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思琪(湖北大學商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醫藥行業也發展迅猛,與此同時,偽造業績事件也時有發生,不僅會損害企業自身利益,而且對企業投資者也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商業倫理的缺失。本文以KM公司為例,首先運用風險因素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然后再結合企業商業倫理理論,從道德品質、動機、機會、發生概率以及處罰力度幾個方面展開,并提出如何通過建立道德倫理來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
(1)目的論。其中包括功利論和公益論,功利論是以人們行為的功利性作為評價其道德行為的評判標準,認為一個行為的道德價值應該由最終產生的結果決定,其標準是具體情況下的行為效果,并不能只靠看此行為是否符合某種道德標準。19世紀英國的倫理學家邊沁和密爾提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道德原則,進一步對功利論進行了論證。另一個方面是公益論,認為在進行道德評價時,應該以整體的利益為出發點,用長遠眼光來判斷人們行為的道德性,只有符合了整體以及長遠的利益要求才是道德的。
這與企業經營之間的聯系,是在經營過程中要從長遠的角度并且以整體的利益來看企業的經營結果,并不能只關注結果來判斷企業經營是否良好、是否沒有問題,因為這樣往往會忽視企業的財務舞弊行為,從而帶來不好的影響。
(2)義務論。斷定某種行為的發不發生以及行為對不對,看行為本身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某種行為規范自身是不是道義,是其道德判斷的標準。在企業經營中,財務舞弊事件本身就沒有按照行業會計準則來運行,從義務論角度來看,財務舞弊行為就不應該發生,或者說這種行為是錯誤的沒有道義的。
(3)美德論。它主要討論我們應該擁有什么樣的美德和品質等。實際上,美德論是在研究道德上完美的人是什么樣,以及這樣的人應該有哪些品格以及如何成為這樣的人。與財務舞弊事件聯系起來就是,作為財務人員要嚴格遵守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不能為了利益而違背這一道德底線。
1997年,KM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國最先把互聯網和醫藥產業鏈結合起來的企業,建立了將健康、平臺、數據、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體系,首個落實了“智慧藥房”。是我國首個資本市場價值破千億的醫藥企業。該公司的業務范圍很廣,既包括藥材培養以及交易,又包含生產包裝藥材以及最后的銷售,其業務范圍涉及業務鏈從上到下所有產業,以及每個關鍵環節,有效地進行了產業鏈整合。我國共有KM企業140多家,包含藥材培養、交易、配送等業務的企業,其市場規模幾乎覆蓋了全國的一半以上地區,在多個方面達到了國家標準。
自2001年以來,該企業發展迅速,在2015年的時候市值達到1390億元,然而在2018年,發現企業存在嚴重的粉飾業績行為。在2018年,證監會對KM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查,2019年4月29日,KM企業發布《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其中說道,由于財務數據錯誤從而出現會計數據以及會計估計差錯,導致2017年營業收入、銷售商品收入以及貨幣資金比真實的數據分別多88.98億元、102億元、299億元,并且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增加3億元,而營業成本、銷售費用以及財務費用反而分別少了76億元、5億元、2億元。在證監會公布的調查結果中明確指出:KM企業2016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25.8億元;2017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99.4億元;2018年半年報虛增貨幣資金361.9億元。
1.虛增收入
根據KM歷年來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可以看出,企業的營業收入一直是處于上升的趨勢,從2015年的1806683萬元到2017年的2647697萬元,2018年的營業收入也有1936623萬元,此后爆出虛高業績后營業收入就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從經營現金流可以看出在2017年經營現金流為184279萬元,而到2018年就出現了負數-319153萬元,從財務的角度來看,企業營收收入和經營現金流量應該是同比例增長,而企業出現負增長,這就可能是因為該公司通過偽造銷售憑證或者提前確認收入抑或是少確認費用導致的(見圖1、表1)。

表1 列報與真實營業收入對比(單位:萬元)

圖1 KM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2.虛增資產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發現,KM公司從2016年以來每年都有虛增貨幣資產的行為,其中2016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25.8億元;2017年年報虛增貨幣資金299.4億元;2018年半年報虛增貨幣資金361.9億元,其主要是通過偽造大量的高金額的銀行對賬單,而且有很多筆業務不做賬或者是做虛假賬目,此外還將很多還未完工的工程確認為當期的資產(見表2)。

