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誠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提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學習思辨性閱讀和表達,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認清事物的本質,辨別是非、善惡、美丑,提高理性思維水平。該任務群是落實“思維發展與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其學習內容和落實途徑主要在閱讀與表達。筆者針對該任務群視域下的單元寫作教學,以統編新版必修上冊第六單元寫作指導“議論要有針對性”為例,圍繞如何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一具體角度,略陳拙見。
一、整合閱讀資源,品析思辨之道
語文新課標在闡述“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時,提出了三條學習目標與內容:第一條圍繞思辨閱讀展開,提出“分析質疑,多元解讀,培養思辨能力”;第二、第三條圍繞思辨寫作展開,提出“學習表達和闡發自己的觀點,圍繞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和辯論”。同時,在教學提示中提出,“閱讀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學習用口頭與書面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駁斥錯誤的觀點”。由此可見,語文新課標強調思辨讀寫的深度結合,思辨閱讀是學生品析思辨規律、學習思辨寫作知識的最有效且最主要的途徑。
統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學習之道”,寫作主題是“議論要有針對性”,“針對性”首先要求學生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現象等,提出有針對性的觀點與主張,然后再展開有針對性的論證和說理等。該單元包含的篇目有《師說》《反對黨八股(節選)》《拿來主義》等,這些都屬于駁論文,都針對現實問題發表議論,往往先批判錯誤,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張。在帶領學生進行思辨閱讀時,我們可以結合這一共性特征,設置學習任務單(見下表),帶領學生感受思辨之趣,品析思辨之道。
學生在基于學習任務單展開深度閱讀后,初步形成一個共識:駁論文的論點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源自特定的現象、問題,是對該現象、問題的錯誤觀點或做法進行本質分析后提煉而來。這一認知為學生在寫作中嘗試提煉出有針對性的觀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明確思辨路徑,搭建思維支架
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寫作時只是進行簡單絕對的思維判斷,不會聚焦核心問題進行邏輯辯證思考。教師在教學中也只是空洞強調思辨,沒有提供可操作性的技術指導。而“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要求“注重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引導,注意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因此,議論文寫作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理性思維為前提,且要將抽象、模糊的理性思維借助支架來具體化、路徑化。
以“議論要有針對性”為例,議論文觀點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判斷、分析的復雜思辨過程,我們要將這一復雜思辨過程簡單化、路徑化。具體到駁論文,可以為學生搭建如下思維支架:先審讀材料、觀照現實,提出材料及現實中呈現的錯誤觀點或做法,并對這些錯誤進行歸類,分析其背后的本質,最后提出針對性觀點。
該單元的寫作任務主要是針對當下學習中的某些問題,完成《“勸學”新說》。我們可以按照思維支架,帶領學生解讀材料,列舉并歸類出當下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聚焦某個具體問題,分析其背后的本質,提出針對性的觀點。實踐證明,這一支架按照列舉現象、分析本質、提出觀點的邏輯順序來搭建,有利于學生聚焦核心問題,提出針對性觀點;也有利于在行文時既做到中心集中、目的明確,又批駁錯誤觀點做法,展現理性思維。
三、強化語言運用,發展思辨思維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過程得以實現的”。這些旨在強調我們要以實踐為抓手,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運用中活用思維支架,發展思辨思維。在單元寫作教學中,我們可以開展基于閱讀篇目深度探究的微寫作、基于單元寫作主題的任務寫作。
(一)挖掘教材資源,開展微寫作
微寫作具有篇幅短小精悍、形式靈活、角度多樣的特點,學生可以以任一角度為切口展開思考、提出觀點。在寫作教學中,基于統編教材單元讀寫深度結合的特點,我們可以挖掘該單元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批駁錯誤觀點,提出自己針對性的觀點,并進行微寫作。
1.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對外來文化持堅決“拿來”的態度,而今,我們周邊也存在很多外來文化,如,圣誕等西方節日文化、肯德基等快餐文化、美劇街舞等娛樂文化、星座卡牌等占卜文化。有人認為,這些外來文化嚴重沖擊了本土文化,應該堅決拒絕。對此,你持什么觀點?
2.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現今人們也說:“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寫作業,母慈子孝,歲月靜好;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嗷嗷喊叫。對此,你怎么看?
……
這些微寫作主題都是基于課堂閱讀教學自然生成,目標清晰,內容明確,既引導學生深度解讀閱讀篇目,又針對提煉觀點這一寫作教學內容進行了課堂專練,有利于激發思維活力、擴大思維空間,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二)基于寫作主題,開展任務寫作
統編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寫作主題,我們可以在寫作主題的統領下,指導學生開展任務寫作。一方面,開展基于單元學習任務的寫作,教材單元學習任務的最后一個任務往往是引導學生借鑒單元選文的寫法圍繞寫作主題進行寫作實踐,并提供了具體的寫作指導。學生基于單元學習任務、寫作指導,提出有針對性的觀點,完成特定情境、主題明確、結構完整、思路清晰的寫作任務。另一方面,進行拓展延伸式寫作,如,在進行“議論要有針對性”寫作教學中,可以拓寬寫作內容,以反駁某學生的“語文學習無用論”為寫作任務,進行拓展寫作。通過實踐運用,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探究、表達交流,獲得寫作經驗,提升寫作能力。
[本文系中山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統編教材中的寫作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編號:Z2020009)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