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曉蕾,蔡麗麗,胡 艷
(1.江陰臨港醫院檢驗科;2.江陰臨港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無錫 214443)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根據冠狀動脈造影結果計算Gensini積分[1]進而對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分級,用來評估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對治療和預后有積極作用。臨床上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可以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但受醫療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多地無法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2]。通常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由于血脂水平異常引起,血液流變學、血流動力學等因素異常也可導致患者血管斑塊形成,加速患者冠狀動脈狹窄進展[3]。因此需要尋找影響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因素,并據其變化采取相應措施評估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及早加以防治。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影響因素,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江陰臨港醫院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采用Gensini積分評定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按照分值情況(分數越高,表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分為高Gensini積分組(Gensini積分>55分,31例)和低Gensini積分組(Gensini積分≤?55分,49例)。診斷標準:參照《臨床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者;存在胸悶、胸痛等臨床癥狀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疾病者;近2周正在接受口服降血脂藥物治療者;既往有冠脈搭橋術史或置入支架史者等。本研究經江陰臨港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均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采血前均需空腹12 h,進行離心(3 000 r/min,10 min)處理獲得血清后,使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清生化指標檢測,包括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空腹血糖(FPG)、脂蛋白(a) [Lp(a)]、白蛋白(Alb)、載脂蛋白A1(apo A1)、載脂蛋白B(apo B)、直接膽紅素(DBiL)、間接膽紅素(IBiL);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約3 mL,使用全自動流式血細胞計數儀進行血常規指標檢測,包括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NE)、血小板計數(PLT)。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單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吸煙情況、高血壓情況、糖尿病情況、血清 TG、TC、HDL-C、LDL-C、AST、FPG、Alb、Lp(a)、apo A1、apo B、DBiL、IBiL 及全血 WBC、NE、PLT 水平等。②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高Gensini積分組患者男性占比高于低Gensini積分組,高Gensini積分組患者血清AST、FPG、Lp(a)水平高于低Gensini積分組,而血清HDL-C、Alb水平低于低Gensini積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影響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結果顯示,男性、血清AST、FPG、Lp(a)水平高、血清HDL-C、Alb水平低均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的危險因素(OR= 2.710、2.646、2.380、2.361、1.370、1.598,均P< 0.05),見表 2。
表2 影響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當冠狀動脈出現狹窄后,會導致心臟供血、供氧減少,不能為心臟提供充足的含氧血液,輕者多無明顯癥狀或僅在進行劇烈活動后出現身體不適,如最常見的癥狀為胸部疼痛、不適,后續會出現呼吸急促、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癥狀;重者則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心肌梗死,除了心絞痛外,患者還會出現心衰、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通常血脂、血液流變學、血流動力學指標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可影響患者病情,臨床通過檢測血清生化指標,可有效判斷患者疾病進展風險,有利于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從而有效控制患者疾病進展[5]。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影響病情發展,應檢測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目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有效判斷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并進行治療,但成本高,患者接受度較低,因此需要血清生化指標來評估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男性、血清AST、FPG、Lp(a)水平高及血清HDL-C、Alb水平低均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的危險因素,與王蓓麗等[6]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男性患者常存在有不良嗜好,如吸煙、飲酒等,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升高血清膽固醇,造成脂代謝異常,加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7]。因此,對于有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的男性患者,臨床應對其加強生活習慣的干預,預防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AST是常用檢測肝功能的指標,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肝功能存在一定程度受損,且血清AST可作為判斷冠心病及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的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但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關系研究較少,其機制尚不明確[8];FPG水平高表達患者常伴有糖脂代謝異常現象,可造成患者代謝障礙、血脂紊亂及高血壓,加速冠心病患者疾病進展,進而加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9]。臨床中針對FPG水平較高的患者,應加強血糖水平的監測,結合患者血糖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情況;Lp(a)具有促炎作用,同時可促進患者心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加速血栓形成,進而加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10];HDL-C是常見的血脂指標,主要在肝臟合成,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其水平降低,可導致患者脂代謝異常,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展[11];Alb是非專一性的轉移蛋白,可與機體難溶的小分子與無機離子結合成利于溶解的復合物,其水平降低,可造成患者機體代謝物質轉運異常,附著沉淀血管中,導致血管斑塊形成,加重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12]。臨床中可結合以上生化指標水平,完善冠心病患者治療方案,調節患者機體炎癥狀態和血脂代謝,進而控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加重,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男性,血清AST、FPG、Lp(a)水平高及血清HDL-C、Alb水平低均為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加重的危險因素,臨床可以通過檢測以上血清生化指標水平變化,對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判定,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進而控制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加重,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選例較為局限,應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