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組織數學教學活動,要先構建“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把握一切機會激發小學生的自學興趣。通過實施有效策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后續育人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總是數學教師必須做好的重要工作。高年級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數學教學有的放矢,充分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顯得格外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實現數學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對策研究
引言:小學高年級數學是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基礎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水平,然而這都是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上,在以往教學中,由于教學手段,不僅使得數學課堂枯燥無味,極大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最終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不甚理想。因此,數學教師要加大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度,通過傳遞自主學習方法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新課程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落腳點,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為其今后成長提供有效助力。所以,六年級面臨處在畢業階段,在此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能力能讓學生進入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數學教師應該要更加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做好教學布置,轉變學生的學習思路,全面提升學習學習效率和綜合素養。
二、科學高效地創設自主學習課堂氛圍
(一)創設有意義的知識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是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的有效途徑。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學“問”。學貴存疑,疑能促學,這毋府置疑。宋代學者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去激疑,去激起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現代教育理論非常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參與,認為教育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
(二)創設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興趣去設計教學內容。興趣對于學生是否自主而高效地參與學習具有決定性作用。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心,激發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過深,學生望而卻步,會降低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淺,學生唾手可得,也會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注意深淺得當,難易適度,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設計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扎實地學到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提高了教學效果。采用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
三、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能力。學生只有敢于嘗試,才能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因此,在教學中留下足夠的時間、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主動地、積極地表現自我。學習空間本應屬于學生。這一切只有讓學生在充分的學習空間中自主學習才能實現。嘗試,是需要反復試驗的,它既需要空間,也需要充足的時間。時間,是學生自主嘗試學習的保證。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但給學生大量的自主嘗試時間是有必要的。
(一)適時設置認知沖突。認知沖突的設置應貫穿在整個新授部分,使學生始終處在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但教師要把握時機,在重點、難點處,在關鍵處,恰如其分地創設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中,學會先知。數學課堂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思維學習,使他們去尋找、協調、解決問題的途徑。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教師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抓住有效時機設置學生思維的沖突點,巧妙地設置“陷阱”,使學生在學習時生成更多探索的火花。在這樣的沖突中,學生帶著渴求心態,去探求其中的規律。
四、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一)學會探究問題。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直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都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這種探究能力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主動地探求索取才能培養。因此,教師應盡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多種渠道,采用多種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自己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學生能夠不斷發現問題,探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但是,提出新問題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想”提問題的意識,并根據教材適時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其一,引導學生從課題中提出問題課題是一堂課的重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課題進行聯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幫助其打開思維的閘門。其二,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問題一個好問題是難能可貴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提出問題的意識和勇氣,而且還要具備直覺的洞察能力、發散性思維能力和求異性思維能力。然而,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只是等教師提問,學生只是答而不問,學生也不會問,我們應當走出這個誤區,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
結束語:總之,數學課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豐富的新知識讓學生發現,過程讓學生參與,內容讓學生總結,如此日積月累,學生的創新能力會不斷提高,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才能使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煥娥.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之我見[J].新課程(小學),2019(12):174-175.
[2]許炎坤.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思考[J].讀寫算,2019(34):113.
作者簡介:李昭捌(1976.07),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北流,職務:教導主任,學歷:本科,單位:廣西北流市大坡外鎮南盛小學,研究方向: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