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莉,崔振魁,陳賀龍
(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228)
隨著高職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勢在必行。“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政策相繼出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然成為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要使命[1]。
基于職教改革的背景及以上事實,結合高職互聯網人才需求特點,以高職學生為實踐研究對象,對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教學改革,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培養適應數字化經濟發展,具備工匠精神,具有國際視野、系統思維的創新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圍繞互聯網相關專業,構建了“四維三同二融一體”的互聯網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
“四維三同二融一體”的互聯網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其中“四維”即圍繞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個維度;“三同”即相關專業共同發展,專業行業、課程崗位和教材能力協同發展,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共同發展;“二融”即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師資深度融合;“一體”即圍繞人才培養相關資源一體化整合[2]。
在取得政府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圍繞以學校為主導,滿足企業用工標準,緊跟行業發展,以“人才共育、資源共建、過程共管和成果共享”為原則,構建一個政、行、企、校合作共建的互聯網人才培養生態圈[3](見圖2)。

圖2 “四維”模式
圍繞一個專業做核心,相關或相近專業共同發展。一方面是專業提升特色的發展路徑,另一方面也是專業群建設的體現(見圖3)。

圖3 “三同”模式
利用“互聯網+”,共同開發課程、課件等教學資源,實行共建共享,挖掘職教集團的功能,協同育人與服務社會,促進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的共同發展,達到共贏[4]。
校企雙方結合各自的優勢,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教學課程,共同進行考核評價。
互兼互聘,提高“雙師”素質。打破職業院校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打破職業院校教師講授課程內容的滯后性,每學年定期前往企業開展崗位互聘、角色互換活動,高校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學習最新的技術,將所學成果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達到理實一體化,實現授課內容與崗位要求同步化。同時企業講師每月定期走進課堂,幫助學生提升職業認知能力(見圖4)。

圖4 “二融”模式
綜合四維、三同、二融,打造一體化,使課程更加生動,實訓方案更加可行,師資隊伍更加精煉。通過行業賽、技能大賽和創新性大賽不斷打磨,經驗更加豐富;科研水平穩步提升。通過實踐與實習、創業與就業達到服務社會的目的,最終實現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見圖5)。
“四維三同二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閉門造車,營造了開放、創新的優質教學生態圈;立足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4個維度,推進行業、崗位、專業、課程和教材更加緊密融合,更好地連接了企業與學校的溝通平臺,解決了教師的教學技能培養的困擾,實現了資源的一體化整合,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大幅提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