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莉莉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在新的觀念指導下,為小學生建立一個更好、更有趣、更生動的美術課堂,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努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使學生成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核心,激發學生興趣,塑造學生的學識,逐步開展美術教育,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美術基礎。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教學策略
美術教師要在激發學生對美術興趣的基礎上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開展一些趣味的實踐活動,新課改明確提出教師要以學生善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指導和互動交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通過思考的方式理解美術課程的內涵,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只有感受到繪畫學習的樂趣,學生才能掌握美術知識,提高鑒賞能力,體會到美術的風采,養成美術學習的優良習慣,本文就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
教師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帶給學生設計靈感,讓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自我學習能力。上課時,學生一有設計靈感便會主動與教師互動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產生教師學生之間的交流,完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基礎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商品擺在講臺上,解讀美術繪畫相關的常見問題,學生逐漸提高對繪畫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繪畫成績評分,整堂課教師缺乏學生合理的互動交流。然而,這種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卻嚴重地抹殺了學生們的美術天賦。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體系上的不足,學習方法上的不科學,并能夠根據互動交流中學生的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與教學流程,合作學習教學最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核心理念,為學生掌握知識而展開,使學生逐漸掌握知識的實質和內涵,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動物的花衣裳》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們一同進行討論,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時引導、激發學生迅速進入文藝創作主題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帶來的希望和溫暖,讓學生在此互動交流過程中,慢慢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多開展創新性的美術實踐活動
實踐教學是指與小學美術教學密切相關的各方面的實踐訓練活動,它把綜合知識所具備的相互關系、美術學習內容與其他教學方法的教學內容合理地結合起來,綜合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合理地激發學生的美術興趣;具體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協調各方,使教學內容多樣化,選擇適合于學生的美術實踐活動內容。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教師在實際選擇時,不僅要注意到學生的年齡認知能力特征,還要考慮到教學具體標準和環境牽制因素,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活動的可操作性。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踐活動,親身感受,才能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比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多彩的夢》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趣味的實踐活動,教師能讓學生集中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自己的設計構思,讓其他同學評頭論足,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能引導學生學習折紙等,提高動手、實踐等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愛好出發考慮,讓學生體驗玩畫的過程,讓學生親手動手,嘗試探索各種問題,享受學習美術的樂趣,獲得成功,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美術作品,展示自己的美術,在分享中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修養,增加自己的美術學習方法。
三、將教學和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
小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興趣有密切關系,積極的情感會使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情況,選擇他們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引導他們學習繪畫。課堂氣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說明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恰當的教學場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課堂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因此,要激發學生的求真熱情,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通過科教頻道、歷史博物館展品、歷史典故等渠道導入美術教學情景。把新課和課堂教學內容適當地結合在一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產生更加生動有趣的美術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家鄉的橋和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觀察他們所喜愛的動畫作品中的橋和塔,并讓他們進行繪畫,這種實踐活動能使學生在動手過程中產生對美術的興趣,這樣的引導能使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充滿希望,為今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努力構建教學情景。教師應該用激勵學生不斷學習的熱情。學畫、賞畫,都是學生學習美術的成果,期待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評價。教師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不要用簡單的詞匯進行歸納,而應該運用好課程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與關懷,并了解自己是否還有什么不足之處,以便下次寫作時加以補充。美術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不僅要掌握學生的興趣、美術繪畫技能和創新意識,而且還要在以后的學習中全面具體地指導學生。用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更好的品質。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美術活動,是美術教育的總體目標。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能夠從美術中體會到快樂,修身養心,從美術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1]譚美春.小學美術教育淺析[J].《東西南北:教育》,2018:223-223.
[2]熊浩然.小學美術素質教育[J].速讀(上旬),2018:232-232.
[3]姜紅軍.淺談小學美術教學方法的探究[J].情感讀本,2017:2-2.
[4]王慧娥.小學美術“玩”著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