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翠玲
摘要:游戲教學是幼兒園階段教師教學的重要方式,也是非常受幼兒喜歡的方式之一,能夠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跟隨教師的腳步完成教學活動。在游戲教學中,培養幼兒游戲精神也是幼兒教師的工作重點,通過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游戲精神來推動幼兒游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將針對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培養幼兒游戲精神的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教學;游戲精神;培養策略
一、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構建教學現狀
游戲教學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它建立在對幼兒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對幼兒教育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但是在實際的幼兒課程游戲化構建教學過程中,個別教師沒有正確使用游戲化教學,教學方式流于表面,未真正發揮游戲化教學的作用,激發幼兒的游戲精神。教師應讓游戲真正結合幼兒的意愿,利用游戲激發出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培養幼兒游戲精神的策略
(一)變革教學場地,拓展課程游戲空間
其一,把戶外環境發展為幼兒游戲活動的主要場地。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組織幼兒在寬闊的空間中參與游戲活動,豐富課程游戲的內容,更多的吸引幼兒學習興趣,帶給幼兒更多的創意和想法,和周圍環境頻繁互動。教師結合幼兒的需求,提供對應的游戲場地,涉及幼兒園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賦予游戲場地一定的挑戰性和拓展性,利用游戲場地資源,使得幼兒和成長環境交流互動,生成真實的情感體驗;其二,保證幼兒園內部教學環境足夠輕松和愉悅。幼兒教師把游戲課程當作核心,引進聽故事和手指游戲活動,放松幼兒緊張情緒。幼兒園可設置對應的功能室,保證面積要小一些,包含音樂功能室、美術功能室、圖書館功能室和樂高玩具功能室,要求班級的幼兒輪流進行運用,給幼兒提供更為便捷的活動條件,促進課程游戲化組織與實踐。
(二)設計科學完善、適合游戲的方案
學前教育所謂的游戲精神,實際上就是對于兒童“游戲”天性和成長秩序的尊重和遵循。只有當游戲精神貫穿全部教育活動之時,幼兒園才可真正成為童年健康生活與快樂成長的自由樂園。想貫穿游戲精神,需要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事先制訂出一套科學完善、目標明確,極具指導意義的活動方案。
以幼兒園足球游戲活動為例。首先,在活動方案中體現趣味性。幼兒足球運動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可供選擇,教師要以體現游戲精神為主要目標,以趣味性、啟蒙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為原則,對活動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比如,根據幼兒的年齡層次設置足球活動的難易程度,對于小班幼兒,可以采用“我與足球做游戲”作為活動主題,帶領幼兒玩一些簡單的游戲,其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體會足球運動的樂趣;對于中班幼兒而言,可以在活動當中融入一些基礎技能訓練,可以設計一些相對復雜的足球游戲,或者在活動當中設置一些競技環節,讓幼兒一邊運動一邊體驗競爭的激情。
其次,在活動方案中體現創新性。為了達到體現游戲精神的教學目的,教師可以用各種成人的足球游戲作為原型,對其進行創新與優化,使其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更好地滿足幼兒興趣喜好,促其形成較強的參與熱情。
最后,在活動方案中體現差異性。當全體幼兒面對同一種足球游戲時,那些平時運動水平較好的孩子會覺得游戲不具挑戰性,導致其參與興致不高;而那些運動水平稍差的幼兒又覺得難度過大,擔心自己無法順利完成各項任務,致使自信心受到打擊。教師要全面了解每一名幼兒的運動水平,并以此為依據,制訂出差異化運動方案,使不同運動水平的孩子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方式,從中體驗游戲的樂趣。
(三)制訂規則,保證游戲自主而不放任
在游戲中,教師既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保證幼兒有游戲的自由,為幼兒提供選擇游戲內容、材料、主題等的權利,又不能放任幼兒,即要為幼兒制訂游戲規則。因此,在開展自主游戲活動時,教師必須制訂一定的規則,確保游戲自主而不放任。在選擇游戲材料、營造游戲環境時,教師可以把游戲的規則通過各種實物標志、圖示標志(符號、標識、照片、示意圖、說明書)、角色標志等直觀形象地表示出來,把游戲的規則隱藏在環境中,起到劃分區域、規范行為、提示規則、示意步驟、豐富情節的作用,使幼兒在游戲中能根據標志的意義來行動。比如,在沙沙世界區域中,教師提供了15雙水鞋,這表示只有15名幼兒可以穿上水鞋進入沙池;在休閑區的書吧,為了幫助幼兒學習管理圖書、有序擺放圖書,教師在圖書架和圖書上貼上相應的顏色標記、形狀標記等幼兒容易分辨的標志,使幼兒很容易就能找到對應的圖書擺放位置,從而養成有序擺放的習慣;海盜船區域只提供5個海盜的面具,表示海盜的角色只有5位幼兒可以扮演。這些標志能夠對幼兒起到暗示和指導作用,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
(四)觀察支持,促進幼兒后續發展
幼兒的自主游戲雖然是幼兒自發、自主、自由的游戲,但我們不能片面地認為自主游戲就是完全自由活動。這種否定教師對游戲的指導作用的理解是不科學的。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評價幼兒,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幼兒幫助,使幼兒的自主游戲順利開展。由此可見,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應扮演觀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作為觀察者,教師要對幼兒進行認真的觀察,觀察幼兒喜歡玩什么樣的主題游戲,什么材料最吸引幼兒,幼兒喜歡跟哪些同伴玩,他們在游戲中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解決了沒有、怎樣解決的,等等。教師應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并加以分析,如給幼兒提供的游戲時間是否充足、場地是否適合、材料的投放是否存在問題,幼兒在認知經驗和社會性水平方面有哪些進步、還存在什么問題,教師應給予幼兒怎樣的支持,等等。教師只有學會觀察、分析、評價,才能更好地對幼兒作出適時、適當、適度的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游戲化的組織和實踐中,教師要體現自主參與和快樂學習,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和良好的思維品質,體現課程游戲化精神,保證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積極成長,凸顯課程游戲化組織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陸海花.立足于游戲精神的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踐探析[J].新課程,2021(27):146.
[2]金耀文.游戲精神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促進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7):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