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華
摘要:近年來,學術界對于實驗教學的研究呈現增長趨勢。本文查閱并整理了前人研究的內容,分析了目前研究在實驗教學策略、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等方面的成果,提出了應打破科目局限、改變研究格局和拓展地域針對性研究,推動實驗教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實驗教學;初中科學;研究綜述
一、研究方法與思路
(一)文獻收集的基本方法。本文依據文獻計量學原理,收集并分析了主要來自中國知網和維普網的相關文獻。在高級檢索中以“初中科學”并“實驗教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檢索得到文獻共計113篇,其中碩士學位論文12篇,期刊文獻111篇。從文獻時間來看,檢索結果顯示最早研究“初中科學”并“實驗教學”問題的文獻是2005年由陳世軍撰寫的《初中自然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一文。此后學術界對“初中科學 實驗教學”的學術關注度整體呈現增加趨勢。
(二)文獻分析的基本思路。由于文獻數量較多,研究時重點研讀相關碩士學位論文、核心期刊及學術界知名作者的文獻。主要從實驗教學概念的界定、研究的意義、內容及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梳理,重點關注研究中仍存在的、尚未被廣泛關注的問題。通過對上述重點文獻的研究,梳理了以下幾條研究成果:一是關于實驗教學的基本認識,包括概念界定和基本內涵的認識。二是實驗教學的重要作用。三是實驗教學研究的經驗。
二、預習教學,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意識
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意識,將會決定課堂是否高效化,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己的傳統思想,能夠根據學生學習的認知水平上,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自己的教學針對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這樣才能更好地利于教師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預習環節作為新課程的開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認知需要上,實施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預習質量,使得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這樣不僅利于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知道那些知識,對于那些知識認知比較疑惑,進而更好地提高自己課堂教學針對性,也促使學生根據自己需要上,集中注意力突破自己的疑惑點,從而為好課的產生奠定一個良好開始。例如,在預習《生物與非生物》一課的內容上,為了提高學生的預習質量,保證課堂教與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可以通過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的激發,這樣將會更好地保證學生的預習質量。那么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個比賽活動,以教師設計的預習清單任務為主,然后學生選擇不同的清單任務,開展自己的預習工作,并且各自繪制的思維導圖預習成果,在課堂中向師生進行分享,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成果作品,進行有效指導和點評,并且能夠肯定不同學生的學習付出,循環往復下,不僅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意識,還能夠保證學生的預習質量,更好地為課堂的實效化教學效果產生奠定一個基礎。
三、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理解能力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學習動力,那么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提高自己教學的針對性,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奮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推動學生發現課程的知識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信息技術集合聲光影像為一體的教學工具,有著直觀性、形象化、立體化、豐富化的教學表現,能夠將傳統靜態化知識、抽象化知識以及教師口述無法直接表達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上,有效轉變為可視化的教學畫面,這樣的表現過程,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度,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為高效教學奠定一個基礎。例如,在教學《科學并不神秘》一課的內容上,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促使學生發現科學知識的魅力,提高自己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上,將自己教學過程中無法直觀展示的難點知識,或者對于學生無法理解的抽象化現象,通過信息技術課件的制作上,為學生直觀展示出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度,也加強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理解性,從而為實效化教學過程實現打下扎實的教學基礎。
四、小組合作,提高學生自覺學習意識
自覺學習意識,作為學生必要學習要素,因為只有學生自覺性學習,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積累大量的學習經驗,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保證自己學習質量具備穩定性提高。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思維有著塑造性和促進性教育作用。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自覺學習意識的喚醒,能夠立足以學生為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穎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有效學習質量,保證課堂可持續高效化。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引導和學生為學習主導的開展形式,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科學探究、合作能力、交際能力及其他社會性能力有著關鍵性推動作用,循環往復下,將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從而真正實現促進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應有的提高。例如,在教學《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的內容上,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突破課程知識的重點、難點,進而實現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教學目標。那么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步了解課程后,為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探究性活動,通過教師布置相關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根據自己已知經驗和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解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自覺學習意識的形成,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保證學生的有效學習質量提高。
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不可能通過某一次實驗就得到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往往需要一個長期的實驗教學過程才能形成較為成熟的個體能力。另外,某一門課程的實驗教學針對的能力通常只有一種,或說更為側重某一種能力。物理實驗側重操作的綜合能力,化學實驗更關注觀察和分析能力,生物實驗以培養觀察能力為主。因此充分把握每一門課程培養的能力類型,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課時,這是實驗教學育人功能發揮作用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7]中小學實驗室規程[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0,26(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