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龍
摘要:隨著網絡科技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輔助教學的主要工具,其空間很大,教師們要與時俱進、樹立科學觀念、不斷學習和探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達到高效教學。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觀念;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效率
伴隨網絡技術的革新,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迅猛發展,一場教育領域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隨時代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該如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在2021年7月教育部要求實施的“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下如何實現高效課堂,是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問題,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實踐和研究淺析看法。
一、轉變觀念,與時俱進
隨時代發展,學校教育教學不斷發生著革新。尤其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諸多方面發生著變革。在這種環境下,數學教師要想在這場變革中立于不敗之地,并能夠游刃有余,必須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深入學習,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整合,使其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發揮優越性。但據問卷調查,有80%的老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有了解,其中一半的老師能夠結合網絡信息和網絡培訓學習了解并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教學,其余一半的老師雖有了解,卻實踐少。還有20%的老師對其認識只停留在ppT課件上,且在實踐教學中很少用。因此,為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們要改變以往因為年齡、工作地域、任教學科而對現代教育技術避而遠之的觀念,提高思想認識,主動學習,自覺培養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
二、全面認識,拓寬眼見
教師們要詳細了解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僅停留在其就是計算機、多媒體、網絡微課等認識上,要知道:1.現代信息技術的內容包括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開發和應用。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關于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也鋪天蓋地而來。例如,網購課程,學習機,智能學習機器人、VR點讀機、直播課、人工智能教學,云課堂,智能黑板遠程互動,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等。
三、科學應用,提高效率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科學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1)將抽象內容直觀化。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借助圖片、動畫、視頻將一些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等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例如,教學五年級《圖形運動(旋轉)》時,我播放了三組動畫,組織學生在動畫中觀察、比較、交流,從而發現了旋轉三要素,之后我又安排了微課鞏固,學生看完后能熟練結合三要素描述圖形的旋轉運動。使用動畫、視頻不僅幫助學生直觀學習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更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能力。(2)突破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教學時我利用視頻列舉生活中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再用ppt出示立體圖形和尺寸,并讓學生操作比劃,三者相結合,變虛擬為現實,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再如,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在網絡上或App網課上都有解析的Flash視頻,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穿插播放教學,達到高效解析難點。
(3)優化練習設計。老師可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設計不同梯度和形式的練習,體現多樣性。例如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性練習題、發展性練習題、一題多變多解題型等。這樣的練習設計可以達到分層練習的效果,同時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練習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培養其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的思想,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
2.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收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而課堂教學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后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3.讓生活走進課堂。(1)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可以設計學生熟悉、感興趣、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植樹問題”一節時,視頻播放植樹節植樹場景,用ppt出示不同地段植樹規劃圖,要求學生小組合作計算所需樹苗數量,同學們積極計算,交流對比,總結規律,不僅很快得到了答案,而且從中發現了蘊含的數學知識,總結后再用它去解決更多的問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并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2)創設生活情境,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聯系,以學生熟知的動畫片、游戲為主,利用闖關、尋寶、探秘等活動展開教學,這樣不僅可使課堂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要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田偉斌.淺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