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水源是人類繁衍生息,賴以生存之根本。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以及行業生產與國民日常用水需求量持續上升,加之自然災害與水源污染等問題,致使我國水資源儲存量日益匱乏,導致我國水文水資源問題愈發突出。基于此,在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為進一步緩解我國水文水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本文將針對水文水資源現狀,提出具體緩解對策,僅為相關學者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面臨問題;解決對策
1.水文氣象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
1.1問題
第一,洪澇。由于我國氣候類型多樣,梅雨季節持續時間較長,夏季降水量超標,導致這一階段洪澇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根據數據調查顯示,在我國成立截至二十一世紀初已經發生過三十一次洪澇災害,導致大量農田被毀。在梅雨季節一旦發生持續性特大暴雨,即有可能河岸決堤,直接沖毀兩岸農作物與國民生存地,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的主要異常水文氣象問題。
第二,干旱。根據南北方氣候影響不同,我國一般有春旱、夏寒和秋旱,根據旱災發生情況調查,旱災一旦發生,會出現時間持續性長和范圍影響廣泛等特性。與此同時,受旱災影響將直接導致各地水庫儲水量大幅度下降,對農業灌溉、水利發展等工程造成嚴重危害。
第三,霧霾。隨著北京、上海等城市霧霾問題頻繁登上新聞起,霧霾問題逐漸成為北方地區主要環境問題,備受社會關注,而造成霧霾問題的主要原因為:(1)冬季供暖所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2)私家車數量大幅度提升,伴隨而來的汽車尾氣排放;(3)城市高層建筑密度愈發狹窄,增加風阻致使霧霾氣體無法及時消散,從而不斷聚集產生霧霾。
1.2對策
第一,針對上述洪澇與干旱水文氣象問題,為有效緩解水文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可以基于以下三個對策進行解決:
(1)加強災害預防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對水文氣象災害監測地址的選址過程中,必須擇優選擇方便對水文氣象災害進行監測的特殊位置,并將監測到的氣象信息通過智能化的傳遞方式進行傳遞,保證水文氣象信息的時效性。此外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加強氣象災害預防過程中用到的基礎設施建設。
(2)針對已發生的洪澇與干旱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料分析,從而汲取經驗,進而制定一系列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
(3)進一步推進跨流域調水工程發展,我國青藏高原與黃河流域地區地表水資源豐富,可以通過科學的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干旱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還能有效解決該流域因雨季而積聚的大量水源,防止洪澇災害發生。
第二,針對由于水環境變化而導致的霧霾環境問題,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問題解決原則,從源頭上遏制霧霾問題產生,具體措施為:
(1)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環境監測部門和水文氣象災害部門聯動,雙方互惠互利共同協調發展,雙方可以對水文氣象環境共同監測,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進而結合精準的水文氣象信息,對即將到來的霧霾進行防控,如電磁除塵與降雨除塵。
(2)基于水利工程于水文氣象二者之間的關系,應加強水利工程把控,優化觀測與評估工作,從而降低水利工程對水文氣象問題的影響。
2.巢湖市水資源分析與評價
2.1 水資源量
根據《合肥市水資源公報》成果,1956~2016年巢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060mm,多年平均徑流系數為0.45,徑流深478mm,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9.21億m3,20%、50%、75%、95%水文頻率地表水資源量分別為12.7億m3、8.45億m3、5.84億m3、3.15億m3。區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1.66億m3,地表水資源與地下水資源不重復計算量為0.22億m3,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9.44億m3。2019年巢湖市地表水資源量3.99億m3,與多年平均值偏少52.6%;地下水資源量0.94億m3;水資源總量4.21億m3。
2.2 供用水量
2.2.1 供水量
2019年巢湖市總供水量4.19億m3,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分別為4.1億m3、0.05億m3,占總供水量比例分別為97.9%、2.1%。2019年區域供水以地表水源為主,其中蓄水工程供水量為3.23億m3、引水工程供水量為0.15億m3、提水工程供水量為0.69億m3,占總供水量比例分別為77.1%、3.58%、16.47%。2015~2019年巢湖市年供水量詳見表1。
