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劉艷麗
摘要:在現代經濟新常態發展視域下,高校學生可依靠創新創業模式來協助國家實現對經濟產業結構的完善和調整,依托現代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學生雙創成本,也是現代高校學生雙創過程涉及的重要領域。本文基于對大學生互聯網雙創教育的含義進行解讀,明確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而后總結出具體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常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解決策略
引言
一、新常態視域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的概述
在新常態視域下,中國經濟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而且近些年大學畢業生整體數量突破新高。伴隨勞動力需求不斷降低和高校畢業學生不斷遞增,導致社會出現就業供求矛盾的情況,致使高校畢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嚴峻。針對高校學生畢業就業困難的問題,創業則成為解決此問題的主要力量,是現代大學畢業生面臨的一支“生力軍”。眾所周知,互聯網是我國大眾創業以及萬眾創新開展的新型工具,并掀起高校學生雙創發展浪潮。近些年,中國高等院校出現大量參與到互聯網雙創中的“新潮兒”。譬如,某大學一名學生,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以及自身專業優勢,在校創建了“愛普特眼鏡店”團隊,為學校周邊幾所大學學生進行驗光配鏡服務。盡管剛開始生意所獲成效較差,然而他的創新團隊勇于拼搏,集思廣益,推行O2O業務,將線上雙創云平臺與線下眾創空間進行有機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打拼,這名同學以及其團隊構成了屬于自身特有的競爭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互聯網雙創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在新常態發展視域下,怎樣引導高校學生全面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并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充分激發現代學生雙創熱情與自信,是我國高等院校實施雙創教育工作需要探討的主要課題。
二、新常態視域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
首先,人才培育定位錯誤。現如今,高等院校在雙創人才培育進程中,沒有結合社會市場現實需求和技術發展要求來對各課程展開合理設計,很多學校利用開設創新管理課程的措施來培育學生雙創能力,未能對大學生雙創意識與雙創能力展開有效培育,也未能根據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由此,在培育雙創人才時,因學校缺少對社會市場的借鑒參考,致使雙創教育開展成效差強人意,從而對相關技術人員培育質量形成直接影響,難以充分滿足社會市場與企業發展需求。其次,雙創課程系統化不足。在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中,其課程更加傾向于對大學生技術原理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育,對其雙創能力培育的系統化課程相對較少,提升學生雙創能力主要運用創新課程或項目的手段讓學生自主進行研究。此種設計對一些技術興趣較高的大學生而言,能夠發揮較好培育效果,然而,對于一些創新能力相對薄弱、技術興趣較低的大學生來講,缺少系統性教學課程會對其綜合技術能力的教育和培養產生不利影響,而這也是當前大學雙創教育中存有的主要問題之一。最后,創業資源不足。在我國高等院校中,許多學生均具備創業熱情與創業想法,然而因家庭經濟條件影響,甚至基本生活都存在困難,創業起步所需資金更是嚴重短缺,在整合創業資金時存有極大困難。由此,很多學生均選擇運用借錢的方式來展開創業,選擇白手起家,但這種創業方式風險性較大。另外,大學生在創業團隊構建、市場資源整合等方面也缺少專業支持,特別是在面臨就業與創業選擇時,許多學生因經濟壓力,最終放棄了創業,只能尋找一份安穩踏實的工作來緩解自身生活壓力。
三、新常態視域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的解決策略
(一)提高大學生互聯網創業技能
在現代網絡創新創業發展過程中,要想確保創新創業得以成功,現代學生不但需要具有極強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以及高超創業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能夠長期創新創業的信心和毅力。因現代高等院校互聯網雙創教育整體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針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知識缺少完善健全的教育體系,導致大學生缺少專業有效的創新創業培訓,缺少對創新創業現實需求的全面認識,進而對現代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產生不利影響。在高等院校未來具體發展進程中,需要對即存教育課程體制實行優化,注重技術教育與雙創技能教育有機結合,在培育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還應當保障學生雙創技能,確保大學生創業培育成效和培育質量,為大學生日后更好展開互聯網創業奠定扎實基礎。
(二)培育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自信
現階段,在高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進程中最主要的問題即是創業時間與課程的缺乏,導致現代大學生缺少對自身雙創能力的全面了解,從而對學生畢業后工作崗位選擇形成不利影響。所以,高等院校需要有效提高雙創教育課程的研發與實踐力度,以創業方式和創業政策等層面作為入手點展開教育。在現代社會就業環境背景下,高等院校不但需要增強大學生雙創項目課程的教育力度,而且還需要提高創業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信心和熱情,以此加快現代社會市場信息化發展轉型速度。在現代互聯網創新背景下,存有創業難度高以及技術要求高等一系列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代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熱情與信心。然而,國家為了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更好發展,則提出相對完善健全的支持性政策。故而,高等院校在現實教育教學進程中,需要注重培育大學生對我國政策的全面了解,使學生樹立服務國家發展和建設的良好意識,把自身未來就業與國家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培育大學生對雙創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大學生更好展開創新創業提供幫助。
(三)培育學生創新團隊協作能力
在大學生實踐創業進程中,學生普遍存有團隊工作能力欠缺和自身領導能力不佳等問題,許多大學生均覺得自身缺少一定的團隊領導力,導致出現此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囊括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現代大學生學習環境和成長氛圍導致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培育,忽略了其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培育,未能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鍛煉其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領導能力。但是在創業進程中,大學生必須經歷艱險困難的探索過程,要充分發揮出自身良好的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基于此,學校可引導大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究互聯網發展中存有的一系列問題,如此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自身互聯網創業環境的進一步了解,而且還可培育學生良好合作意識,提高學生領導能力,為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做好充足準備。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經濟發展形勢下,互聯網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方式,甚至對整個社會發展進程產生了直接影響。現代大學生依靠互聯網創業不僅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且還擁有寬闊的發展前景。高校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培育基地,要創建起互聯網思維,改革雙創教育模式,增強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激勵學生運用各種網絡平臺展開創新創業實踐,從而真正實現利用創業帶動就業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呼和滿都拉,王雁飛,靳晶晶.新形勢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遇與挑戰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0(24):86-87.
[2]傅赟.新常態下融入“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01):153-155.
作者簡介:
張恒,男,1979-09,湖北漢川人,上海電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教授,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從事人工智能教學研究。
劉艷麗,女,漢族,1979-09,湖北漢川人,上海電機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教授,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研究。
課題/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課題(編號:JXJG-19-5-7);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XYJG-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