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帆
(吉林建筑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4)
應用5G技術實現圖書館服務功能與學科建設協同融合,最大限度地為學校完善學科建設機制提供信息支撐服務。5G技術具有精準化、個性化、主動參與性等特點。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支持下,達成從參考咨詢到學科服務的有效轉變,使用戶可以從多渠道咨詢服務,更全面地了解所需信息。5G技術有效地促進了各高等學府圖書館的學科化服務模式的設立。
在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模式中,圖書館沒有根據學生的專業的不同設立專門的服務體系,而其為用戶提供的咨詢服務模式是統一的,這種服務模式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幫助,因此,圖書館設立的真正價值沒能得到良好的體現。在5G時代學科化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角色逐步發生轉變,從單純的圖書館服務提供者,轉化為為圖書館用戶提供高效、精準、實用的信息資源的建設者,5G技術與圖書館之間的數據對接,不僅令學科化服務的專業性得到了提升,又行之有效地助推了高等學校圖書館的進步與成長,令學生同教師之間建立很好的關系,形成高效、健康的學科服務氛圍,并實現圖書館的穩定發展。
在大力推動5G知識服務體系發展和優化過程中,學科館員的知識儲備與專業能力在學科資源建設中承擔統籌規劃的責任、起主導作用,逐步成為根據群體需求為其提供專門的有差異化的服務,影響開展是否成功的基礎因素之一,這將促使圖書館對5G進行全面布局,轉型成學科服務模式。在5G技術面向高等學府圖書館構建學科服務的歷程中,學科館員的助力不容小覷。事實上,學科館員是學科服務體系的建設者,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中,他也是學科服務的提供者。各大圖書館理應制定更加完善的培訓管理規范,以期培植出更周到全面的學科館員精英[1]。
高等學校的學科資源可概括為實體館藏資源和虛擬館藏資源。在傳統圖書館中,以實體形式保存于圖書館中的書籍便是實體館藏資源,其中在高校的館藏資源中紙質館藏資源為核心部分,在過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建立起來的紙質館藏資源已頗具規模,體系較為完整,紙質館藏資源的質量和使用情況在教學科研中起著支撐作用。而虛擬館藏資源指在數據庫、電子閱覽室等收藏的電子書籍,要想進一步推動5G時代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革新,在圖書館中開展學科服務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上傳下達”較低的服務層次,應運用多方面的5G技術手段,如信息檢索、網絡信息搜尋等,多方面建立學科服務與學科資源之間的聯系,即信息使用更加高效,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信息資源的成本。針對5G進行科學設計,利用統一的數據庫進行檢索,各方面信息均可以高效、準確地定位獲取,構建起比較完整的學科資源館藏體系[2]。
隨著5G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科館員制度的發展逐漸成熟,了解用戶當下和潛在的需求,提供從學科資源建設到利用全過程開展個性化服務,是聘選學科館員的標準也是優秀的學科館員具備的專業素養。從所服務的主體來看,其主要面向高校的學生及教學科研一線人員,二者不單單取得圖書館中的知識蘊藏,與此同時還助長了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提供著學科服務。只有深刻認識到5G技術的應用價值,日常實踐中啟用學科服務模式,就應建立學科管理員同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直接對話溝通的程序,使得雙方能更好地就知識問題的研究、論述以及具體使用等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及時掌握其知識獲取的需求,并依據需求做出必要的調整,使用戶在應用過程中切身體會到5G的“智能化”特點[3]。
高等學府的圖書館在開展學科服務模式時,應牢記服務不能超出基本原則所劃定的范圍,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以用戶為本,運用5G技術提升用戶的體驗性,滿足用戶相關專業和學科的研究性需求,并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偏好為其推送專屬的資源信息,提供更為“個性化”“專屬化”的服務方法。5G的“智能化”可以為此學科服務模式的開辦創建具體的網絡服務平臺,用戶在用該平臺進行搜索時,平臺會留有其搜索的數據,通過對該數據的分析,學科館員可以獲得用戶的閱讀興趣,向其推薦其偏好的書目類型,既能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專屬化服務,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閱讀量,實現圖書館建立的現實價值。另外,5G技術,如各類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對高校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學生的發展及學術研究工作的推進,形成更高的服務機制。
學科館員一直是溝通圖書館資源服務和用戶需求的橋梁,在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高強度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較好的專業能力是學科管理員必備的素養,這就需要圖書館要適應5G時代,學科館員既要有完備的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時還要具有信息的檢索、獲取、利用和管理的能力。通過人才培養機制,如:定制系統化的培訓、學習計劃,定期組織圖書館工作人員外出學習,充分借鑒其他高校在圖書館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解決5G時代圖書館學科服務存在的問題,對學科服務模式的構建方案進行調整、查缺補漏等等,使其更加完備,從而有理有據、行之有效地升級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水平。
5G技術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學科館員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積極主動地為用戶提供服務,使用戶留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感,這是5G時代賦予學科館員的責任,也是學科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第一,優化傳統的管理思維方式。即廢止傳統閉塞、單一的管理制度,適應5G時代全方面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第二,優化組織結構。明確學科服務模式的重要性,管理者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促進館員加強對建立學科服務模式的認同感,積極參與學科服務的建設過程,并能夠多方面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以便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三,完善館員激勵機制的建設。學科服務館員的最終評價以客觀的服務效果和用戶的使用體驗評價為核心,并根據館員提供的服務、具體的工作內容制定完備的獎懲制度,重視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管理。
當前,我國大力推動5G建設,科學技術不斷提升,高校的圖書館服務的方式也不斷更新完善,其具體開展服務的方式從線下圖書館擴展到線上網絡服務平臺,其中學科服務平臺的建立是最具代表性的網絡服務平臺。目前,我國開展的大部分的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也只能提供館藏數據及各類電子資源,不能滿足用戶隨時隨地和學科館員直接溝通。
在實際的服務平臺構建環節,圖書館運用數據挖掘技術,有針對性的做好服務平臺的構建工作,比如:線上服務平臺提供多種供學科館員可使用的服務方式,不局限于面對面咨詢、電話咨詢,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隨時的尋求幫助,從用戶的需求出發,開發智能化的服務模式體系,為用戶獻上智能化的服務體驗。
在高等學校圖書館運用5G技術與各學院進行有效對接后,學科化服務既提高了一眾圖書館館藏書籍的閱讀量,也實現書籍知識的網絡化閱讀,增加閱讀書籍的渠道。利用5G技術開發的3D仿真圖書館,是圖書館面向全校大一新生,模擬線下圖書館的環境設計建造線上虛擬的學習環境,為用戶提供較為方便熟悉的閱讀環境,并且提供詳細的平臺使用流程供用戶了解,提升信息素養的教育自助學習平臺。因此,網絡學科服務平臺的建立縮小了用戶同館員之間的距離感的同時,也有利于館員為用戶提供更專業更全面的服務。
在5G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眾多的數據和信息對于生活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等學校創立了學科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寬了圖書館發展的渠道,多方面促進了圖書館的發展,為實現學科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挑戰。學科化服務模式是順應5G時代發展而產生的有利于高校圖書館發展的新的服務模式,應當深刻認識到5G的重要影響。在這過程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重點在館員能力的培養、學科館員制度的建設以及學科資源、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等,都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