2.2.2 用水量
2019年,巢湖市用水總量4.19億m3,其中綜合生活用水量0.44億m3,占用水總量的10.5%;工業用水量0.61億m3,占用水總量的14.56%;農業用水量3.09億m3,占用水總量的73.75%;河道外生態用水量0.05 m3,占用水總量的1.19%。從用水構成來看,農業是全市第一大用水戶,其次是工業、生活和河道外生態環境。巢湖市2015~2019年用水量統計見表2.3-2。
2015~2019年全市用水量基本穩定,在4.06~4.35億m3之間波動。隨著近年節水型社會建設推進,農業用水量呈減少趨勢,工業用水量基本穩定,生活用水量略有增加,生態環境用水量呈增加趨勢。
2.3 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
按照《全國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大綱(修訂稿)》要求,從水量角度對巢湖市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核算。
(1)用水總量評價
根據評價口徑的用水總量、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按照本次評價確定的水資源承載狀況評價標準,對巢湖市水資源承載狀況進行評價。經分析計算,除巢湖市水資源承載能力處于臨界狀態。
(2)地下水開采量評價
根據評價口徑的平原區地下水開采量、平原區地下水開采量指標,按照本次評價確定的水資源承載狀況評價標準,對合肥市各行政區分區水資源承載狀況進行評價,縣級行政區單元均不超載。
(3)總體評價
巢湖市水資源量承載能力為臨界狀態,地下水開采量為不超載,總體評價為臨界狀態。
3.水資源面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分析
3.1問題
第一,水資源匱乏。我國淡水總儲存量為2.8萬億立方米,而根據圖(1)中國人口歷年增長圖顯示,目前我國總人口為14.1億人,因此人均水源緊張。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地表水與地下水開采問題日益嚴重,導致可飲用水量持續下滑。
第二,水污染問題嚴重。隨著社會各領域行業發展,致使企業污水排放量持續上升嚴重污染地表水資源,同時農業化學肥料以及畜牧業糞便不斷堆積直接危害地下水資源。
第三,水資源浪費。雖然我國淡水儲存量較少且水資源匱乏等問題不斷嚴重,但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國民沒有切身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等問題帶來的影響,從而在日常用水等方面無法形成有效的節約用水意識,進而造成水資源浪費問題。
3.2對策
第一,針對水資源匱乏問題,首先可以從地下水超采治理層面入手,從而緩解地下水緊張問題,為生態恢復提供充足時間,具體措施為:
(1)退耕減水。制定科學、合理地退耕減水方案以及后續對征地農民家庭的補償措施。同時,在實施退耕減水政策時政府應根據當地耕地的不同屬性制定不同的征地方案,并且對于基本農田用地以及被承包的土地不能進行強制退耕政策。
(2)完善地下水禁限開采區管理制度。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完善地下水禁限開采區管理制度,對地下水超采問題較于嚴重的地區實施禁采與限采政策。政府經過綜合評判所劃定的禁采和限采地區內的所有機井需要停止運作,并且不能建立新的機井,同時,還需將禁采和限采地區向社會公布。
第二,針對水資源污染問題,首先可以從企業排污層面入手,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是西方國家發達國家為保護生態環境平衡而制定實施的一種環境管理制度,我國借鑒國外成果經驗于“十三五”期間開始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度,據相關數據表明截止至2017年我國已有1.1萬家排污單位取得了排污許可證,從而在一定成上有效緩解里水資源污染問題。
第三,針對水資源浪費問題,應從提高國民節水意識層面入手,如對地級、縣級地區試運行終端式、階梯式、資源式等差異化水價政策,從而約束國民用水行為,提高國民節水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作為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生命資源之一,是確保人類繁衍生息、人類文明得以有效進展的重要資源,因此基于水文水資源面臨的嚴峻挑戰問題,有計劃、目的、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解決對策,不僅對維護水資源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水文水資源掛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加強水文水資源管控。
參考文獻:
[1]楊國寶,薛寶娟. 水文水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2):1194.
[2]吳坤友. 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解析[J]. 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14(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