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楊
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當前,高校旅游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應當以校內實驗課為主,構建符合學生職業發展的實踐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基礎技能。校外實踐教學應當以崗位實習為主,強調企業基于工作環境提供豐富的輪職崗位,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
只有構建實踐性的高校旅游教學體系,才能更好地滿足旅游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促進旅游教學的深化改革,推動教育教學工作方式的創新。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旅游教育必須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機制,根據行業發展需要不斷提高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的軟硬件設施,促進實踐實訓教學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樣才能降低校內外實踐教學的成本,提高實踐教學的整體效率,從而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1]。
旅游教學的實踐性較強,要求提高學生應用技能。設置校內外實踐基地的最終目標在于增強旅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進一步把實踐教學擺在突出位置。當前,高校旅游教學未優化教學計劃,普遍存在理論課程課時較長、實踐課程課時較短的問題,在加大實踐課時的背景下未合理的分配校內外實踐的時間。有些院校按照1:1的比例分配課時,不利于學生充分的提高專業素養。突出表現為校內實驗課的時間零散,校外實訓時間較為集中,但校外實訓多集中旅游景區的淡季,校外實習又占用大量的時間,致使一些理論課程開設不充分;另外,在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旅游教學改革背景下,有些學校過度重視開設參與型、模仿型、演示型的實訓課程,未提供案例型、咨詢型、參與型、互動型的實訓課程,導致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訓聯系不緊密。校內實驗課程的內容較為枯燥,校外實訓時學生又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
旅游教學還缺乏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旅游教學的實踐性較強,要求教師既能夠進行理論教學,具備深厚的學養,同時還能開展實踐操作演示教學,在校內實驗課中給學生做良好的示范。旅游專業教師不僅要掌握旅游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行業經驗,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掌握相關工作的發展變化,這樣才能提高旅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養。
目前,高校從事旅游教學的教師往往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不具備必要的旅游行業從業經驗,沒能在景區、酒店、旅行社等擔任過具體職務,因此,不能對旅游專業學生作出更有效的指導。而且,高校旅游專業的很多教師都是由歷史專業、中文專業或地理專業轉型過來的,存在著理論知識與行業實踐經驗不符的問題[2]。
校內外旅游實踐基地的建設還要有完善的體系,能夠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現實需要。首先,旅游專業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發展方向不同,決定了教學側重點不同。首先,旅游管理及相關專業課程應當具有多元化特征,課程內容需要包括旅游行管理、酒店管理等相關的全部內容。但是,校內實驗基地的建設因經費不足問題導致發展的速度滯后,校內硬件設施設備更新不足,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缺乏更有效的直觀實踐教學環境。校外實訓往往因為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實踐資源配置不合理等問題無法滿足學生開展實訓的需要。當前高校與旅游教學校外實訓基地的溝通不足,不能建立良好的互動平臺,沒能圍繞著實訓教學項目、內容、方法、資源配置進行優化組合,建立因地制宜的管理機制。相關環節的互動配合不足,因此導致實訓教學的科學性較低,實訓教學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3]。
校內外相結合的實訓基地有助于促進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旅游專業知識,有助于突破傳統人才培養體系的弊端,更好地滿足當代旅游專業學生成長的需要。當前還要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踐基地分工,重點營造良好的實訓課程氛圍,促進學生積極投入實訓教學活動。校內實驗教學的目標應當為理論教學與實訓課程的統一,發揮校內實驗鞏固學生基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認知水平,促進學生練習基本技能的作用。校內實驗基地的建設應當把實驗室建設作為重點,圍繞著學生形體訓練、計算機使用、語音訓練、導游講解的需要設置具體的教學實驗室。校外實訓基地的優勢在于為學生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優秀的企業文化,開拓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以及熟悉旅游工作崗位的基本流程,從而促進學生在基層崗位扎實的鍛煉職業技能。校外實訓基地應當立于旅游企業服務客戶的全過程,基于一線崗位滿足學生實訓的需求,促進學生在企業基層崗位輪流進行實習。
旅游教學實訓課程應當具有層次化的特征,應當根據學生的成長需要合理分配課時計劃,優化配置教學資源,滿足學生自主成長需要。首先,在提升實訓課程比例的基礎上合理優化校內實驗與校外實訓課的時間。不僅要給予足夠的實訓時間保證,還要在集中實訓活動的基礎上設置每學期、每階段的實訓任務,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了解行業特點,加深對旅游行業的印象;其次,還要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緊密配合,有效解決以往理論教學內容過多的問題,能夠以案例型、互動討論型、參與型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自主學習旅游理論專業知識的需要,同時引導學生基于專業理論開展實踐活動;第三,重新擬定科學的實習基地教學計劃。課程實習應當合理安排長短期計劃,采用短期參觀走訪,長期駐點實習或輪崗實習的方法[4]。
為了更好地滿足高校旅游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養,還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首先,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解決各院校教師不足問題,重視組織開展豐富的實驗課、實訓課,制定相應的教學政策,鼓勵教師考取高級別旅游工作崗位的職業證書;其次,組織教師經常性的深入旅游企業、景區景點調研,組織教師到飯店或旅游社進修,促進教師到企業進行調研或兼職,引導高校教師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不斷的提高職業素養;第三,高校還要嘗試著引進企業專家到高校講學,建立更為科學的高校與旅游企業的人才交流機制,既給高校教師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又號召企業人才到高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這樣才能構建更加科學的教育教學工作體系,達到提高教學工作質量,建設雙師型隊伍的目標[5]。
加強高校旅游教學校內外實踐基地的測評監督,不斷修訂相關管理標準,運用科學的制度規范校內外實踐教學活動,才能促進旅游教學校內外實踐基地的蓬勃發展。高校旅游教學校內外實踐基地的測評應當出臺具體的評估標準,具體融入國家對實踐教學基地的軟硬件要求,以及結合工作崗位、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取的要求設置考核制度,從而保證企業頂崗實習、校內實踐教學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要組建專門評估團隊,強調高效教育專家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共同開展評估活動,按照相關評估標準對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綜合考評[6]。
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應當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根據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切實構建校企合作的有效機制,不斷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的軟硬件配置,發揮雙師型教師在指導學生中的重要作用,找準校內實驗教學的重點,配置更加靈活多樣的校外實踐資源,加強對實踐教學的全面評估,對實踐教學資源開發有效指導,從而促進旅游實踐教學的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