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
【摘要】回歸初心再出發, 會計的本質就是“真實”。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 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 既是必要的, 也是可行的, 財務人員的職業角色有望發生質的改變。 數字時代在催生新的會計財務管理模式, 堅持會計的“真實”本質, 更有助于共同建設、建立會計管理的新世界。
【關鍵詞】會計本質;真實;中華傳統文化;生態財務;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1)21-0063-3
一、管理實踐的變化及其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高速發展, 管理實踐也相應地發生了巨大變化。 本文將這些變化概括為八個方面。
1. 行業間開始進行價值鏈的重構。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 零售、出行、酒店、餐飲等行業出現了一系列顛覆性創新, 如亞馬遜的商業模式對沃爾瑪構成了挑戰, 滴滴出行顛覆了傳統的出租車行業。 這是新技術驅動行業價值鏈重構的結果, 徹底顛覆了原有的行業價值鏈結構, 創建了新的行業價值鏈結構。 未來已來, 產業互聯網時代將會進一步推動行業創新和價值鏈重構。 廣大財務工作者應該及時看到這樣一個變化, 并做好必要的準備。
2.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發生改變。 以往人們提到核心競爭力的時候, 無非就是想到企業的技術、成本、資源等因素。 但是在當下和未來,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是指如何利用技術去滿足客戶需求。 成本固然很重要, 但比成本更重要的是企業管理層要洞察、應對和借力于環境的變化。 此外, 企業資源里面最重要的是人才資源, 廣大財務工作者應該察覺到這個變化, 并進行調整和應對。
3. 數字化技術正在引領財務管理的變革。 數字技術可概括為“ABCD”, 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區塊鏈(Block Chain)、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數據(Big Data)。 人工智能已經引起了財務各個專業領域的變革: 財務機器人能夠替代機械重復性的記賬、核算工作, 區塊鏈通過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把企業、行業連接起來, 在技術上實現了“去中心化”; 云計算更是讓企業和客戶零距離地在一個平臺上開展合作; 大數據技術使得企業的采購決策、成本分析、銷售預測變得前所未有的輕松、可靠。 智能合約、智能對賬這些往昔的概念, 如今已經在實踐中生根發芽。
4. 財務組織從科層制組織向椋鳥型生態組織轉變。 科層制依賴于領導力和外部驅動。 椋鳥型生態組織就像椋鳥群一樣, 不需要外部驅動, 因為它是自驅動的, 群成員可以隨意組合, 并且始終以這種方式凝聚在一起。 適應數字技術的變革, 企業財務組織需要從傳統的科層制組織, 向椋鳥型生態組織轉變。 當然, 這并非易事。 實踐中, 人們常常看到, 不少大型企業做到了財務共享, 很多會計人員分散到業務流程中轉變成為管理會計分析人員, 但是他們還是一個椋鳥團隊嗎? 他們還有強大的凝聚力嗎? 這種財務組織能夠給業務賦能嗎? 這是需要人們思考的問題。
5. 財務人員數量、結構和能力正在發生變化。 據媒體報道, 美國有的證券公司2000年時還需要數百位交易員在柜臺提供服務, 而如今在電子交易環境中只需要寥寥數名股票交易員就足以使交易順利進行。 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已經全部數字化, 幾乎不再需要穿紅馬甲的交易員提供服務了。 有的傳統的財務咨詢公司已經對外宣布自己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每個行業都在發生劇烈變化。
6. 管理模式正從金字塔模式轉變為前、中、后臺模式。 企業管理模式以往常常采用金字塔式自上而下的管控, 需要借助于關鍵績效指標(KPI)進行較多的人工干預。 有了數字技術的支持, 企業管理模式將會逐步轉向前、中、后臺模式, 這種模式通過共享的服務中心, 同時為各個業務板塊提供支持, 從而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7. 會計準則、會計制度面臨巨大挑戰。 以往, 人們注意到會計準則所推行的公允價值計量, 往往需要資產評估師搜集大量公允價值信息, 有時還需要借助于估值模型來評估。 如今, 區塊鏈技術使得對現行市價信息的搜集以及估值模型的測算變得較為容易。 但這種數字技術可能會使得資產評估機構的重要性顯著下降, 因為現行市價信息以及估值計算可以即時完成。
