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改革背景下,任務驅動教學法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該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任務完成、學習、分析能力。同時,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與改革中,需要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以提出可行性任務、正確引導與啟發、平衡分配其考核的方式,提升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中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任務驅動教學概念,以及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運用任務驅動教學的價值,最后提出相應的教學應用方式。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
PLC是可編程控制器的簡稱,是以為工業環境運行而設計的數字運算電子裝置。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作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必修課程,可以培養學生設計、應用、調試的控制系統能力。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因此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運用任務驅動教學的優勢和特點,提升學生學業水平和實踐能力。
1“任務驅動”教學概念
任務驅動教學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加強教師教學主導和引導,通過任務驅動的主線內容構成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在實際教學中,任務驅動可以結合課程教學的具體操作要求,將課程知識點融合在多個任務或者多個子任務中。教師負責任務的提出,然后學生對任務進行有效討論、分析,了解其中的新知識點和實際運用方式。教師還會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指出哪些是學習的重點、難點等,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使學生可以圍繞一個共同實際任務展開分析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在解決任務問題的基礎上,了解問題分析中的知識點、學習內容,并且更好地將新知識運用在自主研究和探索中,達到與其他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幫助的學習目標,最后推動整個任務的完成。另外,學生在規定任務的成功完成以后,可以產生一種學習的成就感,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發揮出來,同時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保障。
2基于“任務驅動”教學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價值
任務驅動法教學法的運用主體是學生,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同時,學生也是教學參與過程中的重點,可以真正將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改革工作落實,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取得較好學習成績。教師在導入任務環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導入也是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第一步,其中主要包含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同時,還會列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加以說明相關知識,轉變以往學生被動地聽講狀態,使學生可以通過任務的分析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在任務導入以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簡單分析任務,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分析其中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也要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解析和引導。同時,在任務完成階段,學生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正確思考和完成任務。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通過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任務驅動教學在學生完成布置的任務以后,需要教師組織任務討論、評價、總結等工作,也可以安排學生介紹優秀的學習作品,討論是否有其他別的改進方法。教師還會對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從而增強這節課的教學重點,鼓勵學生學習的成就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任務達到推動作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輕松愉快的氛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身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效率。
3基于“任務驅動”教學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策略
3.1提出可行性任務
基于任務驅動教學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中,首先需要教師以任務驅動為載體,在課堂教學之前,簡單的設計任務清單、幻燈片、視頻等學習資料,然后分享給學生。學生需要結合教師發布的任務,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掌握所學內容,并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預習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也可以了解學生預習情況,進而更好的明確課程講解中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提出可行性任務的過程中,還可以設計相關學習問題。任務驅動教學的實施中,教師可以根據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的實踐特點設計相關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實踐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的教學案例分析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提升可編程控制器課程學習質量和水平,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學生通過課前可行性任務的預習,也能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保障,促進任務驅動教學課堂的順利開展。使學生在任務驅動教學課前的敘述中,提升學習能力和知識預習效果。
3.2正確引導與啟發
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應用中,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前的可編程控制器學習知識預習情況、學習情況,重點講解難點和重要問題。同時,要求學生觀看與學習知識點有關的教學視頻,然后相互討論,或者通過仿真軟件調試自己編寫的程序,增強學生動手實踐和學習能力。在確認程序沒有錯誤之后,可以將相關學習成果分享出來,觀看最終結果,也可以與其他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及時找出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中的不足。教師在任務驅動教學環節中,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和幫助。同時,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在發現錯誤時,可以和教師共同分析錯誤原因,并且對其中的經驗進行有效吸取。學生在學習完可編程控制器重點和難點知識以后,教師可以將作業發送至課堂管理平臺,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化平臺完成作業,或者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鞏固學習內容,使學生在作業完成和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學習能力。教師在正確的啟發和引導學生學習期間,可以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比如,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承擔任務驅動合作學習中的相關學習責任,加強對學習資料的有效分析、整理、挖掘等,為小組合作學習和任務驅動學習提供資料基礎,使學生能夠在任務驅動的教學課堂中,發揮自身學習優勢和潛能,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3.3平衡分配其考核
為了了解學生發展任務驅動教學課堂的學習目標是否完成,教師需要結合任務驅動教學的特點,以判斷學習任務完成效果為前提,改革現有的學生評價考核方式。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前預習參與、任務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在課上學習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合作完成任務和任務互動參與情況作出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不足。學生在學習任務成果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有效評價,突出過程考核和實踐考核在任務驅動教學的重要性,發展學生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學習中的能力,從多角度掌握不同學生學習特點。當然在平衡分配其考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和任務驅動學習中,提升自我評價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和積累學習知識。
結語
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在任務提出之前用短暫的時間掌握本節課的全部學習內容和框架,提升學生對課文重點、整體框架的理解能力,進而更好的方便以后學習和分析。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需要提出可行性任務、正確引導與啟發以及平衡分配其考核,不斷發揮任務驅動教學對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的優勢和人才培養作用。
參考文獻:
[1]尹田.《可編程控制器》項目式課改淺析[J].科技展望,2015,2535:195.
[2]張皓博.“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分析[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003:5-6+17.
[3]崔少晨.基于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與創新,2019,23:51-52.
[4]高慧.如何利用微課促進“可編程實訓”課堂教學[J].視聽,2017,05:329-330.
注:(課題項目名稱:可編程控制器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究.編號:JG2019017).
作者簡介:
宋仁銀(1981-),女,漢族,福建寧德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