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程
《禮記》上有寫:“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幼兒園是幼兒學習、了解世界的起點,教師在其中扮演著榜樣的角色。在這么重要的一個地方,假如筆者去管理幼兒園,那么筆者要管理什么?怎樣去管理?筆者還要學習什么?于是,筆者選擇了博實樂教育集團旗下的幼兒園進行實踐——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幼兒園。
這是一所享有“中國百佳幼兒園”榮譽稱號的省一級幼兒園,位居風景秀麗的增城區鳳凰山下,辦園規模為49個教學班,可容納1470名幼兒,占地面積18447m2。目前,幼兒園現有40個教學班級,1258名幼兒、190名教職工。有著E字形的園內設計,戶外活動場地寬闊;也有供幼兒探索學習的音樂、美工、科學啟蒙、圖書閱覽、綜合游戲室,玩沙池、游泳池等所有的功能室和設備設施。在筆者看來,每一個公司或者組織都有他們獨特的管理模式,而在這樣一所規模頗大的幼兒園里,有許多方面值得筆者思考。比如,園長是如何管理員工的呢?教師是如何管理學生的呢?俗話說:“看過、聽過容易忘記,只有做過才能記憶深刻。”筆者就從看、聽、做來開始實習之旅。
一、看——每一個角落的環境創設都在潛移默化中弘揚著文化
走進幼兒園,最吸引筆者的是教師們自己用泡木雕刻的藝術作品《母與子》和辦園理念:“做本真教育 育幸福兒童”,不僅美觀,更是啟筆者深思:什么是本,什么是真,怎樣才能做到育幸福兒童?視覺和聽覺在感官中悄悄先入為主:優美動聽的圓舞曲、交響樂讓筆者感到耳目一新,幼兒們在音樂的氛圍中可以自主選擇區域活動,如,去西餐吧學習進餐禮儀,去花藝區創作藝術小花籃,去戲曲舞臺體驗京劇的變臉,彩臉、耍花槍、剪紙、造紙、刺繡……每個區域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就像是一個文化長廊里,既有幼兒們操作的空間,又為幼兒們預留了展覽其操作后的杰作。每個幼兒都在區角里專注地忙碌著一件件教師為她們準備的小工作。只有在和筆者對視時會甜甜地一聲問候:“哥哥好!”這讓筆者忍不住想參與到他們的游戲中。不知不覺中,筆者被這里浸潤式的文化環境、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所吸引。這里的每一角落都在傳遞著一種文化,讓筆者忍不住想呆在這里。這是不是筆者潛意識中對這份職業的歸屬感呢?可能這就是浸潤式環境的魅力吧。
二、聽——每一次微小的嘗試都匯聚成自我革新的力量
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才能立本求真,這是筆者在既環境熏陶之后的第一個思考。什么是本?什么是真?立本:以人為本,人盡其才;以園為本,文化育人;以國為本,文化傳承。求真:教人求真,學做真人。這也許就是從筆者小到大境界的轉變吧。
筆者有幸參與了該園民主管理之一的制度與措施的制定,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大環境下,大家一起商討了疫情防控家園共育的措施,一起修訂家長委員制度,遵守園內轉發的各級防控措施。在參與的過程中,筆者明白了自己的工作職責以及與他人合作的工作流程。制度的實施得到了家長和教師們的理解與支持,大家齊心協力,以主人翁精神齊策劃,共實施,齊心協力抗擊疫情。如,教師們整理家長們上報的行程碼、詳細的工作和家庭住址,每天和家長溝通,以不同的形式反饋幼兒們在園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常常工作到深夜,但沒有一位教師說辛苦和累。幼兒園以學術為中心,成立了興趣沙龍教研組,她們常常為幼兒們準備活動方案,與各層級干部、社會人士協調,順利圓滿地完成各項活動,受到家長和教師們的一致好評。如,社會實踐活動、藝術周活動、節日節氣慶祝活動、教師才藝秀、教學技能比武等,涌現出了一批有創意、樂奉獻的管理人才。通過各類讀書活動、研討、征文活動、比賽、考核評比等方式提高保教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也為幼兒園多元化管理挖掘人才,給每個教師發展提供舞臺。筆者想,管理的核心應該就是文化育人。
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體系中,吸收新思想、注重風格與智慧,成立沙龍式工作坊管理模式,創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文化建設等各類工作,為拓展教育途徑提供有力的保障。這也許就是“大先生從小我到大我”的寫照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示以美好,授以希望”,德之大也。
