滋養細胞合成β-HCG水平顯著減少。CK是廣泛存在于人體橫紋肌當中的一種酶系,當人體橫紋肌存在損傷或壞死情況時,CK釋放入血,其血清水平異常升高;P為維持妊娠所必需的激素,其水平與異位妊娠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丹參中的丹參酮類化合物具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從而可改善血液循環,調理月經周期,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功效[7];赤芍中的赤芍總苷可降低機體性激素指標水平[8]。本研究中,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患者β-HCG、CK、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中藥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可有效改善異位妊娠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中藥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可顯著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同時降低患者β-HCG、CK、P水平,改善患者性激素,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有效,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