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丕河
摘要:柑橘木虱是傳播柑橘黃龍病的有害昆蟲,而黃龍病對柑橘的危害非常大,本文通過物理與化學兩種方法對柑橘黃龍病的預防作介紹,為種植柑橘預防黃龍病傳播提供科學有效的預防方法,對黃龍病的預防和治理柑橘木虱提出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柑橘;黃龍病;預防;木虱
隨著現代農業的迅猛發展,發展種植業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產業,目前種植柑橘的面積不斷擴大,已形成產業化發展的趨勢。由于柑橘的種植面積在擴大,其產生的效益也十分明顯,當前在廣西桂林周邊縣城在農業種植方面多為柑橘,其產生的經濟效益超過水稻及其他經濟作物,為桂林周邊縣城脫貧致富帶來極大的幫助。但在柑橘豐產之后有一種號稱是柑橘的癌癥—黃龍病出現了,黃龍病對柑橘種植戶來說是一個非常棘手的種植大難題,可謂是“談黃色變”。
1 柑橘黃龍病的成因
(1)果園或果園附近存在病源,即黃龍病病樹;果園或果園附近有傳毒媒介,即柑橘木虱;柑橘木虱在病樹取食累計5h,即可帶毒;果園內發生不整齊,隨時有嫩梢發生,可吸引柑橘木虱前來取食、傳毒。
(2)環割技術的濫用。環割是通過切5261割柑橘樹干、樹枝的韌皮部,切4102斷葉片制造出來的1653碳水化合物(包括養分、植物激素等)通過韌皮部向根系輸送通道,從而累積在枝芽上,有效地促進花芽分化、成花和坐果,見效快[1]。
(3)激素的濫用。目前果農朋友過分地依賴激素(如赤霉素920)來促花保果,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柑橘高產的物質基礎是養分充足而連續的供應,并不是外源激素頻繁使用。過多施用激素不僅打破了柑橘體內原有的激素平衡,而且會造成柑橘開花過多,花小、花弱和大量的落花,消耗了樹體大量的養分,致使柑橘營養元素缺乏導致樹葉黃化。
(4)果園頻繁和大劑量施用除草劑,極易傷及柑橘根系,導致根系壞死引起黃化。
(5)有機肥和土壤施肥次數較少,導致柑橘得不到連續的養分供應,容易引起落果和裂果。開溝施肥在減少,沒有引導根系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導致根系僅集中在表層(0~15cm)土壤中,根際微環境長期得不到改善,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差,抗擊不良氣候條件的能力弱,也容易感病,導致黃化。
2 柑橘黃龍病的地域特點
柑橘黃龍病病2113害發生與流行取決于5261傳染源(病株)數量、4102木虱發生量、品種感病性、1653樹齡和氣候環境條件的適宜程度。果園病株率超過10%,木虱發生量大,病害將嚴重發生。氣候干燥和抽梢不整齊,有利于木虱繁殖,同樣有利于發病。不同品種間,以蕉柑、蘆柑最感病,甜橙、年橘和溫州蜜柑次之。幼苗和十多年生樹發病少,4~6年生發病較多。高海拔地、谷地較平地病害蔓延慢[2]。
柑橘黃龍病的傳播過程中受當地氣候和地域氣溫的影響比較明顯,柑橘黃龍病的傳播由南向北遞減,以廣西種植柑橘為例,桂南地區種植砂糖柑比桂北地區種植砂糖柑患上黃龍病的比率高出30%,其原因是桂南地區相對桂北地區氣候溫和,這個氣候條件比較適合柑橘木虱生長,而且桂南地區全年溫差不大,可以說桂南地區的氣候尤如柑橘木虱生長的溫床,因此種植柑橘受地域的制約還是選擇在往北,四季溫差較大的地方種植比較好。
3 柑橘黃龍病的處理及科學種植
3.1 柑橘黃龍病的預防要從苗木的選擇開始
(1)從“娃娃”抓起是最好的預防。選好品種和植株不但可以種出好的果樹,同時也是把黃龍病拒絕在千里之外的好措施。近年來廣東種植的砂糖桔出現大面積的黃龍病,經過專家的鑒定該地區已成為柑橘黃龍病的重災區,目前僅有三分之一的砂糖桔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砂糖桔或多或少已染上黃龍病。
(2)選擇健康的枝條進行嫁接,確保苗木健康成長。其實苗木的培育過程中不是所有的病害都來自嫁接,黃龍病就是一種昆蟲在果樹上產下的卵在不同環境下的孵化變成附生在柑橘皮膚和根系的木虱,木虱的生長過程會在柑橘的皮膚和根系吸取營養,從而使柑橘植株產生病變,導致葉子發黃,植株沒有活力和生命力。
3.2 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
(1)由于柑橘黃龍病2113是檢疫性病害,病害發生后,目前5261還沒有有效的4102防治方法。因此,在防控措施上最重要的是把檢疫1653措施放在第一位。根據有關檢疫法規要求,應嚴禁病害發生區的種苗調出,嚴防病苗病穗傳入無病區;在新發展的無病區橘園,更應對調入新區的柑橘苗木、接穗實施嚴格的檢疫。
