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深
摘要:高中階段是學生自我成長的重要階段,對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和作用。自我同一性的認知是生涯規劃的基石,只有很好地認清自己,才能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對高中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我們亟需關注的。本文將從職業規劃教育面臨的困境和解決措施來探究高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中;學生生涯;職業發展
引言:
高中生面臨高考時年齡偏小,對社會了解不充足,對職業認識不清,對自身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認真規劃,在填報專業時對自己將要從事何種職業缺乏深入的思考。當代高中教育與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越發契合,也越發關注人才的多元性、多樣性以及終身發展性。在高中階段教育工作中增加對學生生涯規劃內容,自高中階段引導學生形成初步的職業意識,是高中階段教育工作升級轉型的重要嘗試。
一、發現高中職業生涯的問題難處
(一)長期應試教育觀念難以扭轉
盡管近年來我國教育工作發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在很多人心中,甚至多數教育工作者心中,對于學習的認識仍然是聚焦于“高考”,并寄希望于應試教育下的考試。對于很多高中階段學生,盡管明知道報考高考志愿是未來日后的就業,可是學生對于就業的認知仍然十分模糊,更多地注意力仍然放在“能否考上”,很多學生甚至是根據自己的分數預判自己適合進入哪所學校學習,而非自己未來想選擇什么職業。這樣根深蒂固的認知也成為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阻力所在。
(二)缺乏學生生涯規劃的經驗
盡管高中學生生涯規劃在外國一經有了諸多發展,但是在我國卻處于初步階段,沒有必要的經研積累。萬事開頭難,想要在我國推進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需要對教育體系、內容等的全面建構,且要與高中階段教育工作的普遍形式相適應。如此,千頭萬緒,都需要從頭理清,早期探索難度較大。
(三)教師參與意愿不強,投入時間少
高考新政實行以來,高中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備受關注。從教師調查問卷結果來看,教師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投入意愿和時間精力是明顯不足的。影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的因素中,選擇“升學壓力大、學業緊張”和“教師工作事務繁重”的教師占比較大。雖然當前學校升學壓力大,教學重點以書本知識講授為主,導致教學任務重,但還是應該保障職業生涯輔導的時間。畢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課堂上講授的生涯知識,更需要師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互探討交流,解決學生職業生涯活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訪談中也了解到,目前高中生同時面臨高考選科和學業水平考試,學校對教學課程的課時安排尤為緊張,學科教師的教學進度抓的緊,幾乎難以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排出專門的課時。雖然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學校和教師們的重視,但是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卻未在實際實施中形成體系,未能引起教師們的重視,導致教師們教學意愿不強。如果職業生涯輔導的內涵和任務能夠得到重視,將會加快普通高中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速度,實施效果也會與日俱增。
二、完善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
(一)明確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需要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推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普通高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應先確定目標,借助目標本身的引領作用推進整體的發展。與高校內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不同,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表現出的基礎性更強,同時更具備前瞻性。高中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對社會職業分類有所了解,基于此,學生們從自我認知尋出發找到自己大致的個人職業方向。在對職業生涯方向有基本的認知后,學生們應進一步熟悉目標職業所需的能力和相應的素質,從而實現自我的完善和職業素養的提升,這便是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任務、目標。可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包含兩個總體目標:一是對社會職業分類形成認知,二是對職業特點有所了解。所有的教學和課程設置應該圍繞這兩方面的目標和任務開展教育。
(二)設計覆蓋高中全階段的生涯規劃教育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和系統的教學內容,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呈“片面化”的特點。對此,應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跟據學生實際需求,邀請專業教師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界的權威專家進行現場指導,設計完善涵蓋普通高中的各個年級、與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內容。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們,身心發展迅速多樣,呈現不穩定和階段性強的特征。由實證分析中的差異性分析可知不同年級的高中生本身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認知具有差異性。所以,學校應根據學生實際發展,提供對應的服務。高一年級重點在自我認知和高考選課之上;高二年級重點在于對高校、專業設置以及職業有進一步的了解;高三年級重點在于填報志愿和生涯規劃。鑒于以上情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內容更要立足于學生本身當下的發展情況,完成選課和填報志愿,更重的是引導加強學生自我和職業認知,培養其生涯規劃和生涯抉擇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
(三)學生生涯規劃課程與高中課程的融合
在當代高中教育中,推進學生生涯規劃的課程體系建設,除了依據自身的教育體系及理念指導,更要使其融合于各學科的具體教學中,使每個學科都承擔起相應的生涯教育職責。以高中階段生物教學為例,增加職業教育的意義,則可以適當增加一些當代職業素材,如屠呦呦在植物中發現了青蒿素,用以抗擊瘧疾,而生物學習正是為未來科學研究奠定的第一塊基石。再如,歷史選修課中學習到“王安石變法”等課程時,教師不妨為學生介紹古人立志報國的志向等內容;思想政治課程中學習到共產國際的相關知識時,不妨為學生補充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這樣一篇文章……這些內容,都是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的有效且有度的延伸,于潛移默化中將職業意識等傳遞給學生。每一門學科都有值得挖掘的點,每一節課都有值得思考的方向。在當前高中階段職業生涯教育推進中,應當是與日常的教學體系相融合,與當代教育工作相配合的,應當充分發揮各學科主動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應積極組織培訓全體教師參與到學生生涯規劃的培訓中,深化對生涯規劃的內容、意義等的全面理解,之后,由教師去執行對自身所教授科目的內容更新,及時做好相應的課程調整,將學生生涯規劃的內容落實到具體的實處。
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需要明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深刻內涵,結合當前的高中階段課程開設情況,根據高中學生的知識儲備、身心發展情況等,認識到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意義,引入豐富多樣的關于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資源,進而從建立完善的綜合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初步認知社會未來發展趨勢,初步了解各類職業以及發展前景,指導學生更好認清自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等規劃職業生涯,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努力學習與積極進取,為升入自己理想大學和未來發展打基礎。
參考文獻:
[1]禹文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06):90-92.
[2]金林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義及途徑探討[J].新課程(下),2018(06):58.
[3]劉瑞顏.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義及途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8(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