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嘉
在現代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 媒體一直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推動著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經濟社會不斷進步,而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發展,更加符合人們價值觀和生活節奏的新媒體形式誕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媒體形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作為傳統媒體的一種代表形式, 在新媒體時代, 播音主持必須重視自身的語言藝術性,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的最新需求,在關鍵時期為播音主持行業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觀點,在此與各位同仁共勉。
播音主持平時的工作會接觸電視、 廣播等傳統媒介形式, 音正性是播音主持必須具有的特性。 作為一名播音主持,通過聲音來展現語言的藝術性,更是一種對自身能力的證明。 相較于報紙、期刊等傳統文字媒介,播音主持無疑更加依賴有聲媒介,這是播音主持的優勢,也決定著播音主持的音正性特征。在對受眾傳達信息的過程中,調動受眾的聽覺和視覺,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播音內容,受眾對播音內容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完成播音主持傳達信息的使命。但與此同時,也為播音主持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局限,受眾容易受到播音內容的引導。在播音的過程中,受眾通過聲音來接受信息,自身思考的時間變短,在播音停止后,信息即時傳達完畢。
播音主持在播音的過程中,無法隨意更改播音內容,由于主要是對社會訊息和新聞事件進行播報, 所以也具有較明顯的真實性特征。將社會上真實發生的事件傳達給受眾,雖然在這個過程中, 播音主持能夠合理展現自身的藝術水平和播音技巧,但也必須將真實性作為第一標準,將事實作為播音的依據,不能進行夸大描述或者自我更改,讓受眾能夠根據事實情況,自由進行思考。在新媒體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播音主持的真實性,也是能在媒體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的根本。
在播音主持工作過程中, 通過電視和廣播與受眾進行交流溝通,受眾只能夠從播音主持的聲音中獲得信息,即使通過視頻進行補充,讓受眾欣賞播音主持的表情和形態,但在思想層面上的表現并不強,這種單向的交流形式,導致播音主持工作具有較強的單一性, 與受眾之間也有一定的距離感。此外,播音主持的工作環境往往是封閉的播音室和演播室,通過聲音與受眾交流,借助電波和聲波向受眾傳達訊息,在這個過程中,與受眾的互動就會受到影響。 即使當前播音主持工作也逐漸融入了現場直播的形式, 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間接性,與受眾的交流和互動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 不僅僅是要以標準的普通話將訊息傳達給受眾,也應當有獨特的語言藝術風格,讓受眾從播音主持的聲音、語言當中感受到美,將播音主持的語言美完整的展現出來。 同時,播音主持的藝術性和創造性,幫助播音主持展現出事件的真實情況, 也能夠將稿件作者想要隱晦表達的意思傳遞出去, 所以對于相同的新聞和社會事件,不同的媒體表述也會有所差距。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播音語言,將作者的全部意圖傳達給受眾,讓受眾自己來思考和分析,這也是播音主持的職責。
與傳統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同, 雖然都是一種信息傳播的形式,但播音主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明確兩者之間的差異。 首先, 主持人需要在工作中掌握好全盤內容, 結合現場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擁有一定的現場駕馭能力,讓節目能夠按照大體流程進行下去,這樣才能夠保證節目正常的播出效果。但播音主持的工作并不相同,不需要具備主持人的現場駕馭能力, 需要播音主持熟悉自己即將要播報的稿件, 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 對文本內容進行輕加工,整理好語言,將信息傳遞給受眾。 伴隨著傳播行業的不斷發展,尤其是新媒體的不斷出現,播音主持語言和工作方式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在傳統的播音主持工作過程中,樸實的內容、柔順的語調往往是我們的工作要點,但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言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轉變。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播音語言也必然出現了口語化的特征,獲得了大量受眾的歡迎,但是,對方言和網絡語言的引入,應當保持慎重,維護播音主持的專業性,可以將播音過程中使用的音調和語氣作為重點,不斷進行完善。播音主持語言口語化,對播音主持自身專業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掌握語言運用的方法和規律,能夠利用好自己的氣息和口腔,為受眾帶來更好的體驗,才能夠與受眾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播音語言需要能被受眾認可和理解, 受眾才能夠有效接收播音主持傳達的信息,而在播音的過程中,也應當具有一定的時尚性。對播音主持來講,對時尚化的追求是一個艱難的路程,需要我們能夠駕馭各式各樣的播音語言。作為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要具有個人的特點,在播音語言時尚化的過程中,展現出自身的個性,結合節目的具體情況,融合自身的語言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播音風格,才能夠在播音主持界取得一定的成就。要學會跟進時代步伐,結合受眾的實際需求,調整自己的播音語言,讓播音語言保持一定的時尚性。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區域語言之間的滲透也越來越深入, 各種方言版本的電影、 電視劇受到了受眾的歡迎,廣闊的市場前景催生了一批方言腔的播音主持,雖然受到了專業人士的批評和職責, 但對普通受眾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時尚性,對待這種現象,要從理性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大眾對時尚的理解是,從外地引入到本地的語言、物件等等,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受到受眾的歡迎。 作為為社會服務的語言藝術形式, 播音主持語言也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進行相應的改變。對外來語言,我們要謹慎對待、合理分析,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接納,在保持播音主持專業性的同時,吸收外來語言和文化,讓播音主持語言永遠保持時尚性,才能夠在新媒體時代取得一席之地。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配音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一想到配音,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趙忠祥老師在《動物世界》中充滿磁性的嗓音, 也是我們印象中的經典。 但是當今時代,對經典的理解也不同。 緊湊的社會節奏,讓社會語境的變化越來越迅速,配音語言也逐漸得到了豐富。隨著經濟發展,各式各樣的電視節目也不斷出現,對角色的分類更加細致, 很多從事播音工作的專業人員, 也逐漸向配音方向轉型。 社會語境的變化,也讓受眾的需求越來越多,對配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播音主持,在配音方面,應當盡量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帶給受眾更豐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