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四史”教育過程中,應當把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的教育有機融入其中,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增強警惕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想的能力,在融合的過程中應注重堅持價值導向、學生主體、隱性滲透、激勵評價、求真思辨、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關(guān)鍵詞】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四史”教育;原則
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經(jīng)百年的艱苦奮斗,帶領(lǐng)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發(fā)展,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它是一個有機的、不斷發(fā)展的、具有強大生機活力的精神譜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guān)于新時代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應加強“四史”的學習教育。在高校開設“四史”教育課程,應當把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有機地融入到“四史”教育過程中來,幫助大學生旗幟鮮明地反對虛無主義,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為了更好地進行融合,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價值導向原則
價值導向制約著人們的價值選擇,并最終決定著人們行為的走向。積極的價值導向能夠保證個人與國家、社會相統(tǒng)一。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與“四史”教育相融合,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性。幫助大學生的學習成長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逐步達到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目標或目的。正確的政治方向主要體現(xiàn)在“四史”教育要旗幟鮮明地堅持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方向,要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zhì)、宗旨、基本綱領(lǐng)、基本路線相一致。中國共產(chǎn)黨的精神譜系是以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進模范為代表的一代一代共產(chǎn)黨人,在踐行初心使命的過程形成和發(fā)展而來的,充分反映了黨的性質(zhì)、宗旨、基本綱領(lǐng)、基本路線。因此,把中國共產(chǎn)黨精神譜系有機融入高校“四史”教育中,向?qū)W生生動的介紹精神譜系中每一種精神的由來、精神代表,講清楚英雄人物的人生選擇、理想信念的確定與國家、民族、中國共產(chǎn)黨的關(guān)系,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何為主流的價值取向,能夠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堅定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選擇。
二、堅持學生主體原則
在開展融合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guān)照學生、服務學生。”恩格斯曾說過:“人對一定問題的判斷愈自由,這個判斷的內(nèi)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币虼?,我們應肯定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為高校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更高的自覺性和更高的主動性,也已經(jīng)到了一個無需教而繼續(xù)受教育的關(guān)鍵階段。提高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能夠使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上升到新的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講授思路為主,不斷擴大學生的參與度,能夠為學生留下更大回旋余地。教師可采用討論,議論,辯論等基本方式,引導學生疑問、質(zhì)問、反問。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短視頻平臺的出現(xiàn),學生所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加強精神譜系的學習,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逐漸形成較強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堅持隱性滲透原則
隱性滲透原則是指精神譜系與“四史”教育的融合,應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全過程,滲透到各個方面的具體工作中。隱性是相對于顯性而言的。顯性主要是課堂和網(wǎng)絡教學,所起作用為主干作用。隱性教育則具有非計劃性,這種教育不會進入常規(guī)的教學計劃表中,同時教育的主導者具有不確定性。隱性教育過程需要學生用“心”去感受。學習教育過程通常依托學生的興趣好奇,因此具有愉悅性。隱性教育的途徑具有多樣化,顯現(xiàn)間接性,但對學生的影響會更加的持久。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是非常全面、系統(tǒng)的精神體系,涵蓋了不同的時期。教師可以通過紀念日活動、話劇、演講、影視片段重現(xiàn)、唱歌、朗誦、現(xiàn)場參觀講解等多種活動開展隱性教育。
四、堅持激勵評價原則
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與“四史”教育的融合,教師應采用各種激勵手段,以引起學生心理和思想的變化,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成為英雄并不是遙不可及的。英雄人物、勞動模范都是來自于人民,英雄都是在平凡中鑄就偉大。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承擔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積極行動,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教師應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特別是重視全過程的激勵評價,將考核、評比、監(jiān)督、獎懲等制度有機結(jié)合起來。教師在激勵過程中應重點放在理想信念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英雄、爭做英雄、向英雄看齊,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學習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譜系,把精神譜系與理論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課堂互動,給予物質(zhì)、精神激勵;在生活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鼓勵學生暢談心得體會,采用關(guān)懷激勵,考評激勵,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五、堅持求真思辨原則
在“四史”教育教學中,必須要樹立強烈的求真精神。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實事求是是無產(chǎn)階級世界觀的基礎(ch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敝袊伯a(chǎn)黨的精神譜系。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求真的原則,務必把黨的歷史講清楚、講透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唯物史觀。教師在求真的同時應針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有力的回擊,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對英雄人物、重大事件進行誣蔑、抹黑、詆毀、否定,擾亂人的思想,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沖擊了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時代精神。將精神譜系融入“四史”教育能夠正本清源,有針對性地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批判。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diào):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2]靳諾.圍繞立德樹人加強“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
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專項項目課題“高職院校依托“四史”教育警惕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1E28”。
作者簡介:李志星(1982——),男,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