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倩
巢湖學院,安徽合肥 238000
近年來,國家建設發展邁入全面推進綜合治理現代化的新階段,對人才結構和學科背景要求更加多元、素質要求更加全面、創新能力要求更加突出[1]。“新文科”對傳統文科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質量、教學模式等提出了新挑戰,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指明了努力方向。
旅游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關聯性大、帶動性強,涉及酒店餐飲、交通運輸、景區景點、購物娛樂等行業;旅游業也是增進社會福祉,關乎人民群眾追求的“幸福產業”。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旅游業不斷涌現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需求,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新媒體傳播技能、健全的知識體系和實踐能力等[2]。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文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其中課程建設是基礎和關鍵的環節。
“新文科”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更高,為了培養具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創新復合型旅游時代新人,從而更好地契合國家建設對旅游人才的內在需求,提出課程的培養目標,歸納為以下幾點。
社會責任感是當代大學生自覺承擔和履行責任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養[3]。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是未來國家旅游業發展的中堅力量,社會責任感的樹立,不僅關乎當代青年的健康成長,而且關乎旅游業的長遠發展。社會責任感的形成需要通過積極引導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擔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作為當代旅游管理專業的大學生,應該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回饋家鄉建設、環境保護、社會發展。
文化自信體現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程度,有必要提升大學生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同,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人才,可能是未來旅游目的地的規劃者和管理者,可能是一線的導游工作者[4]。只有熱愛祖國的山河湖水,熱愛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積極的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中,才能飽含激情地去建設家鄉,去宣傳家鄉。
當網絡信息泛濫,如何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不盲從、不迷信,能夠理性辯證地思考問題。在課程的教學中,有必要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反饋學生的回答,培養思辨精神。在信息爆炸社會,當代大學生面對新問題新環境,能夠結合客觀實際,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和理性的思辨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旅游業的從業者,這就要求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管理相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旅游相關的行業知識,例如:旅行社管理、導游服務管理、餐飲服務管理、客房服務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旅行運營商、“云旅游”、旅游直播等等出現,這又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旅游形式的出現,要求學生進行跨學科知識學習。與此同時,旅游業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要求學生提升學術內涵,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前沿的問題,有效分析和解決行業內出現的具體問題。
旅游學科作為新文科的重要組成部分,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模式,深度融合、發展創新。以課程為抓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主要內容有如下三方面 。
“新文科”背景下,并不是對傳統文科的否定,在繼承傳統文科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更加迎合新時代背景的需求?!靶挛目啤毕碌闹R體系強調創新性和融合性,包括傳統文科知識升華學習、新興領域知識學習、跨領域交叉學科知識學習。學生知識的習得類型,主要包括默性知識、交叉知識和實踐知識,其中,默性知識強調學生的領悟力,取決于文科修養[5-6]。所有知識的學習依靠課程平臺和實踐平臺,通過這兩個平臺的學習,為學生知識重塑和創新復合能力提升提供平臺。
“新文科”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呼之欲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云技術,提升教學效果。教學手段創新,比如使用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學習通”等平臺實現混合教學、線上教學;運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酒店、導游、會展、旅游規劃等模擬訓練。教學環節創新,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問題解決式”課程設計,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性。
課程的學業評價,它是一個循環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包括學業評價目標制定、學業輔導與反饋、學業具體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從多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授課老師評價、同學相互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在評價指標上,更加重視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行為,關注學生的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采用分析經典案例、撰寫讀書報告、問卷調查、課程小論文等開放性課程考核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我們應當立足旅游管理專業,大力推進旅游管理專業的跨學科學習,并重視注重新技術的運用,著力培養知識結構交叉融合的復合型旅游專業人才。課程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內容。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問題、新現象層出不窮,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現象更加復雜多樣,這就要求學生具有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因此,課程改革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在課程設計上注重問題的選擇,以及問題解答的引導和評價。在問題選擇上,特別關注旅游學科類的熱點事件。
“新文科”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旅游學科與管理學、地理學、經濟學、環境學、體育學、城鄉規劃學、計算機等多個學科相聯系,從而形成景區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旅游經濟、體育旅游、旅游規劃、旅游電子商務等課程。在旅游學科課程建設上,突破學科限制,最大跨度地交叉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我們現在的社會正在步入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時代。由于新技術的發展,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種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學習通”的出現,使得線上教學和混合教學便捷有效;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酒店、導游、會展、旅游規劃等實訓模擬訓練效果提升。
綜上所述,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改革是一個長期過程,首先,需要明確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培養目標;其次,在課程建設環節,重構課程知識體系,優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完善課程的學業評價。只有不斷深化課程的改革,才能不斷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需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創新復合型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