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劉臻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籃球是體育學科的一部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培養具有積極作用。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參與籃球運動意識。如何發揮PBL教學法的優勢,提升公共籃球課教學效果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主要情境教學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這一教學方法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育工作者設計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主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基礎知識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主要具備以下優勢:第一,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可以自主學習,暢所欲言。傳統灌輸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利用以往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大綱要求,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PBL教學方法的運用,轉變注入式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或者設計的情境,自主探索學習,以此滿足自身學習需求,完成學習任務[1]。第二,可以輔助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與學生解決問題,無形中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設計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解決問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以此實現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為學生更好的學習體育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三,促使學生其他方面發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PBL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理論實踐能力,同時可以對學生的交流意識、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查詢等方面培養產生促進作用,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有效方法。
在籃球課運用PBL進行教學時,應遵循問題引導原則,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探究籃球相關的內容,以此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效果。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了解學情,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重難點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根據此設計有探究意義的問題,讓學生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完成學習,解決教師布置的任務[2]。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凸顯出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本知識,掌握籃球運動技巧與方法,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PBL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符合學生學習基礎與能力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體育運動意識與能力得到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對任務進行探索,利用合作交流、查閱資料等方式確定問題的答案。通過學生的參與、實踐,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有利于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與終身運動意識培養[3]。在現代教育工作中,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結合學情制定教學計劃與方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本知識學習,使學生真正的參與課本知識學習中,從中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以此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體育教育質量。
在籃球課教學活動中,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欲望,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探究學習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知識,在課堂學習中解決問題,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問題情境的運用,能夠凸顯出教學的重點,同時可以將學習過程簡單化,有利于學生掌握籃球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高職學生都具備一定籃球運動經驗,但是每個學生籃球基礎不同,所以對學習需求也不同。利用問題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設計符合學生基礎的問題,避免出現過難或者過于簡單的問題,影響PBL教學方法實施效果。此外,教師還應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圍繞此設計問題,將問題情境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課本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體育運動能力與學習興趣得到發展。
以籃球基礎技術教學為例,這一內容要求學生了解與籃球有關的技術概念,學會如何運球、防守、傳球等基礎技能,并且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將不同基礎動作銜接在一起,以此培養學生的靈敏度與速度。明確學習任務后,則為學生設計問題:第一,運球、防守、傳球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第二,你們認為不同基礎性動作銜接的過程中需要身體哪些部位的配合?第三,進行實踐,探究籃球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并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提高籃球運動能力。確定問題后,則為學生留出幾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學習,收集相關的信息資料,思考籃球運動對身體的要求,結合以往運動經驗思考教師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良好身體素質在體育運動中的重要性,使其在探索學習中學會基礎動作銜接的方法,無形中提升籃球教學質量。
在籃球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實踐中,從中積累籃球運動經驗,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PBL比較注重學生實踐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基礎的運動方法與技巧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此產生初步的認識,然后讓學生進行實踐,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發現自身籃球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無形中提升教育工作效率。
以傳球為例,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雙手交互用力傳球開展教學活動,將這一傳球方法的動作要領告知學生,并進行示范,掌心朝上持球,經高舉后再用力往下傳給另一手。讓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了解這一運球的方法與特點。當學生對此產生初步的認識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示范,并對學生運球過程進行指導,如由高舉往下時要用力有往下砸的感覺,并保持能穩定持球[4]。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已經掌握基礎的傳球方法,能夠獨立運作。基礎知識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運用這一方法傳球的過程,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自主實踐操作,結合自身的運動過程,總結問題與經驗,為后續更好學習做好鋪墊。
籃球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PBL中的小組合作方法進行課本知識教學,讓學生以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掌握籃球運動方法,并養成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在實踐中不斷的提升自我。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籃球教學時,需要體現對學生個體的尊重,根據學生學習基礎、籃球運動興趣,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能力相似的小組。確定分組后,每組學生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選擇組長,并做好學習任務的分配工作,使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任務。做好學生分組后,則需要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并將學習成果分享給其他的小組,以此完成教學任務,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同時能夠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互動中提升自身籃球學習效果。
例如,進行籃球運球這一內容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在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有效的運球獲得好的運動成績,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小組比賽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接力的方式從起點運球到終點,然后換下一名學生重復上一個同學的動作,最先完成接力比賽,且規范運球的小組獲勝。在比賽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利用此放松學生的肌肉關節,為高質量游戲活動開展做好鋪墊。當學生熱身后,則引導學生進行比賽,按照教師的規定完成運球比賽活動。當學生游戲結束后,則要求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就自己小組運球情況進行總結,分析比賽獲勝(失敗)的原因,以此加深對這一體育運動的記憶。通過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掌握運球的方法與技巧,無形中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PBL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方法,對學生運動過程、結果、學習態度等進行綜合的評價,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高質量教育工作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往課堂教學中,教師會采用結果性評價方法對學生籃球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忽略學生能力與態度的評價。對于學生來講,這一評價方法比較單一,無法真正的了解自身籃球運動學習情況。為了提升PBL教學實施質量,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需要在原有的教學評價基礎上進行創新,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教育評價[5]。第一,小組互評。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方法進行課本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互評的方式,說出每個學生學習態度、參與情況,讓學生在互相評價中認識到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的改正,提升自我。第二,學生自評。運用問題情境進行課本知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就自身學習情況、學習態度、體育運動能力、身體素質等進行多方面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對自身學習情況產生清晰的了解。第三,教師評價。籃球教學中,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有機融合在一起,以此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保證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全面性,使學生在多元教學評價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與發展意識。
總而言之,在高職高專公共籃球課教學活動中,PBL教學法的運用,提升學生籃球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參與體育學習中。運用這一方法進行課本知識教學時,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教師多元評價下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籃球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