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芬
摘要:在全新的發展形勢下,各大中學需要加強自己的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并遵循目標具體化、資源生活化以及開展常態化的基本原則,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勞動活動,如校園創新勞動、體驗特色職業等等,以此來尋找出切實可行的實施策略與開展途徑,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和核心素養,掌握越來越多的勞動技能,推動學生可以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和發展。基于此,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初中階段勞動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廣大初中老師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初中時期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的重要階段,還是學生發展環節中最為關鍵的時期,更是學生三觀與核心素養形成的基礎時期。在初中階段開展勞動教育不止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出完善的培養體系,還能夠引導學生更加健康和快樂的發展。所以,老師一定要轉換自己以往的授課思想,用全新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全身心的沉浸在勞動活動中,進而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為此,文章首先對初中階段學生勞動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后給出有效的實施策略,以供大家參考借鑒。
一、初中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勞動創造了人類,以教育的角度來看,只有主動的參與勞動才能夠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與核心素養,才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才,學生在進行勞動的環節中,就是在不停的觀察外界環境,也是在利用勞動有效的和外界建立起密切的關系,更是在借助勞動來改造整個世界。眾所周知,中學時期是學生三觀、品行與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時期,而這部分道德品質的形成若僅僅依賴于老師的教導和家長的引導是有所不足的,這就要求家長與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勞動中,親自感受勞動的辛苦,只有親身感受、切身體會,才能夠享受勞動最終的果實,才可以讓他們的核心素養和道德品質獲得提升。所以,在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下,老師一定要將勞動教育貫徹在各科的教學環節中,以此來引起眾多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對核心素養與勞動教育有一個更加明確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夠為學生后續階段的學習和發展鋪墊基礎,才能夠讓學生自身的三觀素養和道德品質獲得相應的提升。
二、初中階段勞動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
(一)在家庭中進行常規的勞動
在家庭中學習和生活的時候,學生不止要學會自理,還應該幫助家長多做一些家務勞動,如此不僅可以讓學生的身體素質獲得鍛煉,還能夠讓他們的核心素養逐漸提升。所以,學校就需要開展“勞動最光榮”、“家庭勞動日”、“勞動清單”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將這部分活動劃分成必做項和選做項。這當中,必做項的內容需要將學生自己的清理當做主導,選做項可以將為家人進行服務或者是為學校進行服務為主,選做項學生只要每日抽取一兩項內容完成就可以了。在每學期期末或者是月尾,就要為家長分發意見反饋表,讓他們認真對上述內容進行填寫,然后通過學生將意見表轉交到老師的手中。班主任則要按照大部分清單上的內容推舉出表現優異的“勞動之星”,并對這部分學生做出一定的鼓勵和表揚,然后將這部分“勞動之星”推薦給學校,和其余班級共同評選出“勞動能手”,組織學生家長共同加入到此種表彰大會活動中,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勞動最光榮”的真實含義,以此來切實對他們自身的勞動觀和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
(二)參與校園的創新勞動活動
學校需要借助比賽的方式來對學生的主動性進行激發,讓他們更加順利的養成核心素養,推動勞動教育更加順利的開展。比如,每一個班級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舉辦講桌整理大賽或者是資料整理大比拼,耗費時間最短、表現最為優異的學生將獲得最終的勝利。對于各個年級段的學生來說,在年初開學的時候就能夠對整個教室、宿舍、樓道等等進行布置,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他們的操作能力和核心素養開展有效的培養。又如,學校按照不一樣崗位所具有的特點和班級內學生的數量,有目標的組織學生扮演工作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勞動,真正體驗到各個崗位的辛苦。若是班內學生的總人數為五十人,學校就需要提供五個不一樣的崗位,任何一個崗位都應該安排十個學生進行勞動,以班級為小組,每一個小組成員每天都需要換一個崗位進行體驗。在此種環節中,其余學生則要通過打分的方式對他們進行評價,以此來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弊端和不足,并感受到任何崗位、任何人員都有著自己的辛苦,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勞動來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及人格。只有如此,才能夠對學生的三觀和素質進行有效的培養,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對勞動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知。
(三)體驗特色的職業勞動
若是學校有著一定條件的話,就能夠在特定的區域內指導學生對各種類型的農作物進行種植。讓他們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含義,進而可以更加珍惜水資源、食物和能源等等。在這些農作物都收獲以后,老師還能夠組織學生開展烹飪比賽,以小組為單位烹飪出自己最喜歡的食物,那么學生必定會感受到勞動所帶來的幸福感,收獲到越來越多的快樂、而對于農村的學校來說,就能夠更加合理的利用充足的地域和養殖資源,比如養一些雞鴨、兔子、魚蝦等等,做好畜牧業的養殖,若是能夠陪著小動物一起成長,學生必定會從內心深處對自然對生活產生強烈的熱愛。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開展體驗勞動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校的地理環境和當地特色等等來進行設計,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沉浸在勞動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魅力和樂趣,只有如此,才可以對他們的品行和三觀進行相應的培養,為他們后續階段的發展鋪墊牢固的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若是想培養學生形成吃苦耐勞、勤勞勇敢、積極樂觀的心態和精神,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勞動,明白家長和各個行業服務人員的辛苦,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老師就一定要在學校和家庭中開展各種各樣的勞動活動,讓學生在此種勞動過程中去收獲越來越多的感悟,進而可以把此種感悟當做一種推動力,更加主動的去進行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王愛萍.當代初中生勞動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21(11):55-56.
[2]劉春陽.簡析初中階段勞動教育教學的實施路徑[J].教師,2021(06):91-92.
[3]王藝蓉,李正福.優化學校課程建設 切實加強勞動教育[J].福建教育,2020(2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