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然 劉世苓



【摘要】史為鏡,學史可明志。小學生黨史教育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對珠三角洲發達地區5614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黨史教育存在課程開展不均衡、教育方式單一、內容零散、重知識輕情感等問題。對此,筆者提出整體推進、看—游—講—玩—賽逐層遞進、內容適切、情感促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黨史教育;調查;策略;小學生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奠基時期。黨史教育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在小學教育階段十分重要,意義深遠。“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如何在學校開展政治性強、理論性強、背景與小學生的生活差距比較大的黨史教育,修好黨史課,提升小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是許多小學面臨的共同問題。通過對小學生進行黨史教育現狀調查,找出存在問題,遵循小學生學習的內在規律,基于小學生視角開展黨史教育,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提高黨史教育的實效。
一、小學黨史教育實施現狀分析
目前,在小學生中開展黨史教育學習的狀況如何呢?我們從黨史教育的內容、形式、實施主體、效果等對廣州市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訪談,采用自編的小學生黨史學習情況調查問卷選取珠三角洲發達地區的學校對小學生進行黨史教育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小學生黨史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建議,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5702份,其中有效問卷5614份,有效率98%,調查結果如下:
(一)黨史教育進課程情況
由圖1可知,受調查學校黨史教育開課率普遍較高,其中,小學四至六年級、城市學校及公辦學校黨史教育開課率均達到90%以上,表明黨史教育在學校尤其是在城市學校及公辦學校中受到廣泛重視。但是,由圖1.1、1.2、1.3可見,黨史教育的開課率在年段、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存在不均衡。1-6年級的黨史教育開課率均沒有達到100%,黨史教育還沒有在1-6年級形成全覆蓋。年段越低,開課率越低。低年段的黨史教育尤其是一年級的黨史教育有待加強。農村學校開課率比城市學校低7%,民辦學校的開課率比公辦學校低4%,這說明農村學校和民辦學校需要進一步提高黨史教育開課率,以滿足更多學生的黨史學習需求。
(二)黨史教育的實施方式
由圖2可知,目前學校開展的黨史教育以校內教育和常態教育為主,具體表現為學科教學、專題活動、班會、少先隊活動和升旗儀式開展黨史教育均在60%以上。學科教學是主陣地,高達72.53%。參觀教育基地與比賽進行得相對較少,分別為39.58%和41.54%。參觀教育基地與比賽是學校非常態工作方式。教育基地一般離學校有一定距離,學校組織小學生集體參觀活動本屬不易,現在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避免人群聚集,更不會組織集體參觀教育基地。比賽牽涉到制訂內容和比賽規則、組織管理、邀請評委、參賽人員資格、經費等一系列情況,牽涉面廣,時間長。因此,目前學校對于黨史教育的比賽開展不多。
(三)黨史教育的情感認同
1.黨史教育實施主體的情感認同
由圖3可知,學生喜歡的實施主體與實際開展教育的實施主體具有相關性,平時開展黨史教育活動多的教育者更容易受到小學生的喜歡,如班主任、父母和科任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受歡迎程度(79.71%)是位居第二父母(26%)的3倍,遠遠領先于其他人員,說明班主任是對小學生進行黨史教育的“最重要他人”。究其原因,一是班主任是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親其師,信其道”。二是不少黨史教育是通過語文、《道德與法治》學科、班會、少先隊活動開展,而在小學,班主任一般都身兼數職:語文教師、道法教師、少先隊輔導員。父母和祖輩(合計67.97%)經常向學生進行黨史教育,說明家校合力學生的教育,家長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不斷增強。在這次調查中有一個數據值得思考:在實際開展黨史教育的實施主體中,校長、書記占47.36%,但是在學生喜歡的實施主體中占17.97%,且實際和喜歡差距是在11類主體中最大的,達到29.39%,高于第二差距大的主任(23.34%)6%。說明校長、書記面向小學生講黨課,不受小學生歡迎。因為校長、書記不是小學生在學校內最熟悉的人,而且他們深入課堂、和小學生情感交流的時間遠比班主任、學科教師少,加上忙于行政管理,對教育教學鉆研不深,導致講黨課的質量不如一線教師。
2.黨史教育內容的情感認同
由圖4可知,學生更喜歡接受發展歷程與英雄事跡的教育,希望了解黨的發展歷史,感受英雄人物所帶來的精神力量。這與訪談小學生和教師的結果相同。學生喜歡黨的發展歷程,說明小學生是線性思維,適合以時間軸按照黨的創建和發展歷程講述黨史。杰出人物的英雄事跡受學生歡迎,是因為英雄事跡包含具體的人物形象和事跡,形象生動,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加上課文有不少描寫杰出人物事跡的故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十六年前的回憶》,教育素材比較豐富,學生接觸比較多,因而對杰出人物的事跡感興趣。
3.黨史教育的價值認同
(備注:1—擴大知識面;2—激發學習興趣;3—體會到生活來之不易;4—更加深刻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含義;5—加深理解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6—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成就,更加熱愛祖國;7—感受到黨的艱辛歷程、巨大變化,更加熱愛黨;8—更加堅定報效祖國的決心;9—增加學習負擔)
