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敏
【摘要】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必修課,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功能與作用。語文課程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義務教育課標上,而且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化也將語文學科推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么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階段的素質教育無疑是教育體系所關注的重點,那么小學階段語文教育應當做出哪些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變。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教育策略
引言:素質教育的出現(xiàn)意味著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要做出調整與改變,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抓好素質教育,應當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而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在抓好素質教育的深化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本文中,筆者會從三個方面出發(fā),即課堂、閱讀能力、寫作水平三個方面根據(jù)當代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調整提出一些具體建議,希望能夠為當代教學模式的改變做出一些貢獻,同時歡迎各位教育工作者采納。
1.素質教育的含義及作用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不僅指學習能力及成績上的提升,更加側重學生其它能力、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全方位的素質發(fā)展。因此素質教育的出現(xiàn)就意味著教師不該只把教育放在成績上,而是要關注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2.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是能夠檢驗是否轉變教育模式的最佳場所。教師教育思維以及教育模式的轉變通常都是從課堂開始的,以往的課堂主要給予學生一味的灌輸式教學為主,但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之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出轉變,那么教師應當在課堂中做出哪些改變呢。
2.1將課堂還給學生,做適度的引導者
在小學階段,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年齡過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可能會造成教學秩序混亂,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知識,因此主要還是采用灌輸式教學為主,建議各位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模式,采取新的教學方式,例如說:小組合作,開火車,動手制作,表演等形式,都可以讓學生嘗試去做,這樣一來,教師不僅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還培養(yǎng)了學生口語表達、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紀律問題而就此叫停,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敢于表達自我的能力。
2.2積極運用多媒體,全方位提升感知認識
當代,在教育領域也出現(xiàn)了許多高科技化的教學工具,這些教學工具不僅方便了教師,而且對提升學生的其他感知能力也提供了一定條件,例如說:在人教版四年級的教科書中有《秦兵馬俑》這一課文,在過去教師可能只能干講,讓學生去自行想象,但是現(xiàn)在隨之科技的進步,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兵馬俑的圖片,視頻甚至更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學生模擬兵馬俑的3D人像,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課文,而且全方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官能力。
3.培養(yǎng)閱讀習慣,優(yōu)化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是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且是現(xiàn)代人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孩子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更會為他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一定影響。
3.1將教會學生閱讀方法作為閱讀教學重點
閱讀課作為語文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應當率先做出調整與改變,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都會采用讓學生默讀、齊讀等方式簡單的完成閱讀,這并沒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書。特別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對閱讀只是過眼云煙,并不能做到心,手,腦合一,那么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主動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例如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知識單純的布置預習課文四個字,那么到底該如何預習呢?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帶著學生共同預習,將不會的字圈起來并翻查字典、在重點字詞下畫雙橫線,在重點句子下畫單橫線等等。除此外,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還可以讓他們用喜歡的顏色劃出重點內(nèi)容,這樣的閱讀不僅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還會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
4.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也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體現(xiàn)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而創(chuàng)新作為寫作過程中的一個要點,更是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以及引導的。
4.1積累寫作素材,感受生活與自然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但當今社會,大多學生常常被一些電子產(chǎn)品誘惑,一放假就足不出戶,自然也就缺乏生活感受,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只有深刻地體會生活。感知生活才能積累好的寫作素材,好的作文并不是模仿,而是充滿真情實感的文章,這種感情是需要你真正感受過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是最好的素材,所以我們應當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教師的此番引導不僅能教會學生如何積累素材,而且也為推動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幫助。
4.2學會借鑒與賞析,注重評價機制
在小學階段可能大部分教師會憑著主觀臆斷認為學生年齡尚淺,認知能力較低,所以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方面所采取的的方式就是簡單地打一個分數(shù),寫幾句評語,其實,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提升寫作水平,還會辜負孩子用心創(chuàng)造出的作品。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每篇創(chuàng)作,還應當改善評價機制,讓孩子作文的評價者不僅是教師的一人的主觀臆斷,例如說:可以讓同學互相評價作文并打分,還例如可以和其他班的教師互換班級作文打分等,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與評價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還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改善,這不僅需要教育系統(tǒng)的全面支持,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模式上的轉變與用心,積極貫徹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與語文學科不斷融合,共同提升,保證小學語文教育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也能夠發(fā)揮其最大作用,讓素質教育不斷發(fā)揚光大,在教育系統(tǒng)中成為光輝一筆。
參考文獻:
[1]劉杰.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求學,2021,(11):35-36.
[2]唐玉玲.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摭談[J].新課程,202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