8. 公司治理與財務監管理念和方式正在發生改變。 耐人尋味的是, 一些高科技公司卻發生了低技術含量的管理舞弊案, 這說明有些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財務監管理念并未與業務模式的數字化實現同步升級。
二、如何理解會計本質
在大多數情況下, 無論技術環境如何轉變, 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人的決策來決定技術走向。 對于廣大財務工作者來說, 重要的不是一直屹立在技術的潮頭, 忙不迭地追蹤新技術, 而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當前的職業定位究竟是什么, 特別是要弄明白長久不變的東西是什么。 這就需要對會計的本質這一問題, 形成自己合乎邏輯的看法。 本質就是道。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出于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人們對會計(這里取“大會計”概念, 包含財務管理)的本質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 下文將闡述筆者對會計本質的認識, 冀望能夠拋磚引玉, 深化對會計基礎理論的認識。
1. 分析事物的哲學思想。 王陽明哲學的核心思想“致良知”有助于我們深化對會計本質的認識。 致良知觀點認為, 認識事物不妨分別從心、道、德、事的層面去理解: 人們在“事”上用功, 會有進步, 但是進步往往較小; 在“德”(仁愛、胸懷、能量)上用功, 會有不同的感受; 在“道”上用功, 就會有格局和境界的提升, 可以站得更高來看世界, 這時思考者原認為是黑暗的問題, 就都不再是問題了, 因為思考者已經處于光明中了。 人們有時有糾結、有焦慮、覺得看不明白, 恰是因為活在黑暗中, 自己不知道自己無知。 如果想要超越自己, 放下小我、成就大我, 那么就需要回到“心”上。 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心、道、德、事等層面去分析。 事的來源是德, 德的來源是道, 道的來源就是心, 心是世界的本質。
2. 會計的本質是“真實”。 會計的本質是什么? 要回答這一問題, 首先要理解業務和財務是一體兩面, 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會計記錄和會計報告來反映這個世界, 那財務管理怎么管理? 豈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說, 會計的本質也是財務管理的本質。
楊紀琬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做過如下闡述: 在IT環境下, 會計學有可能將從一門獨立學科逐步轉變成邊緣學科。 作為管理學的分支, 會計學的內容將不斷地擴大、延伸, 其獨立性也就相對地縮小, 并體現出其與其他經濟管理學科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楊紀琬先生曾指出, “《會計法》的內容核心也可以歸納為兩句話: 必須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 必須嚴格地執行會計監督”[1] 。 會計行為是否規范、會計信息質量是否真實、完整,? 直接影響到有關方面的利益和社會經濟秩序[2] 。
基于楊紀琬先生的遠見卓識, 筆者認為, 會計的本質就是“真實”, 就是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 就是基于良知提供真實信息。 會計人的追求就是要務本求真, 回歸原點重新出發。 重新回到原點, 回到出發時的良知, 再來看世界, 就清清楚楚了。 技術的進步雖然使得會計數據變成全息數據, 但是不要忘記: 沒有良知、沒有這顆心, 什么數據都是無用的。 所以, 筆者還是強調, 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
三、建設財務管理新世界
2018年12月8日, 我國通過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嫦娥四號”, 把玉兔二號月球車帶上月球, 并且攀上月球的背面, 這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去過的地方, 代表著我國的航天科技水平達到了世界高峰。 各行各業都在發生改變,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發生改變, 財務也在發生改變。 未來的財務、財務機器人發展的方向, 將是“人人財務”。
前文提到的前、中、后臺, 其中, 前臺是業務最前線, 中臺是全息財務、生態財務、共享財務, 就是“致良知”的財務, 讓人們把這個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會計人可以共同努力, 一起共商、共建充滿想象力的財務管理新世界。
