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音樂教學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但是,目前我國中學傳統音樂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導致中學生對傳統音樂認同存在缺失。文章從傳統音樂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出發,探究中學生對傳統音樂認同缺失的具體原因。
關鍵詞:中學生;傳統音樂;認同缺失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7-0004-02
傳統音樂是整個傳統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傳統文化中始終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與強大,傳統音樂也實現了長遠的發展與進步。正是由于傳統音樂對人類發展的重大意義,所以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加強對傳統音樂的教學。但是,目前我國傳統音樂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造成了中學生不重視傳統音樂課程,忽視對傳統音樂課程的學習,從而缺乏對傳統音樂的認同感與認知感。
一、中學傳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欠缺,教學理念落后
目前,中學教師仍然按照原有教學模式進行傳統音樂知識授課,沿襲以往古板、陳舊的教學方式,絲毫沒有進行創新,也沒有進行改進與完善。這導致教師授課的實際效果極其低下,中學生無法在課堂上感知傳統音樂的美與獨特之處,反而增添了對傳統音樂的厭惡感與不滿。比如,音樂教師只準備了單調乏味的PPT來傳授傳統音樂知識,忽略了傳統音樂自身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也忽視了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音樂教師完全可以找一些與授課內容有關的視頻與圖片進行知識的傳授,利用視頻等激發中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大多數音樂教師講解傳統音樂知識只是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深入考慮傳統音樂的教學手段,缺乏對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革新。因此,學生對待傳統音樂課程的態度不認真,在課堂中扮演著被動接受者的角色,缺少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自身就不重視傳統音樂學科的教學,進而引發學生缺乏對傳統音樂教學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只是進行“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傳統音樂的深刻意蘊與內在美,使學生無法在課堂上真正體會到傳統音樂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課程內容缺乏系統性與嚴密性
目前,許多學校忽視對傳統音樂的教學,不重視傳統音樂的課本內容,也不注重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因此,大多數音樂教師隨意更改課程內容,不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授課。教師任意修改傳統音樂教學課程課時設置,肆意改動具體教學內容,對課本內容章節進行選擇性講解,不僅打亂了原本傳統音樂教材內在的邏輯性與連貫性,更是忽略了對一些重要傳統音樂知識的深入講解。課程內容的不完整與不嚴密,使學生對傳統音樂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學生無法切實體會傳統音樂的獨特意蘊,對傳統音樂的相關知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不理解。這種教學現象對傳統音樂教學的發展十分不利,嚴重違背了教育部開展傳統音樂教學的真實目的。同時,也無法提高中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更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效果。當下,由于受其他課程的影響,導致傳統音樂課程教學效率較低。其他科目的任課教師會與音樂教師進行協商,將原本的音樂課改為語文課、數學課或者英語課等。這縮短了傳統音樂課程的課時量,減少了音樂教師的課程內容安排,使音樂課本教材內容無法得到完全講解。長此以往,音樂課本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課本逐漸成為無用之物。這加劇了學生不重視傳統音樂課程的程度,進而使得學生缺乏對傳統音樂的真實感知。
(三)教師群體素養有待提升
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一些學校為了讓學生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只重視數理化等課程的教學,并且將教師中的精英都放在主要課程的教學上,不重視傳統音樂的教學,認為中高考不考的傳統音樂科目沒有作用。所以,學校在招聘音樂教師時,沒有經過嚴格的考核和把關,對這類教師的招聘要求不高,不會著重考查教師的音樂專業素養。這種現象幾乎發生在每所學校,這使得音樂教師群體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來承擔這份工作。因此,教師無法將具體的教學任務落實到位,也無法進一步提高傳統音樂教學的水平與層級,甚至會逐步降低傳統音樂教學的水平,導致無法滿足教育部門對傳統音樂教學的要求。這類傳統音樂教師群體進入學校后,對所教授的傳統音樂知識體系缺乏完整的理解與感悟,他們甚至對課本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只講解一部分傳統音樂內容,并不會按照課本體系講解課本內容。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課程安排,簡單抽象地對課本內容進行走馬觀花式講解,只為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任務。在課下,音樂教師群體缺乏對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深入探索,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去創新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中學生的實際需求。當下,大多數教師忽略了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只按部就班地傳授枯燥乏味的傳統音樂知識。
二、中學生缺乏對傳統音樂認同的內部原因
(一)沉重的學習負擔與時間的緊迫性