三、做——每一門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都在傳承著理想與智慧
“專心立德樹人,追尋教育本真”,這是筆者參加園本教研培訓時總結出的心得體會。以高品質的“雅”課程,以熏陶式的“潤”教育,來實現無痕育人。以幼兒民族文化教育為切入點,進行“雅潤”育人課程的實踐。
(一)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浸潤著幼兒處于課程的最中心
該園從四雅(雅韻:高雅藝術,雅文: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雅動:民間體育游戲,雅食:嶺南飲食文化)建構了主題整合的“雅潤”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打破了各學科領域之間的界限,使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融通。從人的成長角度設置核心素養培養路徑;從教與學的角度設置課程實施路徑,以傳統文化教育為切入點,重幼兒學習的經驗獲得,強調關注教學與幼兒德行發展的內在關系,是踐行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養成和踐行無痕育人理念的關鍵。如,雅食主題課程貫徹“做中學”的教育思想開展幼兒感興趣的烹飪活動,通過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解食物的制作過程為主,創新多彩的烹飪活動,逐步培養幼兒學會生活、珍惜糧食、懂得感恩的良好習慣和品德,在活動體驗中體會生活與學習的樂趣。
(二)多元化的育人路徑熏陶著幼兒樂于自主學習
溫馨儒雅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是雅走進課堂的一種途徑。該園從“環境、課堂、活動、材料”四個維度解決了育人路徑的問題。破解課程碎片化,從物理和人文環境的層面創設熏陶式育人氛圍,在豐富的活動體驗中,不是強迫幼兒去完成某種技能技巧的機械、單調訓練,破壞幼兒的學習興趣,而是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充分體現創新性和實踐性。如,雅文所指的二十四節氣已經被世界認可,該園將從多角度、多元化、多人次的方式開展活動。注重生活教育,把節日文化活動、中國傳統節氣活動、生活禮儀、生活能力、生活習慣融入到隨機教育中,如,春分主題活動:大班開展“放飛風箏”、中班“趣味民俗——豎蛋”活動,激發幼兒們不斷探索新鮮事物的渴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如,園本體育游戲以“適合幼兒、器材新穎、形式多樣、高效鍛煉”為基本點,從形式上、方法上、專業上進行創新,在體能活動組織過程中,以大循環式自主體育游戲的組織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民間體育游戲、現代體育游戲(舞龍舞獅、百變竹梯、花樣跳繩、籃球寶貝、穿越隧道)等,鍛煉幼兒的力量持久性,靈敏性、協調性。同時,感受中華五千年來各族人民對生活的向往和自強不息的自我鍛煉。這對于幼兒在審美情趣、感受、表現和創造能力、文化品格和科學態度等方面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意義。
四、行——每一次的學習與實踐結合都在激發筆者對教育管理的思考
近一周的實踐,筆者理解了管理好一所學校或者幼兒園,其一,不僅只是簡單的“人、事、物”的問題,其核心是如何將“人、事、物”的安排結合教育的根本(教育理念、文化特色、活動實施、家校或家園合作等)進行有效的安排,充分挖掘團隊的潛能,開展教育教學的各項活動,以點帶面地輻射到千萬個家庭。
其二,團隊的文化,齊心協力的士氣,是一個單位前進步伐的靈魂。在實踐的過程中,每天浸潤式地學習,教師們全心全意為單位付出,為園內的幼兒們付出,想幼兒之所想,想家長之所需,耳熏目染地感染著筆者,引領著筆者,給了筆者對一份職業的了解,更是給了筆者在人生道路上的認識。
其三,每一個職業都有其專業性,如何將這份職業做到精益求精,除了會規劃、會安排,還需要有一份不斷學習的精神,將專業學精通才是本職工作的基礎。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