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 農業氣象服務的作用在于對惡劣天氣進行預測,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但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固有的氣象預報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為進一步促進農業生產經濟的增長,應當加強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研究,分析其在農業氣象服務中應用的重要性與應用方向,研究出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質量的策略。基于此,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及其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作用進行簡單闡述,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并探究出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質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服務;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91
農業生產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天氣因素,為確保農業生產效率,理應根據實際天氣變化情況,做好災害應對工作。而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應用于農業氣象服務中,可以大大提升農業氣象服務的質量,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1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
在日常生活中,天氣預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分析最近一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對某地區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天氣情況進行預測。如果按照時效進行分類,一般可以分為短期、中期與長期3種預報。長期預報一般為10~15 d,中期預報則為4~9 d,而短期預報通常不會超過10 h,這種預報主要用于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例如,某地氣象臺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預計3 h內該地部分區域會出現強降雨,需要注意防范。與長期預報和中期預報相比,短期預報有著較強的即時性特征,而長期預報一般是提前錄制的,與其他電視節目類似[1]。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需要將氣象預測控制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一般為2 h之內,并且是針對較小范圍的預測區域。通常預報的氣象變化主要包括天空云量、能見度、雷暴、強對流和雨雪等,對農戶提前采取有效應對措施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盡可能地降低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通常由氣象部門依據氣象特征進行預測,由其他多個部門共同協作,做好災害性天氣的預防工作。例如,農業部門、水務部門或一些重大活動的籌委會等進行協作,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保證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穩定運行與各項重大活動的順利舉行。另外,短時臨近天氣預報還可以提升城市防御雷電天氣的能力,保證公共項目的安全性。
2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作用
2.1 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性
對氣象服務產品價值予以評判時,預報的準確性高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而言,預報時間的長短對此類預報工作的準確性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即預報時間越短,準確率越高,反之則準確率越低。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預報時間短,確保了預報的準確性,這對提升農業生產防災效果有著重要作用。
2.2 使天氣預報更有針對性與時效性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能在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對近期氣象資料進行分析,盡最大努力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氣象部門在對近期氣象資料進行分析時,可以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類型與強度等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及時向用戶傳遞信息,保證了防災意見的實用性與有效性[2]。另外,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會盡可能縮短錄制與正式播放之間的時間,以保證農戶有更多的防災準
備時間。
2.3 災害天氣預警更及時
對于具有信息化優勢的城鎮而言,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傳播,使人們可以及時了解種種災害天氣預警。此外,這類短時臨近天氣預報也有助于氣象觀測系統的完善,能切實提高針對城鎮的整體監測能力。
3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
3.1 在農業防災減災方面的應用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在應對環境的短時變化方面,還是存在不足。所以,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短時的極端惡劣天氣仍會給生產效益帶來巨大的影響。利用衛星云圖、多普勒天氣雷達等,可以對強風強雨天氣進行及時預測,此時通過農業互聯網技術和傳感器的運用,能將即時的氣候變化數據信息傳遞到受災區,這種氣候播報模式屬于實時預警播報,在速度上有著明顯的優勢,能大幅降低農業生產的受災情況。一般6 h內的氣候變化預測能大大降低農業生產的受災情況,而對于2 h內的氣候變化預測則能避免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因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其實就是針對惡劣天氣進行及時播報和預防,以保證農業生產過程中不會受到自然災害的較大影響[3]。
3.2 在預測強對流層方面的應用
所謂的強對流天氣,一般指的是對流性風速≥
17.2 m·s-1,同時會有短時的強降水、大風、冰雹等天氣情況。通常這種天氣所影響的范圍不大,但預測難度較大,尤其強對流天氣有突發性的特征,所以可能會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活動的開展。而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到氣候受強對流層的影響情況,進而有效降低對流有效位能(CAPE)與大風對流的影響。
3.3 在短時氣候預警方面的應用
在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應用過程中,首要任務是預測短時間內的氣候變化,這種預測能有效指導農業生產工作的隨時調整,可與當地氣候頻段的短時效應相結合,對臨近節點的氣候信息予以補充,這也是環境數據有效應用的重要表現。當地農戶在接收到短時臨近氣候信息時,可以重新對農業生產資料進行及時、合理地組織,以免農業生產資料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不過,要想充分發揮出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作用,降低惡劣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需要農戶提高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重視度,結合實時氣候數據積極調整農業生產計劃。
3.4 在構建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方面的應用
為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氣象相關部門需要在不同的鄉鎮建立氣象信息預警站,為農戶有效應對災害性天氣打好基礎。而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應用于氣象災害應急機制的構建中,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性天氣對農業生產的不良影響。
4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優化應用策略
4.1 提升氣象數據的精度
目前,我國建成的多普勒天氣雷達有S、C兩種波段,其中S波段主要集中應用于沿海地區或降雨集中的區域,而C波段則是集中應用于內陸地區。通過對多普勒天氣雷達的不斷完善,農業服務的覆蓋范圍也有了明顯擴大,但在精確度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對災害性天氣(強降水、大風、短時雷電等)的特征進行校準,并最大限度縮小監測范圍,才能發揮出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重要作用。
4.2 縮短天氣預報時限
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即便能對2 h內的農業氣象變化進行預測,但一些地區由于缺少完善的應急響應機制,還無法提高應對效率。因而,在今后的發展中,短時臨近天氣預報應以縮短天氣預警時限為目標而不斷努力,為一些生產水平較低的區域爭取到更多防災準備時間,以降低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損失[4],也有助于相關人員提前制定有效的緊急預案,以提升預防災害的效果。
4.3 提升預測異常氣象的能力
為提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可靠性,相關人員要仔細研究衛星云圖,并在科學使用雷達跟蹤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實時監測天氣變化情況。假如在農業生產中遇到少雨、干旱的情況,則建議通過人工降雨的方式來予以解決。若遇到突發災害性天氣,必然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甚至會威脅到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生產中有著很重要的應用價值。從先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應用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在預測異常氣象方面,無法獲得較好的天氣播報效果。為此,需要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提升預測異常氣象的能力,進而更好地服務于農
業生產。
4.4 強化預測傳播的效率
只有準確預測無法為農業生產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還需要保證預測結果的傳播效率,使精確、可靠的預測結果及時傳遞到災區,幫助農戶做好應對工作[5]。如今,農業物聯網、云計算、智能終端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提升預測傳播效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墨跡天氣、天氣通等App通過對自身功能的不斷完善,可以為農戶及時傳播短時臨近天氣信息,讓農戶能及時調整農業生產活動時間。
5 結語
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人們需要通過有效預測短時臨近天氣變化的情況,保證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為提升農業經濟效益與農業氣象服務質量打下基礎。因此,相關人員要重視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對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應用,并要結合當前的應用現狀,不斷探索其應用的優化路徑,以充分發揮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晨陽.探討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航班,2020(6):88.
[2] 殷寧潞.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探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6):41-42.
[3] 王迪,宗曉鴻.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研究,2019(2):110-111.
[4] 徐琰博.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新農業,2020,933(24):17-18.
[5] 陶炳新.淺談短時臨近天氣預報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19,13(9):157-15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