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正式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數字化時代。人們交流信息也越來越便利和快捷。同時作為未成年人的中學生他們每天也獲得了海量的各種各樣信息,面對各種信息的轟炸。我們的中學生也感覺十分迷茫與困惑。因此,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就有必要合理的利用現代的教育手段,有效的整合各類信息。把充滿正能量的有用信息傳遞給學生,提高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心真正留在課堂上,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參與性? ?啟發式? ?生活化? ? 認同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中學生擁有手機的現象也很普遍。“如今影響青少年思想情感和價值取向的主要力量已經不是書籍和教育,而是大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受影響的現代媒體,現代媒體成了改變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神奇力量。”[1]這樣一來許多學生就可以通過手機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首先,老師知道的信息學生也可能知道,這就減少了學生上課時的求知欲。其次,道德與法治課里有一部分知識和概念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還比較難理解。如果我們的教師還是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講解式)來上課就很難讓學生有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我們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整合多方面教育資源,利用“沉浸式”的教育手段
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接觸了大量的信息,思維也比以前的學生更加活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就進行單純的照本宣科,學生會比較反感和厭惡。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也沒有一點吸引力。所以,我們教師就必須要整合我們的教學資源。盡可能使用多媒體資源來上課,并且我們的課件必須要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對網絡上的課件進行簡單的照搬。充分利用好各種圖片資源.音頻資料.視頻資料對學生形成的直觀視覺沖擊。例如,我們在學習《個人與集體》這一框題時,我就到班主任老師那里去找到了同學們參加學校“五·四” 合唱比賽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資料。并且讓文藝委員來分享了咱們班排練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的班主任老師主動來解決同學們中的各種問題,凝聚大家的思想,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排練的歌曲也越來越好。最終,通過我們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班獲得了合唱比賽的第一名。我還請了其中的當事人來講述當時自己是怎樣從與集體的沖突到逐漸的融入集體的具體過程。這樣同學們就通過自己的親生經歷很好的理解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同學們也比較好的理解了我們每個人只有堅持集體主義,促進集體發展,個人也才能進步。在這里我還自然而然的聯系到我們的國家,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取的一系列成就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黨的領導的重要性。
2.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只有緊緊抓住學生的心思,才能讓學生認真聽我們講課。我們教師要努力縮短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夠有真實的感受。這樣,就容易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使他們成為課堂上主動參與學習的“主角”。而我們教師就要自然而然的轉化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是現代教育的大趨勢。我們在學習《我與集體共成長》這一框題時,我就收集了近一年來我們班集體舉行的各種集體活動的照片,并配上我們班的班歌。在輕快的旋律中,慢慢地展示我們成長的“腳印”,當同學們看見這些照片時都很吃驚,都目不轉睛的欣賞昨天的自己。當我放第二次的時候,我就請了幾個同學來談談當時自己在照片里發生的情況。同學們看到這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幕幕時,他們心里產生了一些感觸。這時候,我就引導同學們思考我們的集體為什么會有今天的這些成就?現在的你和昨天的你有沒有什么變化呢?經過短暫的思考學生們就比較主動的來分享自己的體會。最后,我就大家的發言做了一個總結和升華。“使學生在共同憧憬和建設美好集體的過程中,感受個人對集體發展的作用,以及集體發展對個人完善的作用。為了創設美好集體,在集體中發展自我,要求學生積極參加集體的共同活動,遵守集體的行為規范,明確所承擔的義務,并最終上升為一種自覺的行為。”這樣同學們就能真正明確美好集體是大家共同建設的結果,并且能主動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來。
3.堅持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學生的生活空間相對單一,但我們在要不斷的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我們教師對于教學素材的選擇也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盡可能選擇來自學生身邊的例子。這樣學生才會有真情實感。我上《在擔當中成長》這一目是就選擇了學生們外出游學的故事經歷來分析。在游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的集體角色都發生了改變,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如果有人不履行自己的義務,我們的集體就不能正常開展活動。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人對于人的責任心在集體生活中起的作用,正像用磚瓦建造房屋時水泥漿所起的作用一樣:沒有水泥漿,就建造不了房子,而沒有人對于人的責任心,也就不存在集體了。”通過這段生動形象的名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的理解責任這個概念,并且通過實例來鞏固學生們的理解。我主動的發揮自己的特長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盡責的一種具體表現。我們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更好的參與的各方面的建設,我們青少年從小就要培養我們的公共參與意識和素養,為將來參與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4.堅持對學生法治素養的深入教育
“學生的信息源特別多,這些陰暗面,有的學生比老師都知道得多,知道得具體,你否認,說社會上沒有這些陰暗面,學生會覺得你是在騙人,學生便不信服老師。如果只停留在承認這些上,讓學生們講、看,學生們又會為此而生氣,甚至泄氣。這些丑惡的東西,不要說學生,我們大人看多了還泄氣呢。”[2]這些信息是不利于學生們的成長。所以,我們就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給與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和幫助。我們要積極給學生們傳輸正能量的思想和正確行為規范,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幫助他們正確的分析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我們在學習《法律保障生活》這框題我就結合我國現在的時政熱點話題“打黑除惡”。通過一系列的視頻材料生動形象的反映了我們國家建設法治社會的決心和信心。并且重點分析了一些“大老虎和小蒼蠅的具體案例”對社會和國家的傷害,并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憲法歸根到底就是要保證人民當家做主”。[3]使同學們真正的認識到我國是實行依法治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使學生們能夠初步樹立法治素養,做一個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中學生。通過學習使同學們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法律的含義.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等等)。并且充分認識到法律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最后結合我們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我們中學生在法治時代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這樣不斷的來提升學生們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法治素質。
當然,在新時代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體驗,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那我們道德與法治課堂才是真正成功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孫曉暉.讓品格同青春一起成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6.
[2]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84-85.
[3]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用書·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德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