由圖5可知,小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認同度較高,達到了黨史教育的目的。78.08%的學生認為學習黨史可以擴大知識面,58.71%的學生認為學習黨史可以激發興趣。這說明黨史教育不分年齡大小,只要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小學生中開展黨史教育同樣富有成效。知識和情感具有相關性,越了解黨史知識,越能激發愛黨愛國情懷;同樣,對黨越熱愛,越想學習黨史知識。有的學校和教師認為,學習黨史會增加學生負擔;黨史內容枯燥,學生不喜歡;小學生年齡小,不理解黨史的意義,學習黨史沒有什么效果,白白浪費時間,因此,他們不開展黨史教育或者被動開展黨史教育。從調查數據看,這些看法不符合小學生實際。
2.游一游。小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帶領下實地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地標,開展情境式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地標集中體現了黨的發展歷程和光輝歷史,小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通過觀看真實豐富的實物、聆聽專業細致的講解,情感受到感染,教育效果會更深刻長久。目前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有的教育基地不對外開放,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云游教育基地。
3.講一講。以講故事的形式學習黨史,將晦澀難懂的黨史轉化成小學生“能夠理解并且產生興趣的簡短小故事”,通過“講(聽)故事——明道理——談感悟——重體驗”的過程加深對黨史的認識。黨史故事的講述者是多元的,可以是老師、家長、社區人士、校外輔導員等成人;也可以是小學生。倡導小學生講故事,小學生既是黨史教育的學習者,也是黨史教育的參與者、實踐者、傳播者、推動者。
4.玩一玩。游戲具有趣味性強、令人興奮和具有挑戰性等特點,玩游戲符合小學生的天性。通過設計一些適合小學生玩的黨史教育小游戲,培養學生對黨史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未知問題的強烈好奇心,讓黨史知識變得好學有趣。
5.賽一賽。采用比賽法激發小學生的好勝心學習黨史。如果小學生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對多次重復學習的內容覺得枯燥, 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下降,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通過比賽競爭,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比賽可以分個人比賽和小組比賽,形式不拘一格,任何黨史教育內容、黨史教育活動都可以用競賽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強化黨史內容的適切性
小學生學習黨史教育在內容安排上要整體規劃,有序實施,分步推進。根據小學生不同學段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生活實際、知識基礎、興趣愛好等選擇和設計黨史教育內容、要求和學習方式,做到系列化、進階性,強化內容適切性意識。低年級學生適合學習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故事;中年級學生適合學習重大紀念日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的由來;高年級學生適合學習重大歷史事件和重大成就,認識關鍵事件的重要意義,為在初中階段學習黨史提高思想認同打下基礎。
(四)激發黨史教育實施主體的情感性
教育是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間的情感交流的過程。黨史教育是不僅是對黨的認知教育,更是對黨的情感教育。因此,要激發黨史教育的實施主體的情感,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通過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和發展學生對黨的熱愛之情。
作為黨史教育的主要實施主體——班主任和家長,是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影響小學生“三觀”的“最重要他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在全員培訓黨史的基礎上要增強對班主任和家長的培訓,不僅要增加黨史內容的培訓,還要增加情感性的培訓:加強對黨的認同感,激發對黨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黨史教育中讓班主任和家長用自身愛黨愛國的情懷感染學生,成為小學生接受黨史教育的正確引路人。班主任要用好教育部編寫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和學生一起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共融共成長。提倡家長和學生一起學習“學習強國”里“黨史”專欄內容、打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地標、看黨史視頻、讀黨史書籍等。從層級管理角度和小學生喜歡的實施主體角度來看,校長、書記更適合對教師、家長講黨課;如果校長、書記一定要直接對小學生開展黨史教育,要蹲下身子聆聽學生的建議,采取學生喜歡的方式,通俗易懂講課。
黨史教育連接著過去、現在與未來。學校要勇于面對新機遇新挑戰,主動順應時代要求,基于小學生視角大力推進黨史教育方式變革,做有溫度、有故事、有情懷的黨史教育,引導小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勇擔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4-17.
[2]崔保師.以科學精神治學興校[J].教育家,2021(9):6-8.
[3]袁帥,宋美亞.中小學黨史教育應強化六種意識[J].基礎教育課程,2021(13):31-36.
[4]董紅娟,謝志昆.3D可視化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3):60-63.
[5]張京華.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58-60.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