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香芬
【摘要】基于“悅澤教育”理念下如何創建“悅澤班集體”?本文闡述教師要從悅納每個學生和學生的一切出發,采取調整能心態,悅納每個學生;投其所好,掀開規范訓練的序幕;特色獎勵,譜寫有效教育的篇章;得力的班干隊伍,開啟有序管理的新樂章等四方面策略加快悅澤班集體的形成,進而引領學生們順利地進入全面發展的正軌。
【關鍵詞】“悅澤教育”理念;悅澤班集體;形成策略
廣州市南沙區金洲小學(以下簡稱“金洲小學”)打造“悅澤教育”特色,其中,“悅澤班集體”的創建評價則為悅澤教育文化落實的一大舉措,全校成員積極投入實踐,探索高效優質的“悅澤班集體”的構建。筆者結合自己所帶的五年級(6)班創建“悅澤班集體”實踐為例,闡述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調整心態,悅納每個學生
每當學校文明班、“悅澤班”評比的時候常常聽到班主任們抱怨:班上問題太多了,天天因各種原因扣分……現在的學生太難管教了。對此說法,筆者不能完全認同。有這樣一個故事:同一個囚室,同一個窗口,樂觀的人從這里看到了藍天白云,悲觀的人看到的卻是高墻鐵網。半年后,后者因抑郁而死在牢中,前者卻因積極的心態堅強地活了下來,直到獲救。故事雖小,但意義不小,它昭示我們:心態決定一切。所以,教師的當務之急不是抱怨糟糕的現狀,而是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悅納每個學生和學生的一切,把精力放在方法上,想方設法找到適合不同的教育方法,盡快形成良好的班風。
二、投其所好,掀開規范訓練的序幕
1.游戲體驗
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作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天性,把枯燥的語言訓練轉化成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體驗規則,形成規范。
課堂上,筆者會經常跟學生玩“大小聲”的游戲:學生個人朗讀或單獨回答時,教師就故意小聲說,讓學生大膽、大方、大聲地發言。相反,學生在齊讀或齊答時,教師就提高音量,讓學生輕聲回應,以免個別好表現的學生大吵大鬧擾亂正常的秩序。學生一聽玩游戲便來勁,聽得可專心了。
針對部分學生朗讀英語課文時只是跟著大家張開嘴巴讀,但不知自己讀的是什么的問題,特別利用課前幾分鐘開展“stop here”游戲進行朗讀練習,當聽到“stop here”口令是馬上停下來,指名說出最后一句的中文。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的讀書質量明顯提高。
2.音樂熏陶
和諧優美的音樂使人心情平靜,達到一種安然寧靜的境界。于是,筆者就讓音樂來幫忙管理紀律。針對每天早上和下午學生進入課室后無所事事而吵鬧的現象,根據學生如果手上有事做,嘴上就能相對安靜的特點,筆者每天安排一個值日班長指引學生們早上和下午進教室后,結合每月班級教育主題播放適合的音樂,如,每年的10月結合感恩教育主題,播放手語操《聽我說謝謝你》等,讓學生在音樂的引領下安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來,模仿邊做手語操邊唱,唱完后自覺地擺放好課本、學習用具等,月復一月不斷地訓練。漸漸地,學生熟悉了音樂營造的氛圍。音樂一起,即使筆者一言不發,學生也知道該干什么了。
三、特色獎懲,譜寫有效教育的篇章
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獎罰并用,給學生獎勵懲罰就相當于給小樹澆水施肥和修枝除蟲一樣,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譜寫有效教育的新篇章。
1.花樣獎勵
李鎮西主編的《教育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人都有尊嚴,都希望自己被別人尊重并承認任何一個人,當聽到別人真誠而不是虛偽地贊美時,絕對是很開心的, 并且信心大增。”筆者根據學生不同表現設置不同的獎項,分別按周、按月和按學期發放,如“每周一獎”,連續一周堂聽或練習,有錯改好,找教師或組長檢查并過關的有“乖乖獎”;“每月一獎”,連續一月堂聽100分,有“100乖獎”;“每學期一獎”,上課認真聽講,每天按時上交作業,按時改正練習,按時找教師或組長檢查過關,沒有任何不良記錄的有 “Super star”獎;還有期末考試成績達90分以上的有“學習之星”獎等。
2.特色懲戒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規矩,必須有不合規矩后的懲戒,就要讓學生為自己做錯的事或沒有遵守的規矩承擔責任。小學生的是非觀、對錯觀還不明確,有時候他們違反了紀律,還不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作為教師有必要對其施以適度的懲戒,讓其覺悟,如,筆者使用“營養套餐”和“特色反思”很好地端正了“問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所謂的“營養套餐”是特別針對不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現象而設立的,其實就是用“獎勵(臨摹《課堂專用字帖》)”代替“罰抄”,這樣既在一定程度上端正了不完成作業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又規范了他們的書寫,更重要的是讓這樣的學生也有機會獲得“獎勵”,比起一般意義上的“罰抄”更有意義;所謂“特色反思”是針對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學生而言的,如,“沒戴紅領巾反思”“沒規整穿校服反思”和“遲到反思”等,用“反思”代替“檢討”,讓學生們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從反思中知道自己該如何做好。
以上種種獎勵辦法,特別是“營養套餐”和“特色反思”方法,在家長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學生寫完反思,要家長簽名確認,然后筆者寫上評語和激勵的話),效果良好。
四、得力的班干隊伍,開啟有序管理的新樂章
班級工作可謂千頭萬緒,對于小學的班主任而言猶如“百上加斤”。管理班級單靠班主任一人是既辛苦又效果不好的,若能讓習慣好、能力強的學生參與管理,情形會大不一樣。筆者引入競選機制,根據平時課內外的觀察,挑出五個責任心強、有膽量的學生當值日班長,輪流管理早午讀和其它重大事務。而其他各種名目的班干(學習委員、體育委員、勞動委員、生活委員、衛生委員、作業登記委員、電腦平臺委員等),就通過自薦競選、民主投票和教師評價的方式競爭上崗,每個學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好表現獲得當班干的機會,讓大多數學生都能過一把“官癮”。這一舉措便成為筆者調控班級紀律的又一法寶,開啟了有序管理的新樂章。
五、榜樣示范以靜制動,加快形成良好班風
法國作家盧梭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別人以任何東西。”事實證明:榜樣要是來自于學生身邊的具體、可感、可觸的人或事時,其激勵的作用就可達到最大化。現在的小學有部分教師使用“麥”上課,企圖把學生的吵鬧聲壓下去。開始效果是有的,但學生習以為常后,即使把“麥”的音量調至極限,學生依舊令人鬧心。此舉不僅與“讓學生聽進去”的初衷背道而馳,還會給學生正在發育的耳朵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根據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筆者時時處處事事做好表率,時時刻刻注意傾聽學生的心聲。能用眼神和手勢交流解決的問題絕不用語言,能輕聲細語解決的問題絕不大聲。此外,筆者經常通過家長會、校訊通、Q群等渠道宣揚“靜能生慧”,要求家長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耐心地聽學生說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在親子活動中和學生交談彼此的感受,并在交談時盡量輕聲細語等。如此堅持一個多月就能看到效果:課堂上吵鬧的亂象日漸減少。
總之,良好的班風班貌的“悅澤班集體”的形成,是需經過教師長期耐心細致地教育和嚴格科學地訓練逐步形成的,同時也是金洲小學打造“悅澤教育”的特色體現。
參考文獻:
[1]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鎮西.教育的力量[M].青島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