表2 列報與真實貨幣資金對比(單位:萬元)
3.存貨雙高
從KM公司發布的數據來看,企業擁有很多貨幣資金,同時又擁有很多借款,從財務的角度來看KM的貨幣資金是足夠的,擁有充足的現金流,按理來說短期償債能力應該很好,不需要再從外部進行融資,但是數據表明,企業同時有明顯的大額舉債,需要支付高額的利息費用,這筆費用在財務費用中占了很大比例,KM的貨幣資金較多為銀行存款,但是銀行存款所帶來的利息收入遠遠小于負債所帶來的利息費用,一般的企業不會保持大量的貨幣資金并把它存入銀行收息,并且又同時借入大量債務,通過大量舉債來保持較高的股利支付率,這從側面表明,企業可能存在造假銀行交易單的的可能(見表3)。

表3 貨幣資金與借款情況(單位:萬元)
4.關聯方交易虛假
在KM企業發布的會計差錯更正報告中,應收賬款由43.5億元增加到了49.92億元。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達到了7%左右的,應收賬款比較多就有較高的風險,因為很有可能收不回來。在這高額的應收賬款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關聯方交易。從相關資料中可以看出,企業覺得這筆款項可能收不回,所以導致對于這部分的應收賬款的減值比率達到了35%左右,這可能是KM利用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從而達到轉移公司資金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通過與關聯方進行交易從而產生大量的應收賬款,然后再通過高額計提減值準備,沖銷應收賬款,最后把大量的資金轉移至關聯方(見表4)。
虛高業績行為與管理者的道德品質密切相關,這其實也體現出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的缺失,KM企業的董事長為了獲取高額的收益而冒險采用不良手段來獲取利潤,這種行為觸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違反了經濟交往中的倫理道德,這種行為的出現往往也說明了企業倫理道德和價值觀的喪失,使得品牌信譽降低,這會嚴重影響品牌的建設,并且也會引起員工和大眾的信任危機,從而使企業難以形成積極向上互相信任的企業文化。首先,財務人員在審核報表的時候并沒有嚴格遵守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操守,在發現這些行為的時候并沒有及時告訴管理者加以改正,反而選擇包庇。其次,企業對財務人員的監管力度不夠大,并且財務人員自身不夠自律,這些無疑都會助長這些行為的發生。
越來越多的企業注意到醫藥行業迅猛的發展,因此都想要進入這個行業,所以KM企業的外部競爭壓力很大,市場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KM想擴大市場占有率,擴大企業規模,但是資金又比較短缺,所以股票質押融資需求促使了這次事件的發生。KM企業的負債規模非常大,其增長速度已經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壓力也增加了這些行為發生的壓力。此外企業的貨幣資金很低,資金流動性也很差,所以企業不得不質押股票虛增貨幣資金。另外一個原因是KM公司的副業過多,導致資金需求很高,融資規模越來越大,凈利潤的增長速度為負數(見表5)。

表5 負債與營業收入情況(單位:萬元)

