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潤
摘要:語文是高考中的關鍵學科之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成為語文界重點討論話題。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實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預期目標。如何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成為重中之重。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從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緊跟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情感,三個角度進行了詳細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更加新穎、有趣,尤其是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不斷提升,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更多支持。在高中教學階段,教師必須認識到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根據(jù)新課標要求,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熱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提供保障,以實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預期目標。
一、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應實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未進行有效思考,很多教學內容普遍是在教師的講解中獲取的,無法針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尤其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之后,高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較差,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成績。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獲取更多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這樣在遇到語文問題時才能夠對其進行有效解讀,及時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
以《離騷》為例,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僅僅是通過理論知識灌輸?shù)姆绞剑寣W生背誦課文,然后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意思,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也難以把握文章核心,不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而要想引導學生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首先就要以多媒體等信息工具做好教學輔助。例如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詞的配樂朗讀,讓學生跟著音樂旋律進行誦讀,通過這樣的方式體會這首詞的情感,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之后,教師要利用信息工具,做好教學拓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并使其感受到屈原偉大精神內涵。最后,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根據(jù)注釋幫助學生加強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自主的總結這首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讓其掌握古詩詞的理解方法。
二、綜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思考
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師應避免選擇形式化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制定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思考,從而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新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時間相對較短,很多內容還不夠完善,教師使用新型教學方法的經(jīng)驗不足,很多時候都是在走形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并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整合,使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中。
以《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為例,本篇文章本身就是一篇演講稿,所以要想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與之相近的教學情境,使其在朗讀與演講中產生情感共鳴。首先,教師要讓學生預習課文,并抓住文章的重點自己進行誦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文章的情感起伏,也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之后,教師要積極的開展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在合作與探討的交流中針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段,使得文章的層次更加明晰并探討“兼容并包”思想是如何進行表達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即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在多個角度的探究中了解本文的核心內涵。最后結合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并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北京大學的實景、蔡元培對北京大學作出的貢獻等,使學生感受到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北京大學作為高考目標,從而使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德育的目標。
三、緊跟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情感
由于高中生的升學壓力很大,很多高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古文賞析、閱讀寫作訓練等方面,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保證學生獲取更多的素材,在文章內容理解和思考中會遇到一些難題,影響學生對話題作文的寫作,以及語言能力提升的整體效果。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狀,高中語文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將教學設計重點放在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使學生對語言情感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將所學知識、素材應用到寫作中。
例如,《蜀道難》《阿房宮賦》《鴻門宴》等都是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膾炙人口、流傳至今的文學著作,教師在過去的教學中,普遍將教學重點放在文章默寫和背誦等方面,很少針對文章中的修辭手法、育人特色進行研究,學生無法感受到文章表達的語言美。因此,教師應針對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改善,突出文言文的教育價值。首先,引導學生默寫文章,了解文章中使用的修辭手法;其次,分析文章中用詞、用字的精妙之處,促使學生通過文字了解字里行間表達的文字韻味;最后,引導學生多誦讀經(jīng)典文字,不僅要注重教材內容的誦讀,還應泛讀更多的文章,積累大量的素材,從而實現(xiàn)作文質量的提升。另外,教師應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提煉出文章中的精華內容,使學生掌握文章的核心內容,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學生通過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能夠不斷發(fā)現(xiàn)語言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僅要面臨高考的壓力,還需要根據(jù)應試教學特點,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語文改革。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進取,學習更多新型教學模式,從長遠角度認識高中語文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樹立新型教學理念,不斷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從中獲取更多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該做到知行合一,將教學應用到實踐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高效、愉悅的教學氛圍。
參考文獻:
[1]楊中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分析[J].中外交流,2018,000(046):162.
[2]張?zhí)飕?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9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