當然, 建設財務管理新世界需要有方法論, 筆者認為核心還是要“致良知”。 回到原點, 回到這顆心, 把財務數字化轉型規劃、組織與人才、績效與評價、數字化平臺、數字化運用、數字化場景等一系列的工作規劃好、管理好。 筆者強烈倡議每一位財務工作者都要深入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作為一個中國人, 作為一位財務工作者, 要做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有良知的財務工作者, 這樣才可以保持自信和創新精神, 才能拓展無邊無際的財務管理新世界。 金蝶集團也曾為財務工作者舉行了“致良知”的學習和培訓, 使得他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煥然一新, 能量和格局都得到了拓展。
再次回到原點, 若問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其實很簡單, 生命的意義就是成長。 成長不是職位的提升, 成長是心靈品質的提升。 真正的成功就是以一個健全的心靈品質, 依道而行, 達成目標, 同時成就幸福、自在、圓滿、覺悟的人生。 如何成長? 就是要回到原點和初心, 回到“致良知”。
“致良知”這三個字, 包含兩個方面, 首先是達致良知, 其次是啟用良知。 達致良知要明心和凈心。 明心分兩步: 第一是要知道心中有一個無盡的寶藏, 不受外界功名利祿的影響; 第二是要相信“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凈心就是要知道自己心中的起心動念哪些是對的, 哪些是不對的, 要把不對的念頭去掉。 把善的念頭升起, 傳播出去, 人們的心靈品質就會提升, 生命就會成長。
四、以創新精神推動會計財務理論和實踐的健康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談道: “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要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 這給廣大財務工作者帶來了莫大的啟迪。 “突破自我、勇于創新”的精神很重要。 不破不立, 只有不斷地顛覆自己, 才會有更多的創新。 1990年, 深圳作為試點城市開始試行會計改革, 外資企業需要由外幣記賬變為人民幣記賬。 金蝶集團很快推出一款可轉化的財務軟件, 賺到了第一桶金, 公司發展也走上了正軌。 2014年5月10日, 筆者開始倡導憑借一部手機進行移動辦公。 2014年8月8日, 筆者推動公司業務直接上云。 此時的金蝶集團正在由企業管理軟件公司向云服務公司轉型, 變革不可謂不大。 金蝶集團還曾推出金蝶云蒼穹平臺, 這是一款完全自主可控的新平臺, 解決了“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時至今日, 集團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云服務提供商, 正在幫助國內上千家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數字時代在催生新的財務管理模式。 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在管理目標、管理工具、管理范圍、管理對象、分析方法、結果呈現方面都出現了很大的改變。 比如管理工具在過去是一套財務軟件, 而在現在和未來就是一個平臺, 提供一個平臺給企業, 企業就可以通過低代碼平臺、無代碼平臺進行一系列的場景創新。 會計與財務近三十年來有很多的變化, 但是不變的是什么? 不變的就是“真”, 是“真實”。 孔子在青年時期當過倉庫記錄員, 提到了“會計當而已矣”, 這里“當”是指更加得當、更加準確, 在信息使用者想要信息的時候會計能夠及時地提供真實信息。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 會計、財務人員的職業角色有望發生質的改變: 過去是賬房先生, 現在是軍事參謀; 過去是資源消耗者, 現在是價值創造者; 過去是變革的被動者, 現在是變革的引領者; 過去是業務執行者, 現在是數字化構建者。 數字時代在催生新的會計、財務管理模式, 讓我們堅持會計的“真實”本質, 共同建設、建立會計管理新世界。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1] 楊紀琬.《會計法》的歷史使命[ J].會計研究,1990(3):8 ~ 10.
[2] 王世定.維護會計的真實性——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有感[ J].財務與會計,2001(9):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