圖2 KM公司控股情況
KM企業的治理結構存在弊端。企業最大的股東持股32.91%并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其妻子持股1.97%擔任副董事長和副總經理,這就是典型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的情況。在正常的企業中,其經營權和所有權應該是分離并且相互獨立的,并且可以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所以KM這種不合理的治理結構給這種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機會。另外其監事會形同虛設,并且董事長夫婦嚴格把控著監事會的內部人員,所以其本質上是家族企業,在做決策的時候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并沒有保護好股東和公司的整體利益。
信息披露不規范。KM企業財務核算存在信息披露不規范,不能如實地反映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在其投資人舉報公司的時候,由于KM的不規范披露只能去推測證據,而并不能拿到實質上有用的證據,所以這無疑又提供了造假機會。
KM企業案例其實就是企業管理者串通好的上下一氣的行為,公司設立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就是讓他們之間相互制約,所以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是很難讓外界發現其財務造假。此外,企業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作”也會導致這種事件產生。KM公司多年來都是聘用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為其審核報表,并連續幾年都支付了高額酬金,累計達到4065萬元,該事務所在審核報表時多次出具無保留意見,僅在爆出財務舞弊時候出具保留意見,這種情況在我國是非常少見的,這種非標準的審計意見使其暴露的可能性降低。此外,其內部審計也不到位,其審計范圍有限并且受限制條件太多,起不到真正的監督作用,這也是導致上述行為出現的原因。
證監會依法對KM企業案例做出行政處罰,命令其改正錯誤的財務信息,并且嚴重警告它,處罰其繳納60萬元罰金,主要責任人則罰款10萬元~90萬元不等,主要責任人處于10年禁止進入證券市場。這些處罰相比于其獲取的利潤來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會使得其他企業也敢于去冒險效仿,所以我國對此類行為處罰力度不夠,難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使其發生的違法成本很低。
在一般此類事件中,企業的管理者由于對超額利益的追求從而聯合財務人員一起粉飾業績,這種行為可以分為有授權的和沒有授權的偽造,當管理者對財務人員進行有授權的偽造時往往也會對參與的人員進行一些獎勵,比如說大額獎勵金或者讓其升職加薪,由此來防止財務人員揭露其行為和實際財務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就會有兩種選擇:聽從還是揭露。聽從管理者的安排就會有大筆的收益好處,而選擇揭露可能會獲得良好的聲譽。這就是一場公司與財務人員的博弈。
從KM的案例中財務人員所處的環境中可以看到,其實很大部分財務人員這類行為都是聽取上級管理層的命令,作為員工可能不敢違背上級的命令,但又不敢做一些違反法律的事情,一邊是生活的壓力一邊是工作中領導的壓力,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可能是被迫的。此外,管理者和員工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隸屬關系,在這一關系層下以及利益的誘惑下,在發生這種事件時可能會使財務人員喪失了作為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并且歪曲財務人員的價值觀,此時財務人員可能更多的是個人以及利己主義,那種要為企業整體利益來考慮的想法以及最基本的道德倫理都會被拋之腦后。
首先,在道德因素方面,任何手段都不能徹底消除這種行為,所以企業應該多對財務人員進行一些道德方面的教育,例如每年舉行會計教育知識培訓,由此來提高財務人員職業素質,加強財務人員的道德意識的培養,樹立誠信的職業道德氛圍,建立起道德與誠信相輔相成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獎勵加處罰的制度,對那些存在這種行為的員工予以罰款或降職,警示眾人;還可以建立財務人員的誠信檔案,對于有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人員留檔,然后將道德誠信因素納入業績考核中,使其與工資掛鉤。此外,公司還應時不時調換分配好各層次會計人才,實現人才流動,這樣可以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
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不僅要加強道德培訓,作為注冊會計師也需要參與,注冊會計師在審計企業財務報告時不僅需要專業扎實的財務知識,還需要遵守職業道德操守,會計師事務所要對其注冊會計師注意這兩方面的培養,建立一套標準評價體系,定期考察,保證其工作的中立性,一旦發現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之間有特殊交易,就要給予嚴厲處罰。
在動機方面,KM企業案例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其資金短缺,所以為了解決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社會和政府應該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另外,內部管理的不合理、經營戰略選擇的不正確都會導致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企業要著眼于自身的情況,保護股東的利益,選擇合適的經營策略,不要好高騖遠,這樣只會導致如KM案例這樣行為的發生。
在機制方面,KM企業股權的嚴重失衡導致決策失誤,所以在管理層結構方面要提高中小股東的持股比例,使其有話語權,在做決策時候能夠發表意見,同時也可以選擇從外部聘用高級管理人員,避免一人多職的情況發生。此外,要建立強有力的監事會,提高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使其與企業管理者起到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作用。
企業要盡力提高信息公開的概率,這樣才能及時改正或者制約財務舞弊行為,KM企業多年來與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彼此達成共識、相互包庇才導致粉飾業績行為發生,所以企業可以選擇定期更換與事務所的合作,中注協也要加強這方面的檢查監督。同時證監會也要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加大檢查與處罰力度,一經發現有違法行為可取消其上市資格,并予以高額罰金。
對于存在粉飾業績等一系列會計違法行為,監管部門要加強法律法規對此系列行為的處罰,加大和提高監督力度及效率,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借助媒體輿論和社會大眾進行監管。政府也要制定相關政策,致力于建設一個有效的監督機制,加強協調審計、稅務、財政、監察等部門,檢查監督財務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狀況,最大程度上減少這種行為的發生。企業之所以敢采取違規手段的原因是因為其成本很低,相較于幾百萬甚至上億的利潤,最高90萬元的罰款真的是九牛一毛,希望管理層可以加大監管力度,例如可以制定一些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若存在這些行為,首先先沒收其非法所得,然后再給予高額罰金,吊銷執照或者暫定營業,甚至可以取消上市資格,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效仿國外的法律采取刑事處罰。此外,僅僅靠外部的約束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企業內部也建立起監管機制,例如設立監事會,多選用一些持股比例較小的中小股東,由他們代表中小股東權益,并且使這些中小股東具備一定財務知識能力,使他們能夠有效地監督企業的決策,盡可能減少這類事件,同時也可以對這些監管成員采取獎懲制度,對表現好的監事會成員給予獎勵,對不認真負責的監事會成員剝奪其監事會成員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