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新
【摘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規定要求,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尤為重要。在語文主題學習課題研究中,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標準個性化、評價方式多樣化和評價過程留痕化,構建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海量閱讀,促進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體系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規定要求,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尤為重要。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評價體系,課外閱讀還是寸步難行。筆者在語文主題學習課題研究中,從課外閱讀評價的主體、內容、標準、方式和過程等方面入手,在小學生課外閱讀評價體系的建立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收到一定成效。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語文主題學習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中,我們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到課外閱讀的評價中,做到評價主體多元化。
1.學生自評。學生自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評價活動,對照教學目標,發現和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讀書任務和數量等方面評價自己,加強自我反思監督。
2.同桌互評。相互評價是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的重要方面。我們圍繞“語文主題叢書”設置內容,要求學生一周內完成自讀任務。周一午讀時,同桌相互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取長補短,讓學生相互認同評價結果,激發學生課外閱讀怕積極性、主動性。
3.教師點評。教師主要從學生的讀書態度、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點評,點評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抓住其閃光點,給予鼓勵性或指導性的評價語言,激勵學生筑牢讀書自信心,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熱情。
4.家長點贊。我們在課題研究中,讓低學段學生每周日向家長匯報本周讀書情況,并與家長共讀一本書,拍成視頻,供全班學生或家長借鑒學習。家長們面對一個個精彩的讀書視頻,紛紛點贊稱好。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進一步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二、評價內容多維化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改變了過去偏重知識與技能的評價,注重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因此,在對學生評價時就要綜合評價學生平日的各種讀書表現,如,“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知識掌握、技能培養、情意發展、身心健康、特長發展”等多個方面。如,在2015年、2019年舉行的《語文主題叢書》知識問答競賽上,我們競賽的內容是《語文主題叢書》1-4冊的文章。我們檢測的內容除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時間、重要的細節、經典的語言等外,還增加“聽、說、讀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標準個性化
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因此,課外閱讀評價標準要有個性化,既能體現大多數學生的發展需求,又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此,我們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星級評價制”和“課外讀書情況評價表”等個性化標準。低年級的量化指標切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容易操作,激勵性大。中高年級的評價指標較細,分別從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等級及分值、最后評價得分四個方面進行夯實評價機制,體現對中高年級學生讀書的高標準與嚴要求,真正把讀書活動落到實處。
四、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依托校內讀書節活動,切實改進評價方式,實現評價方式、手段、工具的多樣化。
1.活動促評。在課外閱讀評價中引進競爭機制,學生在激烈而又友好的活動中,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體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如,每年一屆的讀書節活動,通過開展“親子誦讀”“成語接龍”“講經典故事”、評選“悅讀小標兵”“讀書小博士”“書香班級”等活動,激勵更多學生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中。
2.成果展評。僅用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不夠,我們還要以年級為單位定期展覽學生讀書成果,讓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例如,“優秀讀書筆記”展覽:要求學生每次閱讀完一篇文章,摘錄一些印象最深的語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抄寫下來,或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批注,也可以配畫的方式形象地表現出來。各班評出最佳作品張貼在年級專欄展覽,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借鑒學習、交流進步。
3.星級考評。為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再逐步加大力度,讓學生“拾級而上”最終達到“巔峰”。我們課題組采用“背誦之星”考級評價,激發學生背誦古詩。我們先把《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背誦,然后到各讀書小組長處背誦,背出10首古詩為一星級,20首為二星級,以此類推。教師也可隨機抽查最高星級者。每位學生以最高星級為標準,頒發考級證書。同時,我們還在試驗班推出默寫星級考核,其定級同背通的定級法一致。通過星級考評,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背通古詩的動力,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古詩閱讀量的提高。
五、評價過程留痕化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將評價活動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注重把日常評價、階段性評價與期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收集學生課外閱讀過程的“痕跡”:一是圈點批注,對于重點、難點、疑點之處用自己熟悉的符號進行圈點勾畫,必要時進行注釋和旁批;二是讀書筆記,能夠對文本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和整理;三是讀后感,閱讀文本過后能夠有自己獨特新穎的感受,形成書面的文字,加深自己的印象。對于學生閱讀留痕資料,教師根據評價標準提出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促使學生進一步發展。
責任編輯? 胡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