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秋華
【摘要】《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學生要有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而新聞的特點就是事件真、內容新等,教師如果適時引入,讓學感覺地理課的有趣性,就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這樣促進地理教學的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關鍵詞】拓寬知識;精準數據;實際問題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在地理教學中要能養成學生多地理事物的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不斷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不斷地受到熏陶。”而新聞的內容就新、事件真、跨度廣等特點,我們地理教師要能結合教材的內容能夠適切地把新聞的內容引入地理教學中,這樣就能促進地理教學有效性。
一、引入新聞,激發興趣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地理課堂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在課堂上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就能促進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地理教學教師要能適時引入新聞,讓學生在地理教學中能夠進入最佳學習環境中,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做到真學習。
例如在學習《農業的發展》這部分的內容時,我就要引用了這段的文字:疫情當前,各地的農民都在克服新冠疫情,搶農時,保生產,今年的糧食產量達13390億斤;不斷地推進農業的供給結構,這樣農產品的質量就會提高。雖然是疫情當前,但是農民們能夠依然堅持自己的農業發展,而且生產向優向綠向好,‘會’種地到‘慧’種地,這樣就能穩住我國農業。這樣的引入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拓寬知識提升趣味性
新聞中也有很多關于地理學科的趣味性知識,如果我們地理教師能夠把這些巧妙地嵌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的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當下的實況,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撒哈拉沙漠》這部分的內容時,其中我在講到撒哈拉沙漠氣候的炎熱干燥時,我就補充一些相關的新聞資料:“撒哈拉阿加爾山區曾經有過8年都沒有下過雨,而且氣溫差在40度-50度,當地的人通常是這樣形容當地的氣候白天如燒,夜晚如刀”當太陽下山的時候就能聽到噼噼啪啪的聲音,這是石頭在熱脹冷縮發出的聲音。這樣在真實的課堂教學的引入,讓學生能夠產生很大的好奇心,這樣就能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的趣味性。
二、引入新聞激活思維
1.提供精準的數據
地理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很少能夠提供具體的數據,可是關于地理的新聞都是一些精準的數據。例如在教學《非可再生資源》這部分內容時,有些知識非常抽象,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去聽。針對學生的現狀,我就引入經濟時報的新聞:“美國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會的一項預測表中可以看出,全球的石油最多可用39年,天然氣為60年,煤為221年。”這些真實的數據讓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從這些數據中一下就能明白,資源屬于非再生資源,用一點會少一點。
2.運用儲備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經常看新聞,一些新聞中涉及到地理的知識,讓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的知識去分析當前世界重大的自然、社會的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問題中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就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地理的素養。
例1:借助于多媒體出示鄭州特大洪澇災害圖片,同時出示鄭州氣象局對這次特大暴雨做了一個數據的梳理和總結。鄭州在20221年7月20日16時~17時,降雨量達201.9mm/小時。19日20時到20日20時,單日降雨量552.5mm。17日20時到20日20時,三天的過程降雨量617.1mm。這樣的數據讓學生震撼很大,三天的世間,相當于鄭州全年的平均降水量。從氣候學的角度來看,小時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現期通過分布曲線擬合來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看到這些數據讓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學生就會結合自己儲備的地理知識分析,有的學生猜測到:“可能是充沛的水汽源源不斷,持久上升的運動,這樣就能造成了大氣結構的不均衡。”有的學生說:“大小各種尺度天氣系統的相互配合。”有的說:“可能是長時間阻擋了上游系統的移動。”……讓學生看著這些數據分析,學生就能真實地了解到這些洪澇的災難的形成的原因。
三、引入新聞觸動情感
我們在觀看新聞時,我經常把祖國的名山、名建筑等有建設成就的資料,邊讓學生觀看,同時輔以話音形式向學生介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可信度,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例如在講到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時,我向學生介紹了三峽工程相關的資料,強調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電站,它不僅發電量極高,而且還能環境凈化、治水防洪、供水灌溉等等效益,真可謂是“功在當代、造福萬代”宏偉壯舉。
當然一些負面的地理材料也能激發學生情感的震撼,讓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在講到我國水資源的問題時,我補充了黃河的下游從70年代出現斷流,1997年斷流的時間達126天,造成這樣的原因是黃河水過度利用和引取,當學生看到這組數據的時候,學生非常的震驚,不斷地發出要保護水資源的呼吁,認識到即使在家里也應該節約用水。
總之,新聞材料的適時引入,讓學生體悟到地理課堂也是有趣的,這樣就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同時新聞資料的適時引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就能促進學生地理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玉杰.小學科學教學中創新素質的培養[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000(009):187-187,188.
[2]賈雷雷.拓展課程寬度提高地理素養——以運用報刊新聞資源為例[J].科學咨詢,2015,000(004):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