(2)建立相對隔離的無病苗木繁殖基地。基地必須設在非病區,并要求無傳毒昆蟲——木虱;砧木種子應采自無病樹,并用50~52℃熱水浸5min后,再用55~56℃熱水浸泡50min;接穗應采自經過鑒定無毒的高產、優質母樹上。如果在病區建園,要在整片植株全部清除1年后進行。
(3)加強栽培管理,使枝梢抽發整齊,防治柑橘木虱。在每次嫩梢抽發期,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25%亞胺硫磷乳油400倍液、200倍液魚藤菌素、松脂合劑15~20倍液,進行防治。第四,發現病樹,應及時向檢疫部門報告,并及時挖除病樹。重病園全園挖除,對輕病樹,也可用四環素治療,但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其方法是在主干基部鉆孔,孔深為主干直徑的2/3左右,然后從孔口用加壓注射器注入藥液。每株成年樹注射0.001鹽酸四環素溶液2~5L。
(4)出現黃化后的補救措施當柑橘葉片出現黃化現象后,可在花芽分化期使用花補力+糖醇硼,兩者均稀釋1000倍,花芽分化期連噴2次,間隔10~15d,可補充花芽分化營養,花多花壯花齊;收獲-清園期使用全補力+維補力,兩者均稀釋1000倍,于果實采摘后清園期連噴1~2次,間隔10~15d,可快速恢復樹勢,預防黃化,減少大小年;秋梢期使用葉補力+維補力,兩者均稀釋1000倍于秋梢期連噴1~2次,間隔10~15d,可促進秋梢老熟,預防缺素黃葉、黃蒂落果,膨大果實;全生育期可使用金榜胺鮮脂,稀釋3500~5000倍噴施,可保花保果、膨大防裂、著色增甜、增產提質、增強樹勢、抗病抗逆;全生育期可用根補力,稀釋1000倍淋施、灌根,可強力生根促長,治療死根、爛根、增強樹勢、防治黃化樹;金榜胺鮮脂配合補力系列產品效果更佳,能有效預防柑橘葉片黃化,實現保花保果、著色提質、增產增收[3]。
3.3 科學護理對預防種植后期黃龍病的發生效果很重要
(1)施肥過程中的弊端對柑橘的生長影響很大,科學管理更有助于柑橘的生長。種植柑橘在護理、管理過程中掌握合理的施肥方法對預防黃龍病的滋生效果是明顯的。在開春施肥時果農為了省事都是采用挖大坑填埋農家肥的方法進行對果樹施肥,而且果農所施的農家肥并沒有經過高溫殺菌,也沒有經過長時間發酵。農家肥里有許多細菌滋生,細菌滋生對果樹根部有極大的影響,也是黃龍病發生主要原因,細菌的滋生會導致果樹根系的霉變,同時也是黃龍病傳播的主要途徑。而黃龍病的發生是因為果樹根部受細菌感染產生的。果農施肥過程中挖大坑填埋其實就是一個細菌滋生空間。
(2)科學的施肥方法是預防黃龍病發生有效方法。通過考察和研究,我們在給柑橘施肥不科學也是導致柑橘黃龍病發生的原因之一。為此預防黃龍病的第一步是在施肥方式上下功夫,其中做好施肥工作對柑橘的生長及預防黃龍病的發生有兩大好處:一、在耕地的缺口處放定量的農家肥,挖地把農家肥填埋,接著再往缺口處放農家肥再填埋,如此往復在果樹周圍耕地施肥,這樣可以避免大坑填埋留下的積水對果樹根系的影響,同時可以讓果樹均勻受肥。如果是施放化肥,就更應該做到均勻施放,這樣可以避免燒根。二、邊耕地邊施肥雖然耗時費力,但效果非常明顯,它可以更好的為果樹松土,在松土過程中可以看到病變的根系,把病變的根系挖去,促進果樹新根系的生長,從而刺激柑橘的再生長。
4 科學處理患病果樹
預防黃龍病是一項長期的工程,種植戶應該從多方面了解柑橘的生長及對土壤的要求以及黃龍病發生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種特征,通過充分的了解和觀察更好的把握好柑橘的生長情況,結合不同的季節和不同土壤及不同階段的柑橘的生長情況和需求進行合理的管理、護理。柑橘黃龍病的可以預防的,但治療黃龍病永遠在路上,種植戶要從“娃娃”抓起,不要讓種植輸在起跑線上;要從護理和管理上下功夫,不要讓柑橘因為缺愛而生長成缺陷兒;要從藥防和食防相結合,不要讓柑橘病的時候受過多的罪,餓的時候得不到更好的營養補充。
5 結論
科學技術可以解決目前柑橘種植面臨的挑戰,我相信通過柑橘種苗的選擇、種植過程中的科學管理、面對黃龍病害的各種預防和解決辦法,黃龍病將得到一定的控制。我們將通過不同階段的柑橘的生理現象對其進行預防,通過更科學的方法找到消滅木虱的藥物。種植柑橘從種苗、管理和預防下功夫,確保柑橘從開始的精心管理到最后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 李偉明.柑桔木虱發生危害及防治措施[J].農村實用技術,2009(10):45.
[2] 馮賢巧.柑橘黃龍病菌在柑橘病樹不同部位中的定量分布情況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1(6):220-222.
[3] 張澍星.優質沃柑栽培技術與病蟲害有效防治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5):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