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香 遵義師范學院
游泳不僅能提升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磨煉意志,還能降低兒童溺亡發生的可能性。2021年3月,遵義市為深化體教融合,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序在幾所小學開展游泳課進校園的實踐探索。為了更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和體育資源融合發展優勢,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加強游泳安全教育,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自救自護技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水平,為競技體育儲備選拔后備人才,遵義市教育局再次啟動“游泳進課堂”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旨在充分發揮游泳場館優勢,突出社會公益性,全市范圍內選調12名游泳教練員為試點學校部分學生開展免費教學。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 2021年《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提高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的質量,增強青少年兒童健康素養,促進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減少青少年兒童發生溺水事故的發生,進而提高青少年兒童的生存能力,提升青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為提高青少年兒童參與競技比賽水平,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隊伍等。遵義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小學游泳課進校園如期開展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游泳課如何成為青少年兒童必修課的重要性值得全面地了解,也是體教融合背景下對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檢測。
(1)學校領導、教師對游泳課進校園的認知態度
游泳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減少青少年兒童溺水事故的發生,更好地提高青少年兒童的生存能力,95%的學校領導、體育教師認為游泳課作為青少年兒童的必修課的認知態度表示非常贊同,5%認知態度表示贊同。
(2)家長對游泳課進校園的認知態度
82%的家長表示非常贊同,10%的家長表示贊同,8%的家長及學生表示不贊同。他們僅從自身的孩子考慮,認為自己的孩子因身體原因或其他因素并不適合游泳,部分家長片面地認為游泳是危險的運動,認識不到游泳對兒童身心發展的積極性。
(3)學生對游泳課進校園的認知態度
85%的學生對游泳課進校園表示非常贊同,5%的同學表示贊同,10%的同學表示不贊同。不贊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自身體素質稍差,心理較脆弱,恐水,害怕游泳,害怕被淹,害怕被嗆水,害怕被老師批評或同學們嘲笑等。
通過調查,80%以上的學生,非常喜歡游泳,學習游泳課的積極性非常高,學習和掌握基本游泳姿勢技術動作較快,12%的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一般,學習動作相對較慢,約8%的學生不喜歡游泳,兩周結束學生還不能很好地掌握游泳,原因是他們心理較脆弱,練習積極性不高,恐水,害怕被淹或被嗆水。
一年級每個班學生學習游泳訓練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下午的兩點到四點,每次2小時。每班學習天數,6個班為10天,有2個班是9天,學習共計兩周(節假日除外,不增補。)
通過調查可以得出,每班除了個別特殊體質不能參與游泳的學生,每班學生學會游泳的人數相對較好,約80%以上的學生均能初步掌握在淺水區游泳的基本技術,自身運動技能有所提升。全年級共計316名同學,學會游泳人數265人,84%的學生均學習效果較好,其余的學生不能在兩周之內獨立完成游泳。
通過調查,學生培訓兩周所繳納的費用每人300元,均用于教練指導費用和場地使用、學生租賃車輛等費用。而負責所有學生游泳學習的教練共計2名男教練,年齡平均28歲,助教2名,是遵義師范學院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學生游泳的場地是遵義市奧體中心體育館,是學校和企業有利聯合。從整理分析,學生收費合理,師資相對匱乏,使校園和企業資源相互融合,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教練員人數偏少,只有2名,而學生每班40人,教練員一對一指導學生時間相對較少,不能及時有效的給予學生的技術動作指導。
學生僅有兩周的時間學習游泳,學習結束,學生會停止一切游泳課的學習和訓練。學生若不能長期堅持鍛煉,游泳的學習效果和運動技能的鞏固與提高均會受影響。
學校沒有游泳的場地、設施。學校與企業結合,兩者之間的協調溝通、制度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學校與游泳館對學生是否適合游泳運動項目的篩查還不夠細致,存在安全隱患。
學校沒有制定長期游泳教學的計劃、方案、預案、考核、操作細則等。學校游泳課應考慮所有年級的小學生而不僅僅是一年級的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游泳課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因此,學校應更好地調整完善教學計劃、方案等。
部分家長對游泳健身意識了解不深入,對學校開設游泳教學的支持力度不夠,余暇時間帶孩子游泳健身的行動力不足。
教育部門或學校可增加資金預算投入,完善游泳池配備,教育局投入資金,進行校校合作或校企合作。完善泳池配備,資金較充足的學校可選擇新修恒溫游泳館解決場地缺乏問題。對于資金不足的學校可購買充氣式游泳池或搭建式泳池,在氣溫較高時開設游泳課[1]。或教育部門投入資金,加強體教融合,校企聯合,學校與游泳館應建立長期合作,保證游泳教學體育場館利用的最大化,學生訓練的合理化,實現互利雙贏。
擴大教練員隊伍,學校可通過政府購買或者聘用合同等方式,盡可能聘請退役運動員到學校擔任游泳教練員。并定期加強教練員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學習,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化的知識技能培訓、指導。
學校可提前采用網絡化教學視頻等多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及家長進行長期宣傳,提升小學生對游泳健身項目的認識、加深對游泳理論知識、動作技能、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增加防護意識,加強自我保護。
應完善學校體育教學計劃,學生每周應保證1-2次游泳課教學,每學期或每學年應保證一定的課時,盡可能讓所有小學生參加游泳課的持續學習,并將游泳課列為小學階段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可布置彈性游泳健身的家庭作業,每個學生可根據自身及家庭經濟情況、氣候狀況等,每周或每月由家長在空余時間帶領學生完成1-3次游泳健身的打卡任務,學校并能給予學生適當的物質或精神的獎勵。
將游泳作為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為社會輸送更多具備專業游泳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青年時期的毛主席酷愛游泳,他的詩詞中“鯤鵬擊浪從茲始”,更加強調游泳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也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游泳也是他每天堅持的運動,因此,他特別關注青少年兒童的身體健康,他特別強調:“一個健全的人,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內涵,還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強健的身體。”因此,體育過程就是立德樹人的過程,也是毛振明教授提出的好孩子需要好體育,好學校需要好體育,好國家需要好體育的有利驗證。
蔡元培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能夠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體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內容,要充分重視體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德方面,推動體育和教育在價值、功能和目標上的充分融合,夯實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游泳鍛煉是培養青少年兒童優秀品質的試驗田,是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培養室,也是深化體教融合全面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