受教育體制與制度的影響,學校和家長只重視學生的主要科目學習,完全忽視傳統音樂科目的學習。為了使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學校領導和家長對待傳統音樂科目的態度由忽視慢慢轉變為漠視。一些學校的領導為了學校的升學率,采取強制手段,減少傳統音樂科目的教授課時,同時減少對傳統音樂科目的費用支出,將費用主要放在中高考的科目上,因為學校和家長關注的重點都在中高考科目上,所以一些主要科目的任課教師占用傳統音樂教學課時,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為學生布置較多的作業與課程任務,致使學生的精力放在主要科目的學習上,無法分出時間學習傳統音樂科目。同時,家長反對自己的孩子花費課余時間來學習音樂科目,在家長看來,傳統音樂對孩子中高考沒有任何作用,無需進行學習。家長還會為孩子購買課外補習課程,鼓勵孩子多學習主課知識。在學校與家長的共同作用下,中學生的學業負擔沉重,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考試科目的學習上。他們的時間安排十分緊湊,除了要完成學校的課業任務,也要完成家長安排的一系列課外課程。這帶給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無法沉下心來去感悟傳統音樂的內在美。隨著教育的發展,內卷現象越發嚴重,每個學生都在爭分奪秒地學習主要課程科目知識,生怕被其他人超越。因而,當大多數周圍人不學習傳統音樂知識時,學生也將忽略這方面的學習。
(二)缺乏自主學習傳統音樂的動力
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傳統音樂教學的狀態,缺乏積極向上的態度與行為。受大環境的影響,學校以及教師都不重視傳統音樂的教學,導致學生誤認為傳統音樂不重要,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忽視了對傳統音樂的學習與了解。若中學生喪失了學習傳統音樂的主動性,那么,教師的授課效果是完全不顯著的,甚至沒有效果。若中學生群體始終將傳統音樂科目當作所謂“副科”,認為傳統音樂科目只是一種輔助型課程,則會使中學生群體降低對傳統音樂的認同感?,F在一些課外音樂培訓機構自身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只是單純幫助學生快速獲得技巧或理論知識,并不重視傳統音樂的內在美與意蘊。這些培訓機構只是簡單進行傳統音樂知識的傳遞,讓中學生被動地在短時間內接受知識,絲毫沒有考慮中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這種狀況難免引起中學生不愿繼續學習傳統音樂的知識體系與具體內容,使他們對傳統音樂后續的學習產生懈怠之意,進而無法真正感悟傳統音樂的內在意蘊,對傳統音樂的學習停留在表層。
(三)缺乏對傳統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引導中學生學習的最好方式。然而,受到一些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中學生群體逐漸降低了對我國傳統音樂學習的興趣。目前,存在一種過度關注外國音樂文化的現象。事實上,外國音樂確實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吸引著中學生去關注,比如,中學生在聽歌放松的時候,會搜索一些外國音樂文化進行了解。但是,中學生群體不應過度關注外國音樂文化,本末倒置,忽視對傳統音樂的了解與關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地來往密切,各國不僅在經濟領域合作密切,各地文化的互相碰撞在其他領域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世界音樂對我國傳統音樂的沖擊極大,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我國中學生主動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降低了中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關注度與感知度,并且高度發達的網絡,使音樂傳播渠道極其廣泛。世界各地音樂風格變化多樣,各種音樂風格與樣式傳播到中國,占用了一部分中學生群體的音樂學習空間,使他們忽視了對傳統音樂的學習與關注。雖然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內涵豐富,但對中學生的吸引力尚存不足之處。目前,外國音樂與我國傳統音樂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中學生群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西方音樂文化的關注,提高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中學生群體需要明確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在學習與生活中,不斷接觸傳統音樂,不斷增強對傳統音樂的認同感,直到與傳統音樂文化融為一體。
結語
隨著教育體制與制度的不斷完善,傳統音樂教育的作用將越發突顯。目前,傳統音樂的教學模式與方式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徹底解決。為了增強中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感悟度與認同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與堅持,探尋鮮活的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傳統音樂的教學體系,更完整地發揮傳統音樂對中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提高整體教學層次。
[參考文獻]
[1]李曉微.傳統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得以傳承之我思[J].課程教育研究,2010(24):208-209.
[2]趙 潔.高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4(17):218.
[3]楊向麗.多元文化環境下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研究[J].黃河之聲,2019(7):15-16.
[4]喬 丹.淺析中學生文物遺產保護意識缺失的原因——以陜南地區為例[J].新智慧,2019(23):102-103.
[5]鄧海玲.引入流行音樂催化音樂魅力——淺議流行音樂的引入對初中音樂教學的現狀分析與研究[J].北方音樂,2019(23):115-116.
[6]苗 燕.文化自信視域下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中小學的發展與策略研究[J].中國文藝家,2019(12):182,185.
[7]趙雅嫻.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傳統音樂教學策略[J].文化產業,2019(11):63-64.
[8]范 薇.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8(7):139-140.
作者簡介:郭海燕(1981— ),女,江西吉水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